APP下载

全国地质资料馆数字资源目录体系框架初探

2018-04-13高学正贾丽琼孔昭煜

中国矿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资料馆馆藏资料

高学正,贾丽琼,吴 楠,孔昭煜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2.全国地质资料馆,北京 100037)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的真实记录与成果的结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1],我国能源资源的保障以整个地质工作作为依托,而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是开展地质工作的重要基础[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资料服务不足的问题凸显,并逐渐成为地质资料发展的瓶颈[3],地质资料数字资源成为了新形势下地质资料服务的主体[4],数字资源目录的建立可以为海量数字资源的高效管理和精准服务提供支撑[5]。本文以全国地质资料馆的目录资源现状为基础,探讨目录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其价值与意义,为地质资料数字资源目录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1 全国地质资料馆目录资源现状

地质服务,目录先行。随着地质资料馆藏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馆藏资料目录和元数据目录不断完善,也衍生出了包括地质资料目录、地质图目录在内的多种数字资源目录,利用这些目录信息资源。近几年来,全国地质资料馆圆满完成了对世界地球日、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等活动的有力支撑,向世界地质同行展示了我国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的最新进展与成果。地质灾害应急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了地震发生后4 h内形成该灾害地区的地质专题服务产品,为抢险救灾争取了宝贵时间,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持,资料目录的高效建设和管理为以上工作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基础。

1.1 馆藏资料目录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是地质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地质找矿智力投入的重要载体[6]。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国地质资料馆已拥有了数量可观的资料成果及相应的数字资源目录[7],依据馆藏资料目录,可以从中提取出包括档号、题名、编著者、形成单位、形成时间、内容提要等92个数据项,内容较为丰富。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资料目录达142 380档,其中包含地质调查资料目录9 837档,非地质调查资料目录132 543档[8]。其中各类型地质资料目录占比为:区域调查资料目录10 338档,占比7.26%;海洋地质调查资料目录303档,占比0.21%;矿产勘查资料目录86 673档,占比60.87%;水工环勘查资料目录12 615档,占比8.86%;物化遥勘查资料目录13 236档,占比9.30%;地质科学研究资料目录17 213档,占比12.09%;技术方法研究资料目录1 675档,占比1.18%;其他资料目录327档,占比0.23%。

1.2 地质资料元数据目录

元数据是数据共享交换的核心与基本形式之一,元数据工作能力也是包括各类图书馆、档案馆和数据中心的核心业务能力之一,是数据管理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建立数据之间关联关系的必要手段[9]。为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发挥地质资料的巨大价值,为地质资料用户提供方便,全国地质资料馆十分重视地质资料元数据库的建设,不断加大投入研究地质资料元数据模型,开发细粒度元数据采集编目系统,并将采集的数据目录进行网络发布。地质资料元数据库中包含了唯一标识符、文件名称、语种、资料格式、文件大小等138项重要内容,随着元数据信息的不断扩充,为全国地质资料馆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撑,同时极大的促进了地质资料网络服务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国地质资料馆文件级元数据库包含目录共计4 396 937万条,其中矢量数据目录1 547 145万条,图文数字化目录2 849 792万条,按照地质资料文件类型详细划分,见表1。

表1 地质资料元数据目录分类统计表

2 目录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地质资料目录体系的构建对于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来说十分重要,数字资源目录可以在数据所有者与用户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部门可以更好的实现地质资料信息的表达与传递,同时其也是数字资源可以被快速利用的需要,可以保障数字资源的长期可用。

2.1 提高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

随着地质工作的开展,每年都有很多地质资料相继汇交到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尽快将这些资料信息向社会进行公布,既可以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地质工作进展,又是对于地质工作人员的一种回报与肯定。但由于地质资料普遍存在结构纷繁复杂、数据量大等特点,从接收到服务需经过必要的处理环节,不能立刻进行服务,而地质资料目录处理相对简单,时效可以得到保证,将进馆数据目录按批次进行汇总、公开,以便公众及时了解新进馆资料的基本信息,掌握地质资料的动态变化,为今后到馆借阅相关资料做好准备。

2.2 实现地质资料在线查询的必要途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馆藏资料数字化的逐步完成,全国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数字资源急剧增长,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另一方面数字资源的巨量与无序,质量良莠不齐,给用户有效利用数字资源带来了新的困难与障碍[10]。数字资源目录可以有效梳理繁杂无序的资料成果,使数字资源质量和数据得到有效控制[11]。为了方便用户检索和利用地质资料,同时使馆藏数字资源质量得到保证,实现高效管理,快速服务于社会,建设馆藏资料目录成为了使数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与必由之路。

2.3 实现资料信息共享的有力工具

大数据时代下,各行业的数字资源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实现其所蕴含的信息资源共享至关重要[12]。在目前的条件下,让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各类资料保管机构进行数据的交换比较困难,但如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则,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配合下,采用资料档案与数据管理共享的理念,突出资料数据的目录与元数据服务共享工作成果,即利用资料目录服务接口互相调用的方式达到多部门、多专业的电子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对内、对外目录数据发布和目录服务的调用,为地质部门、相关行业部门、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

3 全国地质资料馆目录体系框架

依托数字地质资料馆的建设,全国地质资料馆已经实现了多种类数字资源目录向社会的集中展示,形成了适合全国地质资料馆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的目录体系。以馆藏地质资料目录为基础,利用统一标准的元数据模型,经过对资料数据的采集,形成了全国地质资料元数据目录(案卷级目录和文件级目录),以此两个目录为核心,依据资料利用的需求对目录进行分析与提取,目前已经形成了全国地质资料目录、地质图目录、专题目录、最新资料目录以及互联互查等资源目录(图1)。

图1 全国地质资料馆目录体系框架

1) 全国资料目录。包含了全国地质资料馆可公开的全部地质资料目录,发布内容按照资料的档号进行排列,提供资料的元数据目录信息包括了每件地质资料基本信息、分发信息、空间信息等内容,并可按照专业分类、矿产名称、形成时间、工作程度等不同类别信息进行查询检索。

2) 地质图目录。主要内容为馆藏资料中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目录,包括国家地质图数据库、国家矿产资源数据库、国家水工环地质数据库、国家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国家物化遥勘查数据库、地质科学研究数据库等。可向社会公众提供1∶50万地质图的服务元数据以及WMTS服务以加载到自身的地图浏览器使用,大、中、小比例尺的地图都涵盖在其中。

3) 专题目录。针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找矿突破行动、地质灾害应急、公众关注热点以及活动纪念等重大事项,全国地质资料馆开发制作了5大板块、48个专题服务产品,相应的资料目录也包含在其中。①地质图库目录中包含了国家地质图数据库目录、全国矿产地数据库目录、全国1∶20万地质图系列目录、1∶20万水文地质图系列目录等7项内容;②应急服务目录中包含了我国近期所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目录,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如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5·2级地震专题、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专题等;③行业聚焦板块包括了One Geology全球聚合、地质关键词大数据等4项内容;④公众热点板块制作了赣南扶贫综合地质调查成果数据服务专题、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专题、全国城镇化地质资料专题等;⑤活动纪念板块包括纪念陈梦熊院士诞辰100周年史、“七七事变”80周年地质史料展、纪念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丁文江先生等8项内容。专题服务产品及目录的制作与发布,可以实现更加有针对性的资料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基础数据,为地质找矿提供指导信息,为地学知识宣传普及提供渠道。

4) 最新资料目录。全国地质资料馆每年的进馆资料为5 000档左右,数量十分可观,为提高服务响应速度,尽快将所接收的资料信息提供社会化服务,全国地质资料馆会首先对进馆资料的目录数据进行核查与提取等处理,将其按照新进馆资料目录、新增电子文档目录的方式按照批次进行网络发布,及时提供用户使用,使用户及时了解馆藏资料动向,借阅资料做到有的放矢。

5) 互联互查目录。目前,全国地质资料馆已经建立起了同美国政府开放数据平台(https:∥www.data.gov/)、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英国地质调查局、欧盟空间数据库(http:∥inspire.ec.europa.eu/)、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等机构建立了资源目录的互联互通机制。实现了目录元数据的在线注册和使用,提供语义数据的上传、编辑、备份、查询管理等功能。通过数字地质资料馆网站,资源目录的互联互通实现了各专业机构资料目录的一键同查、快速响应、信息共享的目标,提升地质资料目录的使用效率,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数据,更多元的服务。

4 结 论

1) 制定并优化目录模型。目录模型是形成资源目录的基础与核心,地质资料数据的目录模型是随着地质资料数据生命周期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扩展,因而在进行数据目录模型制定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则,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对其不断优化,根据服务对象与服务产品类型进行模型的改造,从而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2) 设计并开发目录系统。地质资料元数据采集编目系统、数字资源目录互联互查系统等目录系统是实现全国地质资料馆高质量资料管理与服务的重要手段,依据制定好的目录模型,设计并开发相关目录系统,解决工作中面临的资料元数据著录与服务、目录数据集的集中存储与管理、资源目录互联共享等问题,提高资料管理和服务效果。

3) 注重目录的维护更新。随着数字资源目录的不断扩充,数据量日益增大,管理好庞大的目录数据库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在目录数据的维护上,需要制定数字资源目录的更新维护策略,定期开展目录数据的检验与核查,确保目录资源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保障数据的长期可用。

4) 探索多样化的目录服务模式。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服务理念,加强对资料用户的需求调研,从展现形式和内容把握上研究制作符合用户需要的目录服务产品,实现目录资源的定制化服务,满足资料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切实提高目录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地质资料的巨大价值。

[1]商云涛,贾丽琼,齐钒宇,等.地质资料服务元数据互联互查平台设计[J].中国矿业,2017,26(4):78-82.

[2]高学正.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3]程结晶,张方,熊冬萍.数字资源目录服务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11):75-78.

[4]孔昭煜,商云涛,高学正,等.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构建研究[J].中国矿业,2016,25(S2):92-96.

[5]齐钒宇,孔昭煜,高学正,等.地质资料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以全国地质资料馆为例[J].中国矿业,2017,26(6):34-38.

[6]王新春,齐钒宇,李晓蕾,等.资料数据集成与服务研究——以整装勘查区地质工作为例[J].中国地质,2016,43(2):691-697.

[7]高学正,李晓蕾.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产品及服务价值研究[J].中国矿业,2017,26(4):64-68.

[8]高学正,孔昭煜,齐钒宇,等.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资料现状及服务趋势研究[J].中国矿业,2016,25(S2):73-76.

[9]李晨阳,吴轩,王新春,等.全国地质资料馆核心数字系统研发成果报告[R].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2013.

[10]谭必勇.目录控制思想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图书情报知识,2009(9):30-35.

[11]程结晶,陈淋.数字资源目录体系的框架流程初探[J].图书馆学研究,2014(5):63-68.

[12]郭玉梅.目录体系——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J].软件工程师,2011(7):37-40.

猜你喜欢

资料馆馆藏资料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法国电影资料馆举办贾樟柯作品回顾展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2012年北京国资联年会日程表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