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联合眼舒颗粒治疗干眼临床观察
2018-04-13曹兴伟张霞方琳汪伟
曹兴伟 张霞 方琳 汪伟
干眼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泪液的质或量的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或眼表组织损害的一类病症的总称[1]。常表现为眼部的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眼痒、畏光、眼红、视疲劳等不适感,由于空气污染的影响、电脑、手机的长时间使用等诸多因素,导致干眼患者较多,因此探寻一种方便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眼科工作者的目标。眼舒颗粒是由我院王明杰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自主研制的治疗眼表疾病的院内制剂。揿针又称微型针灸针,具有使用方便、针刺无痛的特点。近年来作者用揿针联合眼舒颗粒治疗干眼,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眼科门诊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确诊为干眼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20~58岁,平均(42.1±9.6)岁;病程 1~21个月,平均(10.71±6.01)月。对照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 20~55岁,平均(41.7±9.4)岁;病程 1~24个月,平均(10.98±6.35)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依据刘祖国等[2]关于干眼诊断标准:①主观症状(必需):干燥感、异物感、疲劳感、不适感。②泪膜不稳定(必需):泪膜破裂试验。③泪液分泌减少:泪河高度、Schirmer试验。④眼表面损害(加强诊断):荧光素染色。在上述几项中,排除其他原因后有1+2(≤5 min)或1+2(≤10 min)+3/4,即可诊断为干眼。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未按规定治疗或采用了其他方式影响疗效评价;③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④出现不良反应,难以继续完成治疗方案;⑤合并妊娠、意向妊娠或哺乳期者;⑥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肝肾功能异常等;⑦排除因倒睫、严重的结膜炎、结膜及角膜异物、角膜溃疡、虹膜炎等眼部疾病引起的眼干不适者。
1.5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揿针(日本株式会社生产,代理公司:四川唯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证编号:国械注进2014227129)联合眼舒颗粒治疗。取穴:太阳、攒竹、四白、丝竹空、印堂、合谷、三阴交穴位。操作:常规消毒穴位周围皮肤后,将带有胶布的揿针用镊子夹取,揿针针尖对准穴位按下,刺入皮肤,嘱患者不定时按压贴针部位,使其产生酸胀感,面部选取靠近患处穴位。揿针每天更换1次。每日1次,连续14天为1个疗程,眼舒颗粒口服,每次10 g,每日3次,14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对照组患者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德国URSAPHARM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50150),每天滴眼3次,每次1滴。1个月后评定疗效。
1.6观察指标 主观感受症状积分、泪液分泌实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为主要疗效判定指标。其中主观感受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眼痒、畏光、眼红、视疲劳。无症状记0分,偶尔有症状记1分,经常出现记2分,持续出现无缓解记3分。记录7组主观感受分值,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疗效指数≥90%为治愈,60%≤疗效指数<90%为显效,30%≤疗效指数<60%为有效,疗效指数<30%为无效。
1.7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结合临床实际制定。以主观感受临床症状、泪液分泌实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为主要疗效判定指标。治愈:主观症状消失,SIT >10 mm/5 min,BUT>10 s,FL阴性;显效:主观症状明显改善,5 mm/5 min< SIT<10 mm/5 min,BUT 较前延长,FL减少,评定为1 分;有效:主观症状改善,SIT值较前增加,BUT 时间较前延长,FL减少,评定为1~2分;无效:主观症状无改善,SIT、BUT、FL评定均无明显变化。
1.8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眼部主观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眼部主观症状积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4周 tP观察组 45 9.09±3.21 1.40±1.83 19.6440.000对照组 45 8.82±2.96 2.55±2.58 24.3450.000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部主观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主观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t=0.410,P=0.683),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主观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观察组主观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17)。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SIT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IT值比较无明显差异(t=-0.236,P=0.814);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SIT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IT值与对照组比较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2,P=0.00)。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IT比较(±s,mm/5 mi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IT比较(±s,mm/5 min)
?
2.3两组治疗前后BUT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UT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t=0.00,P=1.0),治疗 4周后两组患者BUT与治疗前比较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UT与对照组比较延长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3,P=0.012)。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BUT比较(±s,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BUT比较(±s,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4周 tP观察组 45 4.73±1.61 8.35±2.21-12.4140.000对照组 45 4.73±1.65 7.17±2.12 -7.3480.000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L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F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t=-0.229,P=0.819),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0,P=0.062)。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L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L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4周 tP观察组 45 3.73±3.39 0.95±1.58 8.1190.000对照组 45 3.58±3.03 1.77±2.45 7.7360.000
2.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4,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干眼又称角结膜干燥症,属中医学中的“目涩候”、“白涩症”等范畴。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的《诸病源候论》有此记载,曰“目,肝之外候也。脏腑之精华,宗脉之所聚,上液之道,若悲哀内动腑脏,则液道开而泣下,其液竭者,则目涩。又风邪内乘其腑脏,外传于液道,亦令泣下而数欠,泣竭则目涩”,至明代《傅氏眼科审视瑶函》中提到:“白涩症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矇,名曰白涩”。现代医家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外感风热,余热未清,隐伏目络;肺阴不足,目失濡养;肝肾亏虚,阴血不足;过劳或用目过度,肝肾阴精亏损,不能上濡于目所致,治疗应以祛风清热利肺,滋补肝肾,养血明目为主[5]。眼舒颗粒方中黄芪、当归、白芍益气养血;枸杞子、黄精滋养肝肾;葛根、地龙、川芎、柴胡、羌活、白芷、防风祛风解痉、理气活血,柴胡引药入目[6];联合揿针取穴:太阳、攒竹、四白、丝竹空、印堂等眼周穴位,能促进眼部气血运行,活血通络,改善视疲劳,促进泪液分泌功能恢复;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通过揿针刺激可以有效调节气血而达到活血理气的作用;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具有补脾、调肝、益肾、宁神的功效;合谷、三阴交两穴合治系阴阳相合,能使气血同调、阴阳同治及脏腑一体,以达行气活血、滋阴补肾的效果[7]。
研究发现揿针联合眼舒颗粒治疗干眼,能够改善干眼所致的眼部干涩不适,其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在泪液分泌功能及泪膜破裂时间的恢复上,都优于对照组,在对角膜上皮修复的治疗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目前社会环境的影响,空气污染、电脑、手机的长时间使用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引起干眼的发生。随着对眼健康的重视,出现大量的治疗方式,如人工泪液、加热眼罩、传统针刺等,都被证明是能有效地缓解干眼症状,但人工泪液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停药后症状反复,且多数人工泪液含有防腐剂,治疗疾病的同时,又破坏眼表的正常生态功能;传统针刺在眼周取穴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且治疗过程容易不变,因此我们选取方便易行的揿针联合眼舒颗粒治疗干眼,达到了甚至优于人工泪液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因目前我们治疗样本较小,还有待长时间大样本观察。
1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92
2刘祖国,彭娟.干眼症的诊断及治疗规范[J].眼科研究杂志,2008,26(3):162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06-310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眼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2
5段俊国.中医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56-158
6李群英,汪伟,冯小梅,等.眼舒颗粒治疗视疲劳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20(5):264
7冯均信,刘希茹.针刺治疗干眼症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眼科杂志,2017,38(11):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