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通产业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

2018-04-12曹若楠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流通产业影响机制

曹若楠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居民消费和农村流通现状进行分析,又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提出农村流通促进居民消费的机理,最后根据政策建议和机理分析,提出相应的促进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流通产业;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机制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虽然促进经济增长的投资和出口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却持续低迷,其消费倾向减缓,消费结构升级受阻,居民消费率也在逐年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地将增加居民消费需求的注意力转向了农村,农村居民消费的严重滞后同时也蕴含着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与优化的巨大潜力与空间,农村居民作为中国广大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内需的政策效果。

二、农村居民消费与农村流通现状

1、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1)农村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整体水平较低

当前,山西农村消费市场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略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的相对比值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而绝对差距却越来越大。尽管山西省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与全国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2)农村生活消费仍以吃、住、行的消费为主,服务型的消费较少。从山西农村生活消费的比例构成可以看出:食品消费依然是家庭支出中的主要消费品种,并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居住费用在居民家庭的费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次于食品消费,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交通通讯方面的费用在农民家庭支出的比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3)中高档耐用消费品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但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品种和数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

2、山西省流通业现状

(1)从流通业整体发展来看。山西省的流通产业已然成为山西省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流通产业在促进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中先导作用已开始发挥;通过与中部其他五省流通业发展对比发现,山西省流通业在中部省份中有比较优势。

(2)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山西省流通业增加值与工业增加值的环比增长关系经历先快于工业到低于工业又开始超越工业的过程;山西省产业结构先后经历了协调到不协调又逐步调整协调的过程,山西省近年来产业结构较全国而言,流通服务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升级较慢。

(3)从区位熵角度來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山西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无论是从就业人数还是产值发展强度都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成为山西省流通产业的优势产业;从产业增加值角度,住宿和餐饮业发展强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就业人数则处于相对劣势。

三、农村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机理分析

农村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可以分为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种形式。

1、农村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

农村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指的是农村流通业自身的发展直接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的影响,无需通过其它中介变量去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方式等。第一,农村流通业的信号传递功能可以为农民消费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有效降低消费过程中的搜寻成本,更加方便农村居民的消费;第二,农村流通业作为沟通供需双方的中介功能可以为农民提供大量合适的消费品,降低农村居民消费的交易成本。尤其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流通业的发展和流通效率的提高,还可以满足农村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达到农村居民消费效用最大化;第三,规范的农村流通服务可以激发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变潜在的消费为现实的消费。随着我国“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的实施,农村现代连锁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由于在进货、价格和管理上的相对规范,使得农村居民消费时防范心理降低,有利于激发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已有的调查表明: 农村中一旦存在消费争议且得不到很好地解决,会对农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热情产生负面影响;只有当尽量少的争议产生时,农民才会更高兴地进行消费。

2、农村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的间接影响

农村流通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作用其它的中间变量如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转移农村劳动力资源等,从而间接地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数量、方式或者消费观念。第一,农村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工业品从城市向农村地区输送的同时,为农产品向农村以外的地区流通提供了一种新的通道,也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市场需求信息。这种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 (夏春玉 ,2009) 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我国江苏南京苏果企业连锁在这方面提供了成功的案例。第二,农村流通业的发展使得商品交换在时间上和空间距离上大大缩短,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可以减少农村居民对自己生产产品的消费,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提高农村生产的商品化率,也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第三,资源的投入提升农村流通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会产生乘数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提高消费水平。

四、政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开发农村消费市场,我们从流通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发挥流通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传导作用。应大力发展农村流通业,促进流通业与农村经济增长的互动发展。调整农村流通业结构,促进农村流通业及农村相关产业结构的良性演变。优化农村流通组织、健全农村流通体系以及推动农村流通业的多种经营方式,这样才能发挥农村流通业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促进流通业影响力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的改善,使流通业能有效地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加大流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整体增长

流通组织的基本形态是企业,应深化乡镇流通企业改革力度,促进农村就业的增长。加强对乡镇流通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乡镇流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加强乡镇流通企业的管理水平,引进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吸纳更多的技术人才到乡镇流通企业就业。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乡镇流通企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消费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郝爱民.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基于有序 probit 模型的研究 [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2]何永达.农村流通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 [J] . 浙江农业学报, 2012,(01).

[3]宋则.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制约因素分析和消费政策评价[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2,(05).

[4]贺珍瑞.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4(03).

猜你喜欢

流通产业影响机制
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效率评估
城镇化质量与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城镇化进程影响居民福利的内在机制探究
流通产业的投入产出和计量经济方法研究
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我国流通产业休闲化发展的模式、内涵与动力机制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
新常态下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与
云南流通产业休闲化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