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8-04-12崔杰芳
崔杰芳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文本内涵丰富、多义,其教学效果却寥寥。实际上,文本的潜在张力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革命道路总是走偏,纠结的主要问题还是其阅读教学的价值和效果。而阅读教学效果还要依据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来衡量,新课程改革规定学科教学目标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决定教学目标维度设立,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生成和落实。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为题,针对这个话题谈及几点个人见解,希望能够对小学的阅读教学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促使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不断进行比较深入的改革,同时对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更是提出了革新,尤其突出小學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由于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文字基础知识丰腴,并且阅读量各方面比较丰富,从小学高年级切入语文阅读教学又十分具有应用价值,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树立目标意识
1.树立目标意识
教师无目标意识:
教什么?怎样教?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秉承“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模板现学现套。久而久之,形成阅读教学依赖性,养成教学惰性,一篇文章,教师不问内容和文体,不问结果,或者误识改革的意义,认为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单粗暴的就进行了教育改革,忽视文本内容和其价值所在,以及教学目的的存在,如出一辙地分割课文,索然无味,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2.语文教师不能在阅读文本中生成和落实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把文本的意义内化和结合到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去,并且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让此阅读教学目标得到贯彻和落实。事实上,师生浅层互动、学生对阅读课的漠视、教学工作展开流畅性差等问题层出不穷,归结其原因都是教师理解文本不通透造成的结果。
3.教师在制定和落实教学目标中有偏差
教师的专业自主性较低造成教学目标易变动性,无所适从,怨声迭起,最终不知如何教是好,这又恰恰说明我国语文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表现出来的盲目性和不自主性问题。
二、重塑目标意识
1.明确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
首先,阅读教学目标一定是在分析理解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基础上深思熟虑后方才确立的,它是内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并能付诸实际应用实践的。其次,以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整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意义、教学价值来衡量教师是否具有目标意识;再次,教师要拥有历练的生活经验和惯常的教学生活状态。
2.理性地、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
教师在全面理解和思考课程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同时做出合理的价值选择,很好的体现教师的自主精神,又表现出科学的教学态度。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自信和真诚地实现教学交往和基于文本的教学对话。
二、教学目标的落实和有效实施
1.明确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注重实效,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目标应适当,忌理所当然;教学目标应全面融合知识、能力、过程、策略、情感内容。
2.精准把握提问技巧,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3.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融情于境,体会阅读乐趣
4.注重读书过程中的方法指导
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及要求;分层要求,分层指导;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把握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阅读。
5.创设阅读情景,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学习篇目大多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精辟凝炼,情节富有哲理性,可阅读性很强,教师的教学情景创设就会非常简单,语文阅读课堂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扮演人物形象,使得语文课堂趣味化,当然也可以编排故事性较强的话剧表演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课外阅读的自主性,帮助学生高效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师对于语文本的理解的和对文本的悟性决定了教师的语文素养,而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又制约着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讲述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个作了33年的历史老师的一堂非常精彩的观摩课后,有邻校的教师这样问道:“你的每一句话都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也许不止一个小时吧!”历史老师回答说:“我的每一堂课都花费一辈子的时间来做准备,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仅花了15分钟。”何为“一辈子?”指的就是经常性阅读。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展开帮助学生有效的提高了语文学习成绩,并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遵循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冯茹.小学生阅读能力纸笔测验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金爱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对性评价开发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