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山市城乡居民养老情况调查研究

2018-04-12吴础成陈梓锋杨东梅

科技视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意愿养老机构

吴础成 陈梓锋 杨东梅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家庭结构的缩小,老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养老最终成为了很多老人不可避免的选择。我国的养老院起步较晚,为了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提高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养老院老年人的多种需求,吸引更多老年人选择社会养老,本文基于2017年中山市老年人养老情况调查数据,对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意愿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为推动社会养老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4-0220-001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 并且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在“4-2-1”的家庭结构模式日益显现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在这种情况下,由机构养老提供养老照料的养老模式成为不少老年人养老的替代性选择之一。然而,老年人对机构养老这一模式的需求意愿到底如何?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到老年人机构养老的需求意愿?机构养老模式应如何完善自身?这些问题的研究,既关系到养老机构的建设规模,也有利于针对目标人群的特征建设适宜的养老机构,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1]。本文通过2017年中山市老年人养老情况调查数据,对此上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中山市各镇为单位随机抽5个镇,再从各个镇中随机抽取57个老年人共285名作为调查对象,共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50份,有效回收率87.72%。

1.2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编制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身心健康状态、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需求等方面内容。现场调查过程由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负责组织与质量监督。

1.3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录入和核对完成后,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个体特征

本次共调查了285名60岁以上老人,收回有效问卷250份,其中男性128名(51.2%);女性122名(48.8%)。60-64岁的81人,占32.4%,65-79岁的133人,占53.2%,80岁以上的36人,占14.4%。农村老龄人口占总数的56.5%,城镇老人占总数的38.9%,暂住人口占总数的4.6%。仍未结婚的有9.2%,初婚有37.6%,再婚有30%,分居有16.8%,配偶离世有6%。文化程度较为分散,其中仅有0.8%文盲,15.6%为半文盲(识字但未上过学),21.2%为小学学历,28%为初中学历,25.6%为高中学历,8.4%为大专学历,0.4%为本科及以上学历。

2.2 经济来源

对于经济来源的渠道和数量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很重要的因素。经过调查发现,62.8%的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为子女。32.8%的老年人主要依靠積蓄生活。这类老人一旦患上重大疾病,也许就会急需用光,没有了支撑点。还有0.4%的老人是依靠配偶供给。3.6%是有退休金,例如老师行业退休金额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对于这样的老年人,生活多数是怡然自乐的。但是仍然有0.4%的老人无法支撑自己的生活,要依靠政府的救助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2.3 身心状态

被调查的老年人中身体状况很好的占23.6%,一般的占了大多数,为66.4%。对于老年人,过半数的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排第二。所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水平可以从饮食的角度去提高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养老水平。一个人的心理对一个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调查发现24.4%的老年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心情愉悦,37.6%觉得生活一般,但仍有29.6%的老年人感觉较孤独。对于老年人这个年龄段,半数人认为子女的关爱陪同是最好的精神慰藉,同时结交同龄朋友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2.4 养老意愿

被调查者目前养老方式比较倾向于家庭养老,认为能够最大地节省开支。不同类型养老方式受访者对养老方式的满意度不同。 社区养老(98%)和居家养老(95%)的老年人满意度均高于机构养老(89%)的老年人。其中仅8%的老年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

2.5 对社会服务的需求

被调查者中32%的老年人非常需要社区提供生活照料等服务,40.4%的老人比较需要社区生活照料服务,27.6%的老年不需要社区提供此类服务。

3 讨论

3.1 中山市城乡居民普遍生活水平不高,主要依靠子女的供给和退休金来支持生活。如果一旦发生重大疾病事故,也许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生活水平较低的老年人占了大部分,提高生理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完善养老制度的重要方向。不容乐观的安老养老状况。现代的老年人,既没有传统社会里凭辈份“倚老卖老”的优势,也没有发达社会中的社会福利优势。相比之下,却存在着年龄、体力、精力等方面的劣势。不少老年人当下的生活处境是比较窘迫的。

3.2 养老机构应该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大多数老年人愿意选择家庭养老或者社区养老,一方面这可能与我国传统思想有关,另一方面,主要是希望能获得子女的陪同或者同龄相知伙伴的友谊,这也反映了当今许多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的欠缺所在。老年人的心态就如同小孩一般,不应只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卫生保健需求,应更进一步满足多元的心理需求[2]。

3.3 具体的养老工作缺乏政府的支持。现在主要的养老模式仍为家庭养老,应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或养老院养老等多元化模式,满足养老需求。在被调查老人中,仅8%的老年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是因为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所需费用较高,需具备一定经济条件或养老金支持,养老费用的支付能力是解决养老问题的焦点,也是影响养老意愿的重要因素。应在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善贫困老年人的生活境遇,为老年人自主选择理想的养老模式提供制度[3]。

3.4 社区养老服务需不断完善。被调查的72.4%的老年人是非常或比较需要社区生活照顾服务的,但是大多数调查者认为现阶段社区主要提供的服务主要有“帮助调节家庭邻里纠纷、组织娱乐活动、提供法律援助等”,而老人最需要的“医护人员上门看病送药”却很难得到满足。

3.5 机构养老的服务管理体系不健全,服务管理水平较差。一个好的养老机构,需要形成一套健全的、具备机构特色服务管理体系,这对于入住老人及其家人、机构、机构管理人员和员工而言都是有利的。养老机构在自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建构一套合理的包括餐饮与营养方案护理体系、紧急救治技能体系、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临终关怀方案、心理解决方案、健康管理方案、慢性病管理方案、餐饮与营养方案或营销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服务管理体系/方案,使机构能够走上专业化道路[4]。

【参考文献】

[1]张栋.北京市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调研世界,2017,(10):23-29.

[2]郝燕萍,王娟.广州市青中年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4):70-73.

[3]董华蕾.城乡居民养老模式及养老意愿调查[D].泰安:泰山医学院,2012.

[4]吴玲芳,姜婷,卢慧.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及困境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科教导刊,2016,(23):191-192.

猜你喜欢

意愿养老机构
养生不是养老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