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饰动词塑人物
2018-04-12李晓银
李晓银
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蟲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
我先说
“武松打虎”之所以精彩,就在于作者准确而巧妙的动作描写。如:“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这些语句中,作者不仅准确地运用了“揪、按、踢、提、打”等动词,让我们感受到武松打虎时的勇猛气势,还在这些动词前后进行了具体的补充修饰,使武松的形象更加丰满。由此可见,描绘故事情节时适当地细写动词,用更具体的词汇补充巧饰动词,非但不会过分夸大英雄事迹,反而会使人物更加生动形象。
该你了
李逵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戮,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掀再剪: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那大虫退不彀五七,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下。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