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行录》中的韩国固有汉字研究

2018-04-12谢士华王碧凤

大理大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汉字出版社汉语

谢士华,王碧凤

(1.大理大学文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2.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广州 510260)

韩国固有汉字与日本“和字”、越南“字喃”一样,是标记韩国固有词汇的重要手段。关于韩国固有汉字的名称与分类,学界尚有不同看法。河永三认为,韩国固有汉字是指“为了反映韩国固有情绪而创造或变用”的汉字,包括国字、国音字、国义字〔1〕。朱松植则认为,它是“古代朝鲜人模仿中国汉字的结构方式,自行创造的文字体系……即古代朝鲜人所创造的方块汉字,酷似汉字,音义却不同”,并统称之为“吏读字”〔2〕。檀国大学东洋学研究所编《韩国汉字语辞典》将某些特殊汉字分别标注为“国字”“国义(字)”“吏读(字)”三种〔3〕。综合三家说法,我们将见于燕行文献的韩国固有汉字分为四种,即国字、国音字、国义字、吏读字。以下试阐述之。

一、国字

国字,指“不存在于中国与日本等其他国家而唯一存在于韩国的汉字”〔1〕,现举一二字如下:

【畓】답[tap],水田也,是古朝鲜人采用会意法构成的字。燕行文献有“畓洞”的地名,如金昌业《老稼斋燕行日记》:“自连山关行,至畓洞朝饭。”〔4〕又“水畓”,如崔德中《燕行录》:“村前始有水畓,此乃我东始教耕之法,流传至此。”〔5〕

【巭】부[pu],“功夫”的合体字,意为人工或人夫。崔溥《漂海录》多见,可单用“巭”,如崔溥《漂海录》:“闸官开闸,令人巭牵上臣船以过。”〔6〕462也可组成合成词“人巭”,如崔溥《漂海录》:“臣船自工部分司清风堂之前用人巭百余徇。”〔6〕457朝鲜时代李圭景曰:“(巭)音功夫,俗训功夫。功夫,《高丽史》:‘元宗朝,上书中书省有工匠人巭三万五百名’,即役工之称。《魏志·王肃传》:‘太极已前,功夫尚大。’盖‘巭’即‘工夫’,而丽人合为‘巭’字也。”〔7〕428

【栍】생[saeng],有二义,一指木签,二指标志路程的木桩。李圭景曰:“栍,音生,讹音承……里堠木人曰长栍,讹呼长丞。”〔7〕427燕行文献有不少第二义的用例,多作“长栍”,如俞彦述《燕京杂识》:“自沈阳以后连有路堠,而与我国所谓长栍者其制不同,略似门形。”〔8〕288

【乭】돌[tol],人名或地名用字。如李押《燕行记事》:“驱人铁山奴卜乭私持马一匹。”〔9〕327又如近代朝鲜义兵运动领袖申乭石、韩国当代围棋高手李世乭。李世乭的韩文名为“이세돌”,汉字写作“李世乭”,中国人称为“李世石”。汉语没有[tol]这样的读音,“돌”为“石头”义,且“石”是“乭”重要的构字部件,故而用“石”翻译“돌(乭)”。也用于标记地名,如“乭长岭”。用于人名的还有旕[eos]、乻[eol]等。

二、国音字

国音字,指“用于特殊义项时就有读音变化的汉字”,如“卜”“媤”“赤”〔1〕。燕行录多见“卜”。

【卜】짐[jim],即“马驮”,指放在马背上驮运的东西,也指背上驮着东西的马。燕行文献常见,可单用,如丁焕《朝天录》:“贡马及方物诸卜咸至,无落后。”〔10〕也可作双音节词“卜物”,如郑昆寿《赴京日录》:“兵部差送委官郭指挥来,验卜物而去。”〔11〕或作“卜驮”“驮卜”,苏巡《葆真堂燕行日记》:“书状最后来到,观验卜驮,或有犯者即付烈焰之中。”〔12〕370或“卜车”,如金景善《燕辕直指》:“午间卜车五辆先到。”〔13〕198卜,汉语称为“马驮”或“马驮子”,如李纳《刺绣者的花》第七章:“大汉和众人将马驮挨个卸下来。”艾芜《野樱桃》:“赶马人和马驮子,陆陆续续地走动,尾在后面。”

何以用“卜”表示包裹?丁若镛《雅言觉非》卷二:“任者,担也,人所负也。《易》曰‘力小而任重’(《鼎·九四》),《论语》曰‘任重而道远’,《孟子》曰‘治任将归’,皆担负之谓也。东语‘任’转为‘朕’(终声之相近),以‘朕’为‘占’(初声又相近),以‘占’为‘卜’(东语卜曰占)。于是一负曰一卜,二负曰二卜。(田籍例)辎重之驮曰卜马,装办之载曰卜物,任重曰卜重,官驮曰官卜,私装曰私卜。用之书启,载之法典。”〔14〕522丁若镛认为汉语“任”有担负(动词)、担子(名词)义,朝鲜语的“任(임[im])”与“朕(짐[jim])”的尾音相同(皆为ㅁ[m]),“朕(짐[jim])”与“占(점[jeom])”的声母相同(皆为ㅈ[j]),而“卜(복[bok])”有占卜义,故用“卜”表示担子,读作짐[jim]。该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三、国义字

国义字,指“没有读音变化而使用的汉字”〔1〕。燕行文献常见“太”和“寸”,《韩国汉字语辞典》皆标为“国义(字)”,此从之。

【太】태[tae],即大豆。李圭景曰:“东国农书亦有奇异文字,如姜希孟《衿阳杂录》‘黑太(黑大豆也),黄太(黄大豆也)。’按《齐民要术》:‘黄,高丽豆;黑,高丽豆。’古则单称太曰黄、黑,火太(赤大豆),青太(青大豆)。《思斋拓言》‘青菽曰青太’,东方俗语。以大豆单作‘太’者,借大豆之大,下加一点,象菽形,仍为菽名,即《说文》假借、象形也。”〔15〕燕行文献多用以指马料。如李押《燕行记事》:“至宿处脱鞍而后必待夜深只给草饮水,行过即七八日始喂熟太。”〔9〕62

【寸】촌[chun],用以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如李正臣《燕行录》:“梁重孟三寸翊济、四寸得孟,亦来谒。”〔16〕俞彦述《燕京杂识》:“国俗多有同居一室者,或有七八寸而不分析者。”〔8〕289三寸,即叔父或舅舅;四寸为堂兄或表兄姊妹;七寸、八寸则谓关系较疏远的亲族。朝鲜汉籍俯拾即是,如李穑《牧隐诗稿》卷二十七曰:“外舅花原君之内外孙,凡于庆吊迎饯相聚曰四寸会。岁二人掌其事,名曰有司。有司于岁终作会,以授其事于来岁之有司。盖家法也。”〔17〕丁若镛《雅言觉非》卷一:“三寸以称其叔父,亦陋习之当改者。东语伯父叔父曰三寸,伯父叔父之子曰四寸,从祖祖父曰四寸大父,其子曰五寸叔父。过此以往,皆如此例。以至于八寸兄弟、九寸叔父,谓之寸内之亲。其法盖以父子相承为一寸(伯叔父为三寸者,我与父一寸,父与王父又一寸,王父与诸子又一寸,共三寸也。四寸、五寸皆如此例)。虽族兄弟谓之八寸,必自己身溯而上之,以至高祖,计得四寸(己与父一寸,父与祖一寸,曾祖一寸,高祖一寸)。又自高祖顺而下之,计得四寸,是之谓八寸也。高丽之时已自如此。”〔14〕517他详细地解说了用“寸”计算亲属关系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该词的历史。

为何“寸”有此用法?丁若镛没有说明。张涌泉指出,魏晋以来的草书中常见“等”字写作“寸”字,朝鲜-韩语中的“三寸”“四寸”即“三等”“四等”,认为“寸”乃“等”的恶变俗字〔18〕。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中国台湾现仍用“等”以表示亲属关系的远近,包括血亲和姻亲,如“一等亲”指父母、子女、公婆、岳父母、媳、婿,“二等亲”指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姊妹、孙子女、外孙子女、弟媳、嫂、姊夫、妹夫、妯娌、连襟,“三等亲”指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舅、叔、伯、姑、姨、曾孙子女、外曾孙子女、舅母、婶、姑父、姨父。但中国本土文献未见“寸”有此用法,故我们仍将“寸”看作是韩国国义字。

【奇】기[gi],即“消息”“信儿”,燕行文献中俯拾即是,如李㴭《燕途纪行》:“苍头渭滨蒙赤驰拨传信,始闻沈尚书詻夫人卒逝之奇。”〔19〕又作“奇别”,如苏巡《葆真堂燕行日记》:“日高三竿叔主直诣阙,肃拜即御思政殿引见,问中朝奇别。”〔12〕444

《汉语大字典》“奇”条未收录“消息”这一义项,亦未见其他中文辞书收录。《韩国汉字语辞典》“奇”条释义为:“기별.난보(烂报)”,其下收录“奇別기별”一词,义项一为:“승정원(承政院)에서처리한일을매일아침마다적어서각사(各司)에반포하는일.또는그내용을적은종이.朝报.朝纸.邸报.烂报”,并引《弘文馆志》曰:“奇别书吏,即每日誊示朝报者。”引用《古今释林27·东韩释语·释文》曰:“奇别,本朝.朝报,或称奇别。”义项二为:“딴곳에있는사람이모르고있는일을알려줌.또는그통지。”〔3〕1102可见,“奇别”指官府的邸报,也指一般的通知、消息。

燕行文献之“奇”,常作“音信”解。解作“朝报,朝纸”的例子,亦有所见,如金景善《燕辕直指》:“殆此行初见,送任译又探别使消息于迎送官。少选,誊来拨奇。”〔13〕150

【色】색[saek],承担或者负责固定事务的下层官员,常与同义语素“官”“吏”连用,构成“色吏”“色官”,如李德懋《入燕记》:“义州馔物色吏来到。”〔20〕崔德中《燕行录》:“而诸所散云麾使、治仪正、整仪尉等三色官,并书五六七数。”〔21〕“色”称吏中国古典文献未见,朝鲜文献却很常用。此“色”乃朝鲜国义字。《韩国汉字语辞典》“色”条:“사무의한부서.(笔者注:事务部门)”。又“色官”条:“일정한일을맡았거나또는책임을맡은아전.(笔者注:承担或者负责固定事务的下层官员)”,以及“色吏”条:“일정한일을맡았거나또는책임을맡은벼슬아치.(笔者注:承担或者负责固定事务的官吏)。”〔3〕945黄胤锡《华音方言字义解》:“元制必阇赤(阇音舍),掌文书者,华言秀才也,今清呼笔帖式,东俗所谓色吏者。自高丽已肰,呼非赤,非即必阇二合声。”〔22〕黄胤锡认为“色吏”是掌管文书工作的官吏,相当于汉语的“秀才”,蒙古语的“必阇赤”,满族语的“笔帖士”。

那么,何以管“吏”叫“色”?“色”有“种类”义,如唐韩愈《国子监论新注学官牒》:“伏请非专通经传,博涉坟史,及进士五经诸色登科人,不以比拟。”宋梅尧臣《吕晋叔著作遗新茶》诗:“吕侯得乡人,分赠我已幸。其赠几何多?六色十五饼。”朝鲜文献中的“色”可作“官吏”解,乃“色”的引申义,由“色”之“种类,名目”义引申而来。古朝鲜也有人探讨过这个问题,如李学逵《东事日知·该色》:“今京外各官司有该色之目。京司,如吏曹有政色,兵曹有一军色、二军色,宦寺有承传色。州郡,如官厅色、大同色、田税色是也。盖色者,名色之谓也。其名始于胜朝。高丽《崔瑀传》:自忠献擅权私取政案,注拟除授,以党与为丞宣,谓之政色承宣。忠烈王六年,监察司言,顷在江都,贡税粗足。今左右仓之入顿减,而又致大坊厨外漆色、鞍色、阿阇赤等各所赐食,皆仰给右仓,请除之。此外如净事色、官马色、盘缠色等类,多不尽举,至今遵用之。”〔23〕解说甚详。

【娚】남[nam],指有血缘关系的兄或弟。如许篈《朝天记》:“闻镇守总兵官李成梁之子,即三大人苏国赋妻娚也。”〔24〕李恒福《朝天录》:“其人来,即叙礼,仍言系是尚州人,姓权,小名鹤,乃是厓相妾娚子。”〔25〕《汉语大词典》“娚”条:“同‘喃’”,为象声词,显然与此“娚”不同。李圭景曰:“娚,音男,男兄弟曰娚,《正字通》嫐字之讹也。《松溪漫录》曰:同气之男者曰娚,今俗婿称妇之男兄弟曰妻娚。”〔7〕428妻娚,指妻子的兄弟。妾娚,则是妾室的兄弟。又有“娚侄”,如崔锡鼎《赞成柳公神道碑铭》:“是年九月,京畿监司金明胤密启曰:桂林君瑠,任之娚侄,任之所倚以为凶谋者,瑠必与知而不即上告,罪不容贷。”〔26〕也有“娚妹”,如宋焕箕《答洪泰仁》:“有人欲取族侄为后,而其妻与其侄为异姓娚妹,故为嫌而难决,未知如何?”〔27〕娚侄,兄弟之子,即侄子;娚妹,即兄妹。

【把】파[pa],度量衡单位。《韩国汉字语辞典》“把”条收录四个义项,其中义项三:“발.두팔을펴서벌린길이.(笔者注:张开双臂后,双手两端之间的距离)대략10척(尺)의길이이다.(笔者注:大约等于10尺的长度)。”〔3〕527燕行文献可见不少用例,如金舜协《燕行录》:“岭之北峰上又三石对立,其间不过数把,其高皆可百尺,有如怪石。”〔28〕丁若镛《雅言觉非》:“一把者,一握也。拱者,抱也,以一手度圆物,其一握者谓之一把,以两手度圆物,其一抱者谓之一拱。孟子所谓拱把之桐梓,亦圆物也。乃东语以一庹为一把。尝见《均役事目》,其度船长短皆云一把、二把,读之如一丈、二丈,后人何以征矣?”〔14〕517

四、吏读字

汉字发源于黄河流域,并逐步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迁移,甚至向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传播。一路向东,传到朝鲜和日本;一路向北,传到历史上的契丹、女真和西夏;一路向南和西南,传到越南,以及云贵川的少数民族。这些国家或民族仿造和创造了与汉字相似的三十多种表意文字,周有光先生称之为“汉字型文字”〔29〕。这些文字书写的语言有的属汉藏语系,有的属阿尔泰语系。由于语言差别很大,用汉字型文字记录阿尔泰语系的语言,势必会遇到障碍。朝鲜-韩语即是如此,它通过在动词的后面粘贴不同的词尾来实现语法功能。用以记录这些语法功能的汉字,历史上被称为吏读字。

所谓吏读,是指古代朝鲜的一种文体,“它用来书写的文字是汉字(包括自行创造的方块字),用来构词成文的法则是朝鲜语”〔30〕。吏读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吏读有在汉文中找不到的自己的文字,二是吏读具有自己的独特词汇,三是吏读有自己的特殊词序,四是吏读在实词后边附加表示语法意义的助词。

吏读字与国音字、国义字有很大的不同。国音字、国义字都是借自于中国已有的汉字,国音字读作朝鲜语音,国义字仍读汉语音。国音字、国义字是实词,有实际意义,每个字可单独表义。吏读字是虚词,无实义,有的不可单用,必须多个字连用才能表达一个语法意义。有的吏读字,其读音与汉语相似,有的则采用朝鲜语读音。如“君隐父也”,其中的“隐”就是吏读字,相当于朝鲜语中的主语或话题标记“는[neun]∕은[eun]”,“君隐父也”即“君,父也”。又如“八十以上果十岁以下”,“果”是吏读字,相当于朝鲜语中的“과[gwa]∕와[wa]”,用于连接并列成分。“隐”“果”与汉语读音相似。又如“净兜寺良中”的“良中”是吏读字,即朝鲜语“에서[e∕seo]”,表示与格或位格,标记对象或处所。“净兜寺良中”即“向净兜寺”或“在净兜寺”〔2〕。“良中”读朝鲜语音。李押《燕行记事》中状启部分采用的就是吏读体,如:“臣等一行今月初三日到黄州牧,翌日例行査对是白如乎。与丰川府使臣郑启淳,安岳郡守臣李明中,各项文书,眼同査对,则别无差误处是白乎等以。缘由驰启为白卧乎事。”〔9〕299“是白如乎”“是白乎等以”“为白卧乎事”都是吏读字。“是白乎等以”五个字连用,整体表示“因为……,所以……”,单个字无义。

吏读字还可以是朝鲜半岛人自己创造或仿造的国字。如李押《燕行记事》十一月二十七日状启:“岁币方物依前例改结裹作,则加把刷马十是白乎旀,不虞备管运饷银子各五百两,依前赍去是白乎旀。”〔9〕320其中,“是白乎旀”是形态标记,表示一个语法意义,即朝鲜语이시오며。“旀”是国字,韩文写作며[myeo],本用于标记朝鲜人名或地名,此处为吏读字①要了解更多复合型吏读字,可参看檀国大学东洋学研究所编《韩国汉字语辞典》,檀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燕行文献的体裁非常丰富,有日记、诗歌、书信、状启等。状启是燕行使臣向朝鲜国王递交的书面报告,多采用这种符合朝鲜语实际语序的吏读体。

综上所述,燕行文献的语言和中国本土文献的语言相比,具有一定的混合性。朱庆之指出:“以翻译佛典的语言为代表的汉文佛教文献的语言……可以看作是汉语历史文献语言的一个非自然的独特变体”,他把这种变体称之为“佛教混合汉语(Buddhist Hybrid Chinese)”,简称佛教汉语(BHC)。他指出佛教混合汉语与其他中土文献语言有明显的差别,“这主要体现在两种混合上,一是汉语与大量原典语言成分的混合;二是文言文与大量口语俗语和不规范成分的混合”〔31〕。燕行文献的语言也是一种“混合汉语”,有不少非汉语成分,主要是其中羼杂的朝鲜语词汇,包括韩国自造汉字词、韩语固有词汇、吏读字等。深入挖掘这些非汉语固有成分,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厘清汉语与朝鲜语之间的历史关系,另一方面有助于解读这批库藏丰富的域外汉文文献。燕行文献中存在的一些韩语以及其他非汉语固有用法,使得我们阅读该批文献时,总感觉有一丝隔阂。这对点校、整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逐一排查其中的异质语言成分。

〔1〕河永三.韩国固有汉字国字之结构与文化特点:兼谈《異体字字典》之《韩国特用汉字》〔J〕.中国文字研究(第六辑),2005(00):258-267.

〔2〕朱松植.汉字与朝鲜的吏读字〔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4):93-100.

〔3〕檀国大学东洋学研究所.韩国汉字语辞典〔M〕.首尔:檀国大学出版社,1997.

〔4〕金昌业.老稼斋燕行日记〔M〕∕∕林基中.燕行录全集(第33册).首尔: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336.

〔5〕崔德中.燕行录〔M〕∕∕林基中.燕行录全集(第39册).首尔: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494.

〔6〕崔溥.漂海录〔M〕∕∕林基中.燕行录全集(第1册).首尔: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

〔7〕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下册)〔M〕.首尔:明文堂,1982.

〔8〕俞彦述.燕京杂识〔M〕∕∕林基中.燕行录全集(第39册).首尔: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

〔9〕李押.燕行记事〔M〕∕∕林基中.燕行录全集(第52册).首尔: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

〔10〕丁焕.朝天录〔M〕∕∕林基中.燕行录全集(第3册).首尔: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101.

〔11〕郑昆寿.赴京日录〔M〕∕∕林基中.燕行录全集(第4册).首尔: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383.

〔12〕苏巡.葆真堂燕行日记〔M〕∕∕林基中.燕行录全集(第3册).首尔: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

〔13〕金景善.燕辕直指〔M〕∕∕林基中.燕行录全集(第72册).首尔: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

〔14〕丁若镛.雅言觉非〔M〕∕∕与犹堂全书(杂纂集).首尔:新朝鲜社,1934-1938.

〔15〕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上册)〔M〕.首尔:明文堂,1982:710.

〔16〕李正臣.燕行录〔M〕∕∕林基中.燕行录全集(第34册).首尔: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205.

〔17〕李穑.牧隐诗稿〔M〕∕∕韩国历代文集丛书(第18册).首尔:景仁文化社,2009:434-435.

〔18〕张涌泉.韩、日汉字探源二题〔J〕.中国语文,2003(4):353-356.

〔19〕李㴭.燕途纪行〔M〕∕∕林基中.燕行录全集(第22册).首尔: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55.

〔20〕李德懋.入燕记〔M〕∕∕林基中.燕行录全集(第57册).首尔: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340.

〔21〕崔德中.燕行录〔M〕∕∕林基中.燕行录全集(第40册).首尔: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64.

〔22〕黄胤锡.华音方言字义解〔M〕∕∕韩国历代文集丛书(第1505册).首尔:景仁文化社,2009:357.

〔23〕李学逵.洛下生集(第20册)〔M〕.首尔:首尔大学奎章阁藏本.

〔24〕许篈.朝天记〔M〕∕∕林基中.燕行录全集(第6册).首尔: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126.

〔25〕李恒福.朝天录〔M〕∕∕林基中.燕行录全集(第8册).首尔: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503.

〔26〕崔锡鼎.赞成柳公神道碑铭〔M〕∕∕韩国历代文集丛书(第2335册).首尔:景仁文化社,2009:387.

〔27〕宋焕箕.答洪泰仁〔M〕∕∕韩国历代文集丛书(第183册).首尔:景仁文化社,2009:447.

〔28〕金舜协.燕行录〔M〕∕∕林基中.燕行录全集(第38册).首尔: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220.

〔29〕周有光.汉字和文化问题〔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74.

〔30〕金喜成.试论古代朝鲜的“吏读”〔J〕.满族研究,1989(4):74-76.

〔31〕朱庆之.佛教汉语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9.

猜你喜欢

汉字出版社汉语
内卷
学汉语
我等待……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