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不及物动词分布的后语哲研究

2018-04-12

大理大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及物动词副词形容词

赵 勇

(文山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文山 663099)

在任何一门语言中,动词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体现在句子的建构中。在任何事件的语言化中,动词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过程,或者说各种各样的过程体现在其身上,这个过程把施事(Agent)、受事(Patient)或经历者(Experiencer)联结在一起,所以动词在句子建构中发挥着枢纽的作用。

动词的性质比较复杂,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非平行的三个类别。依据动词是否可用于进行时态和祈使句,其可分为动态动词(Dynamic verb)和静态动词(Static verb);依据动词是否可以带宾语,其可分为及物动词(Transitive verb)和不及物动词(Intransitive verb);依据动词所表动作是否可延续,其可分为延续性动词(Durative verb)和终止性动词(Terminative verb)。

本文主要研究第二类中的不及物动词,研究的内容涉及不及物动词的句法、语义特点及其分布问题。不及物动词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很复杂,不是“只能与一个名词结合的动词,例如Adam died;He fled;They all gave up.(A verb that combines with only one nominal,e.g.Adam died;He fled;They all gave up.)”〔1〕68的定义所能涵盖的。因此,本文选用了“基于使用的理论”(Usage-Based Theory)〔2〕46和“所见即所得分析方法”(WYSIWYGA:What-You-See-Is-What-You-Get Approach)”〔3〕研究不及物动词。在这一标准下,不及物动词的分类对象涉及作格动词(Ergative verb)、中动动词(Mid-voice verb)、非作格动词(Unergative verb)、非中动动词(Unmidvoice verb)以及能在作格结构和中动结构间相互转换的动词(Verb transformable from ergative structure to mid-voice structure or vice versa)等。特别指出,不及物动词涉及作格动词和中动动词,单独研究它们的文章较多,但把它们统一归于不及物动词分布下的研究很少,见下文第三节的详述。不及物动词分类对象的性质微妙,其分类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这是本文思考的第二个重要问题。这是在钱冠连提出的后语哲研究思潮〔4〕的背景下进行的,在分析不及物动词分布中所遇到的难题时,相关的哲学原理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支撑了不及物动词分类的理据,也释然了分类中的难题。

一、不及物动词的分布

从语义角度看语法,如果一个动词只可以带主语论元,而不能带宾语论元,那么这个动词就是不及物动词。但是,有的动词既有带宾语论元的用法,也有不带宾语论元的用法,即既可作为及物动词使用,也可以作为不及物动词使用。这类动词的性质和用法比较复杂,尤其是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其性质的描述更是具有微妙性,弄不好就被证伪。因此,本文选用“基于使用的理论”和“所见即所得分析方法”研究不及物动词的句法和语义性质,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研究的形而上性和模糊性,从而增加了其性质的透明性(Transparency)、直接性(Directivity)和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基于使用的理论由兰盖克首次提出:“认知语法是一个基于使用的理论,语法列举特定规则的全部集合,其代表了一个说话者的语言规约掌握的程度,包括那些一般性规则。认知语法不认为语法是个难题,反而把特定的规则当作一个矩阵,由此提炼出一般性规则。”〔2〕46语言普遍性寓于多样的特殊性之中,不设生成语法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相反,语法结构几乎全部是公开的,表面语法形式并没有隐藏深层结构,它本身就体现了意义内容的组织和象征规约性方式。所见即所得分析法是说一切从实际存在的语言表达出发来分析语言,不设深层结构,从丰富多样的表达入手进行归纳和概括,总结出其使用规律〔5〕。据上所述,基于使用的理论和所见即所得分析法的认识论基础都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其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Linguistic games)是一致的。

(一)作格结构中的不及物动词——作格动词(Ergative verb)

基于不及物小句和及物小句的格标记方法,语言被区分为两个主要的格标记系统,一个是主格∕宾格系统(Nominative∕Accusative system),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的主语标注为同一形式格——主格,及物动词的宾语标注为宾格;另一个是作格∕通格系统(Ergative∕Absolutive system),不及物动词的主语和及物动词的宾语标注为同一形式格——通格,及物动词的主语标注为作格〔6〕378。

作格(Ergative)指这样一种语言(例如巴斯克语),其及物动词的宾语与不及物动词的主语标注相同的格;这种语言命名及物动词的主语为作格或标示为作格,而及物动词的宾语与不及物动词的主语标示为通格(Absolutive);在转移(Transferred use)的使用中,关于传统上不是作格语言的语言,用作格命名句子中动作的施事者(Agent),例如“The glass broke.”(The boy broke the glass),或者用作格命名这种构式中的动词,如break〔1〕44。因此,作格结构中的不及物动词也可以称为作格动词。例如:

Seconds after the roofblew offthe Koshak house,John yelled,“Up the stairs— into our bedroom!Count the kids.”(在柯夏科家房子屋顶被飓风吹走几秒钟之后,约翰大喊“去楼上的卧室!清点孩子。”)

Others were using little telephones thathangson the facades of grocery stores and tobacco shops.(其他人在使用挂在百货商店和烟草店正面墙上的红色小电话机。)

A prominent example was the Butler Act of 1925,making it unlawful in Tennessee to teach that mankindevolvedfrom lower life forms.(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是1925年通过的“巴特勒法案”,使在田纳西州讲授人是从低等生命形式进化来的成为非法。)

这里需要指出,作格∕通格与主格∕宾格并不是绝对的。在作格语言中,作格∕通格结构也只是在一些情况下显现,而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显现,这个现象叫分裂作格性(Split Ergativity)〔6〕398。事实上,每种语言可能两种格标记系统都使用,尽管混用的程度各异,但是总有一个格标记系统占主导地位,所以可以假定作格性和宾格性都是十分自然的,它们都有各自的认知和概念动机,可能宾格性的认知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较强,因为主格∕宾格结构被广泛地观察到,其占主导地位的语言的比例也较高〔6〕381。英语就是这样一门语言,以主格∕宾格结构占主导地位,但还有作格∕通格结构。

(二)中动结构中的不及物动词——中动动词(Mid-voice verb)

中动结构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构式,一是构式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二是构式表示其主语所具有的内在属性;三是构式必须与程度副词连用或者使用否定形式。依据主语的功能,它可以分为两类:工具格主语(Instrumental subject)和对象格主语(Objective subject)〔7〕。例如:

The penwriteswell.(工具类:这只钢笔很好用。)

The knife won’tcut.(工具类:这把刀不快。)

The fieldploughswell after the rain.(对象类:雨后地很好犁。)

Dried foodstoreseasily in camping.(对象类:野营时,干的食物容易储存。)

The poetrysingseasily.(对象类:诗歌咏唱起来容易。)

从基于使用的角度讲,作格结构与中动结构是不同的结构。联合比较分析,总结了四点区别:一是中动句是类指句,对一般认为是正确的命题加以陈述,不描述时间里的具体动作;二是中动动词不能出现在祈使结构和呼格结构中,而作格结构可以;三是中动动词不能用在进行体中,而作格动词可以;四是中动动词必须与副词一起出现〔8〕。除此之外,中动结构与作格结构突显的方面不同。从语义上看,中动结构描述其主语所指事物及其特性〔9〕,即突显主语的特定性质,作格结构突显动作,可以表示事件。如作格结构“The vase breaks.”突显的是动作“break”,而中动结构“The vase breaks easily.”突显的是主语“vase”的特点“break easily”。其次,中动结构常与否定式一起出现,而作格动词不以否定式出现。最后,中动动词是一种具有评价功能的结构〔9〕,而作格结构具有引入话语的参加者的语篇功能〔6〕393。因此,基于以上六点不同,可以说作格结构与中动结构是不同的结构。但是中动结构和作格结构也有共同点:一是都具有反被动性(antipassive)〔6〕394;二是用于其中的不及物动词都有及物动词的用法,这是它们都可以以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这两种结构间的不同点大于共同点,是不同的结构。

(三)兼做作格和中动(兼做)的不及物动词

据上所述,既然作格结构与中动结构是不同的结构,那么兼在两种结构中使用的动词是一类特殊的不及物动词。下文从能否在作格和中动结构之间相互转换的角度入手研究兼做的不及物动词。

1.能在作格和中动结构间相互转换的不及物动词

既然作格结构与中动结构是不同的结构,那么就不能简单地说在作格结构上加上副词或变为否定式,就转换成了中动结构。如作格结构“The ballrolleddown the hill.”(球滚下了山。)给它加上副词,如“fast”,或者变为否定式,它也不能转换为中动结构;同样作格结构“His Frenchimproveda lot.”(他的法语进步很大。)尽管此例中有副词“a lot”,但它仍然是作格结构,再给它加上副词,如“quickly”,或变为否定式,它也不能转换为中动结构。也不能说中动结构去掉副词就转换为作格结构了,如中动结构“The shirtwasheswell.”(这衬衫很耐洗。)不能说去掉副词“well”就转化为作格结构“The shirt washes.”,因为“The shirt washes.”本身在意义上就不成立。但是,也有反例,如“The matchlights”(火柴点着了。)是一个作格结构,给它加上副词“easily”,“The matchlightseasily.”(火柴容易点着。)是中动结构。中动结构不仅与动词有关,而且与“主语”有密切关系,正如依拉德斯的结论“只有当主语具有某种内在品质,可以促进、妨碍或者阻止谓语表示的概念得以实现时,才能用这种结构(即前面所说的主动态表示被动意义的结构)”〔10〕,它表示的是主语的内在属性。因此,中动结构是“主语+动词”的共同体,意义不是由一方单独决定的。

作格和中动结构能相互转化的用例是特殊情况,本文发现在两种结构间能转换的动词有一个重要的特性,这些动词都有形容词的用法,如“open、shut、dry、lock、light、fill”等,“The dooropens.”(作格结构),“The dooropenseasily.”(中动结构)。这两种结构转换的条件是:第一,主语具有某种内在属性,第二,不及物动词有形容词的用法。下文分别叙述它们转换的条件。

(1)作格结构转换为中动结构

能从作格结构转换为中动结构的条件是主语具有特定的内在属性,否则不能转换。能转换的情况,例如:

The windowshuts.(作格结构:窗子关了。)

The window won’tshut.(中动结构:这扇窗子关不住。)这说明窗子本身的质量不好。

不能转换的情况,例如:

Others were using little telephones thathangson the facades of grocery stores and tobacco shops.(其他人在使用挂在杂货店和烟草商店外墙上的小巧红色电话。)主语“telephones”(电话机)没有这样的特点,所以不能转换。

Her lipstightened.(她双唇紧闭。)不能说主语“Her lips”(她的双唇)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不能转换。

(2)中动结构转换为作格结构

能从中动结构转换为作格结构的条件是不及物动词有形容词的用法。能转换的情况,例如:

The matchlightseasily.(中动结构:这火柴容易划着。)

The matchlights.(作格结构:火柴划着了。)

因为“light”有形容词的用法“亮的,点着的”,所以可以转换。同理可以分析“Nylondrieseasily.”(中动结构:尼龙织物干的快。)和“This ovencleanseasily.”(中动结构:这烤箱容易擦洗。)。

不能转换的情况,例如:

“Damp clothesironeasily.”(湿衣服容易烫平。)

“This material doesn’tdyewell.”(这料子染不好。)

“Iteatswell.”(这东西吃口好。)

因为“iron、dye、eat”都没有形容词的用法,因此不能转换,“Damp clothes iron.∕This material dyes.∕It eats.”都是一般在语义上不成立的。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能在作格结构和中动结构之间相互转换的条件是主语具有特定的内在属性合取(and)动词具有形容词词性。

2.不能在作格和中动结构间相互转换的不及物动词

依据上述能在两种结构之间相互转换的条件,可以推理出不能相互转换的原因是主语没有所述的特定属性和动词无形容词用法。这部分不能转换的不及物动词在上文已有涉及和论述,所以下文简要分析两组例子说明。

The shiprolledbadly.〔11〕1203(作格结构:船颠簸的厉害。)

The doughrollswell.(中动结构:这生面团好擀。)

His voicesankand we could hardly hear him.〔11〕1327(作格结构:他压低声音,我们几乎听不到他讲话。)

Wood doesn’tsinkin water;it floats.(中动结构:木头在水中不沉,漂浮着。)

上面两组例子中的动词“roll”和“sank”都是兼做动词,都没有形容词用法,作格结构中的主语“The ship”和“His voice”没有句中所述的属性,所以它们不能在两种结构之间互相转换。

因此,既可做中动动词,又可做作格动词使用的不及物动词包括能在两种结构之间转换的动词和不能转换的动词两类,前者有形容词词性,后者没有形容词词性。

(四)非作格和非中动结构中的不及物动词

这类不及物动词的使用性质是既不能用于作格结构,也不能用于中动结构中,也没有形容词词性。如“rise、arrive、collapse、stay、look、listen、exist、swim、live、smile、dream”等。它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有不及物词性,如“rise、arrive、collapse、stay、look、listen、exist”,另一类是兼有及物和不及物两种词性,如“swim、live、smile、dream”,但是这两类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既不能用于作格结构,也不能用于中动结构中,也没有形容词词性。

综上所述,不及物动词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只有作格用法的不及物动词,如“blow、improve、prove、evolve”等;第二类,只有中动用法的不及物动词,如“wash、sink、write、eat”等;第三类,既有作格用法,又有中动用法的不及物动词,如“shut、break、dry、light、roll、sink”等,包括有形容词用法和无形容词用法的兼做动词两部分;第四类,既无作格用法,又无中动用法的不及物动词,即非作格和非中动结构中的不及物动词,如“rise、arrive、listen、swim、live、dream”等,包括有及物用法的和没有及物用法的不及物动词。

二、不及物动词分布的后语哲思考

英语不及物动词的分布研究是一个实用,但却界限不清的语法问题,专门研究此问题的文章不多,如郭文莉〔12〕和瞿云华等〔13〕。汉语界研究动词分类的文章却相对多,如王俊毅〔14〕和金立鑫等〔15〕。专门研究语言作格结构、中动结构及两者关系的文章却很多,如沈阳和Sybesma〔16〕、赵霞〔17〕、席建国等〔18〕、Ford〔19〕、司联合〔8〕、何文忠〔20〕、杨佑文〔21〕、刘辰诞〔22〕等,但是统一把它们放在不及物动词分布下的研究却很少。

对于涉及作格、中动、非作格等复杂情况的不及物动词的分布研究,须采用一种符合辩证认识论的理论框架来研究它,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其分布的全貌,因此,本文采用了“基于使用的理论”和“所见即所得分析方法”来研究它,这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面观、联系观、发展观、具体观认识论。全面观就是要尽可能多地收集用例,还要全面考虑不及物动词是否有及物词性和形容词词性、主语的特点以及意义的主动被动性,另外把作格、中动研究统一置于不及物动词分布研究之下本身就体现了全面观;联系主语的特性、不及物动词是否及物以及是否有形容词用法来分类不及物动词就充分体现了联系观,再有下文把这些联系分为内因和外因也体现了联系观;采用基于使用的理论本身就体现了具体观和发展观,基于使用的所见即所得分析就意味着坚持具体观和发展观,使用就意味着发展。如在确定“blow”和“hang”的分类时,我们除了查阅词典外,包括《现代英语用法词典》,还使用了英国国家语料库 BNC(https:∕∕corpus.byu.edu∕bnc∕),以便得到更多的用例,实现较大的客观性。我们查阅的词典都表明它们只是作格动词,但是在BNC中发现了它们的中动用法各1例,所以把它们归于兼做的那一类,这正体现了基于使用的发展观。

When the life of a child canso easily hangin the balance,is there not a case for recommending that all parents attend a practical course in first aid,rather than relying on the printed page?(中动结构:当孩子的生命如此容易地处于危险中,除了依赖书籍,难道没有赞成所有父母都参加急救实践课程的理由吗?)

Rose petals are too strong;they curl and will not stick onto the clay.As only a small part sticks theyblow off easily,and if they are trimmed they bruise.(中动结构:玫瑰花瓣十分倔强;它们即使打卷也不会被插入土中。因为只有一小部分插入土中,它们很容易凋谢,而且如果它们被修剪,就又被损伤了。)

第三类能在作格和中动结构之间相互转换的不及物动词的条件研究体现了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认识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能从作格结构转换为中动结构的内因是主语具有特定的内在属性,否则不能转换,转换的外因是外加上程度副词或转换为否定形式。如作格结构“His foot sank in the mud.”(他的脚陷入泥中。)不能转换为中动结构,内因是其主语“His foot”没有“陷入泥中”的属性,给它加上程度副词或变为否定式只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不能转换。作格结构“The anchor sank to the bottom and held the ship.”(锚沉入水底,固定住了轮船。),此例能转换为中动结构,因为其主语“The anchor”具有“沉入水底”的属性,这是内因,再给它加上程度副词或变为否定式的外因,自然就能发生作用,转换为中动结构了。能从中动结构转换为作格结构的内因是不及物动词有形容词的用法,否则不能转换,转换的外因是去掉程度副词或转换为肯定形式。例如:

The door won’topen.(中动结构:这扇门打不开。)

The openopenseasily.(中动结构:这扇门很容易打开。)

The dooropens.(作格结构:这扇门打开了。)

能转换的内因是动词“open”有形容词的用法,外因是去掉程度副词或转换为肯定形式。去掉程度副词或转换为肯定形式也不能转换的用例见上文的“iron、dye、eat”,其内因是它们没有形容词的用法。

综上所述,一个不及物动词的客观分布,只有通过能体现全面观、联系观、发展观、具体观辩证认识论的“基于使用的理论”和“所见即所得分析方法”来研究才能实现。

不及物动词的分类在语法界一直都是难题,而源于认知的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普遍性就寓居于丰富的多样性形式中,概括性从“实践中来,从使用中来,从实事求是中来”。就此,本文尝试使用“基于使用的理论”和“所见即所得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及物动词的分布情况,其结果是把不及物动词分为了四类。从后语哲的视角看本文的不及物动词的分布研究,它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尤其是兼有作格和中动用法的不及物动词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1〕BROWN K.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第14卷)〔M〕.2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I):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3〕GOLDBERG A E.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10.

〔4〕钱冠连.西语哲在中国:一种可能的发展之路〔J〕.外语学刊,2007(1):1-10.

〔5〕王寅.构式语法研究(上卷):理论思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08.

〔6〕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II):Descriptive Application〔M〕.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7〕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85.

〔8〕司联合.英语中动语态的构式意义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4):32-34.

〔9〕张晓.英语中动结构的评价意义及其主观性〔J〕.外语学刊,2015(6):33-38.

〔10〕章振邦.新编高级英语语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64.

〔11〕张道真.现代英语用法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12〕郭文莉.基于语料库的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分类考察〔J〕.考试周刊,2010(30):42-44.

〔13〕瞿云华,徐金秀,王笑盈.句法语义基本对应的英汉动词分类体系研究〔J〕.外语学刊,2016(2):37-44.

〔14〕王俊毅.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分类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5):17-24.

〔15〕金立鑫,王红卫.动词分类和施格、通格及施语、通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45-57.

〔16〕沈阳,RINT SYBESMA.作格动词的性质和作格结构的构造〔J〕.世界汉语教学,2012(3):306-321.

〔17〕赵霞.作格结构及其概念框架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10-13.

〔18〕席建国,陈建平,喻旭燕.作格结构的认知语义探析〔J〕.外语教学,2010,31(3):20-23.

〔19〕FORD E W.Four-way Case Systems:Ergative,Nomina⁃tive,Objective and Accusative〔J〕.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1997,15(1):181-227.

〔20〕何文忠.中动结构的界定〔J〕.外语教学,2005(4):9-14.

〔21〕杨佑文.英语中动结构:典型与非典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4(4):18-23.

〔22〕刘辰诞.心理模型与语言表达式的生成:兼论作格结构和中动结构的形成动因〔J〕.外语研究,2007(3):7-12.

猜你喜欢

及物动词副词形容词
认识形容词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副词和副词词组
形容词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s 1~6复习小结
happen“发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