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笔如有神—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文申先生谈侯店毛笔的制作
2018-04-12
汉字与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对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意义重大。黄庭坚认为,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当中,难度最大的就是毛笔的制作,能够达到“尖、齐、圆、健”四大标准的毛笔非常难得。
侯店位于衡水市区南3公里处。据记载,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领30万大军驻守北部边疆,路经侯店,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报递送秦王。那时,人们是用竹签蘸墨,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这让写战报的蒙恬很苦闷。
战争间隙,蒙恬打了几只野兔回军营。一只兔子尾巴拖在地上,血水画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一动,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蒙恬一气之下,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几天后,恰逢农历三月初三,蒙恬走过山石坑,又看到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便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毛色变白,变柔软了,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原来,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了。第一支毛笔就这样诞生了!以后每年的三月初三,侯店一带制笔艺人都要燃放鞭炮,大摆宴席,以纪念毛笔创始人蒙恬。
到了唐代,侯店毛笔艺人把店面开到了京城,皇宫内开始使用侯店毛笔。皇帝的赞赏让侯店毛笔誉满天下。侯店毛笔与内画和宫廷金鱼一起,并称为“衡水三绝”。
侯店毛笔选材精良,笔头选用的动物毛发有40多种,有黄鼠狼尾、香狸尾、石獾毛、羊毛、牛毛、狗毛、老鼠胡子、马尾、猪鬃等,根据不同用途,历经70多道工序,制成不同规格、不同种类、不同用途的毛笔,具有坚韧适度、刚柔相济、含墨量大、不易脱毛等优点。
侯店毛笔古朴、典雅、精美,是广大书画家及艺术品收藏家的首选佳品,也是单位或个人交往、馈赠的上等礼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李先念、杨成武、高占祥、王任重、姬鹏飞、方毅等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到侯店视察,李先念还亲笔写下了“笔乡”二字作为褒奖。启功、范曾、刘炳森、肖劳、沈鹏、范曾、孙墨佛等著名书画家都喜欢用侯店毛笔创作。侯店毛笔远销日本、欧洲、东南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300多万支。
侯店毛笔的制作具有独特的工艺流程,主要表现在对“狼毫”毛笔的研制上。“狼毫”毛笔主要是以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上乘的黄鼠狼尾毛制作的,其特点是锋长杆硬,刚柔相济,含墨量大而不滴,行笔畅而不滞,可书可画,得心应手,经久耐用。
毛笔对于书画家来讲,就像战士手里的钢枪,制作起来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制作侯店毛笔的工艺流程是:
第一步,采毛,就是把毛从皮板上拔下来。把毫毛在石灰水中浸泡,去除油脂和腥味,同时消毒。浸泡太久会使毛笔的使用寿命变短。
第二步,选毫,就是把毛分成不同的等级。一根毛的根部是皮质层,里面是呈纤维状的髓质层,接近毛尖的部分称为鳞片层。毛尖填实的部分,称之为颖。毛的弹性和皮质层的厚薄以及颖的长短有关。毛笔的储墨能力和鳞片层有关,鳞片能阻止墨汁滴下来。梳理之后,一些鳞片层会被梳掉。但如果把全部鳞片层剔除,毛杆就变成光溜溜的,墨汁就储不住了,流速会很快。因此,鳞片层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真正完好的毛,是圆润挺拔的,100根中只能选出三五根完好的毛。用牛肩胛骨制成的骨梳梳理毫毛,在水盆中反复梳洗,逐根挑选,开叉、没有尖锋、毛杆损伤、弯曲的毛要剔除。按色泽、软硬、长短、粗细等分类存放。一只羊身上可以做笔的毛料,大约只有4两,按照成色分为10个等级,用于毛笔的各种部位。
第三步是齐毛。将毛排放在骨梳的一边对齐,一手压住毛锋,另一手轻轻往后拉。毫毛有两端,一端是尖锋,尖锋排齐了,再根据所需长短,切齐毫根。之后,一手抓住毫尖部分,一手用骨梳,梳理毫根,把里面的断毛、碎毛都梳出来。毛料准备好以后,就要进行配料,就是把各种毛搭配起来。主毫用来做笔心,要用硬一点的毛,副毫用来做被,软一些的毛更适用一些。配毛料不宜太多太杂,通常不超过4种。笔心里面除了短毛,还可以加几根猪鬃。猪鬃又硬又粗,不能单独做笔。把猪鬃劈成4根,夹入笔心,可以加强弹性。
启功先生86岁时订做的毛笔,配搭的毛料多达4种。除了3种粗细不同的羊毫,又掺加少量的貉子针毛,再用苘麻和猪鬃做衬垫。
第四步,做笔头。用盖笔刀挑出毛片,把毛片卷起来,一个笔心就完成了。
等笔头干透,用线扎紧。如果笔毛不干,里面是湿的,将来毛笔就会发霉。扎出来的笔头必须是圆形。
毛笔中心的毛,称之为命毛。如果外层的副毫掉了几根,问题不大,如果命毛掉了,毛笔的寿命也就终结了。
第五步,制作笔杆。常用的笔杆材质有湘妃竹、凤眼竹、太阳竹、毛竹、紫竹和斑竹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红木、水晶、景泰蓝、铜制笔杆也被许多能工巧匠开发出来。工匠们在笔杆上雕刻龙戏凤、龙盘柱、福禄寿喜、牛郎织女等吉祥图案和字样,既有实用价值,又是精致高雅的工艺美术品,深受国内外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和赞赏。
春秋战国时代的笔杆都很细,这是因为古人有发髻,可以用来插笔。
做笔杆的竹管粗了不好握在手中,如果笔头很大,那就要加一个斗,笔斗可以使用的材质也很多,笔匠们会使用各种优质材料来装饰笔斗,让书画大家在创作的同时,感受整支笔的协调和适用。如果笔头很小,则太细的笔管不容易掌握,这时就要使用套管,使笔杆加粗,便于手握。
中国毛笔的笔杆长度大约为23厘米。日本毛笔的长度是17厘米~19厘米,太长容易弯曲,也影响运笔。把毛笔放在桌面上滚动一下,就可以检查毛笔是否笔直,不直的毛笔会影响写字的效果。
第六步,装笔头。一个笔头的三分之二,要扎成笔项,插入笔管之中。插入之前,要用清漆和配制的环保的动物胶做成黏合剂,涂于笔项之上,使黏合剂渗入笔项部分,这样,笔头和笔管黏合成一体,既不容易掉毛,笔头也不容易脱落。
优秀的笔匠会在笔管上面,刻上自己的厂名、笔名、商标等标识。
毛笔做好以后,要把笔头定形。将笔头泡在胶状海藻水中。等海藻胶干了,就可以固定笔形,防止笔毛蓬松散开。需要用笔的时候,把海藻洗掉即可。
王文申从16岁开始,师从张占忙老先生,学习制笔工艺,而张占忙的师傅就是著名的制笔大师李九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侯店毛笔如同一面金字招牌,畅销国内外,供不应求。侯店村家家都有人在毛笔厂里做工,人人都怀有制作毛笔的绝活手艺。当时毛笔厂将工人按照手艺的高低分为四个等级,等级越高工资越多。为了多挣些钱补贴家用,王文申苦练本领,没有多长时间就达到了最高级别,这让他特有成就感。
王文申最拿手的就是“水盆选毫”,这是所有工序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程序,虽然比九牛中选一毛要轻松许多,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毛笔的品质,全靠“水盆选毫”,将狼毫分为不同的级别,手艺越高制作出的毛笔质量就越好。王文申用自己订制的牛骨梳,通过手摸,眼选,水漂,梳理,能快速挑出质量上乘的毫毛。然后根据不同用途和客人的特殊要求,制作出一支支质优物美的毛笔。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计算机日益普及,毛笔市场逐渐萎缩。很多人因制作毛笔不赚钱而选择了转行。王文申意识到,不能默守陈规,只有创新才有活力。他创建了“衡水侯店文化传播公司”,将侯店毛笔的设计、开发、制作、销售融为一体。他制作的“水月牌”毛笔,既传承了侯店毛笔的古朴、典雅、精美的特点,又具有刚柔并济、尖齐健圆、宜书宜画的优点。尤其是近几年,国家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书法教育在许多学校开展起来,毛笔的销售量与日俱增。毛笔制作业面临着一个可喜的发展机遇。王文申大胆设想,不断创新,根据社会需求,用经久耐用的红木制作笔杆,其上雕刻山水、人物、花鸟等图案,笔斗采用铸铜、景泰蓝、水晶等名贵材质装饰,将毛笔使用与收藏价值融为一体,制作出了多种类型的异形毛笔,深受市场青睐。
2004年,为了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王文申耗时6个月制作了一支重达48千克的乾坤巨豪毛笔,笔杆使用越南红木,长3.1米,笔斗直径0.26米,笔头由38匹马的马尾精选而成,一次需蘸墨水约25千克。为了增加视觉冲击感,王文申还特意制作了10厘米长的小型毛笔与之呼应。在京津冀民间艺术精品联展和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博会上,王文申制作的“侯店毛笔——黑檀雕刻精装套笔”和“侯店毛笔——内画杆套笔”分别获得银奖和优秀奖。衡水侯店文化艺术传播公司已经研发出100多个品种的特色毛笔,年生产总量达到10万支,销往北京、天津、陕西、江苏等多个省市,并远销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衡水诗人刘家斌赋诗赞曰:
满店生辉谁领军,
大名鼎鼎有传人。
习承古艺秉国粹,
勇立潮头重创新。
巧嵌梅兰研墨海,
精雕龙凤写昆仑。
书坛欲展鲲鹏翅,
还倚狼锋刺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