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进步是“干”出来的
2018-04-11李长安
李长安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再次成为一些国家指责的对象。这其中,中国“偷窃”西方技术成为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论调。不仅如此,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去年8月份还启动了尘封已久的“301条款”,要求中国对美国的知识产权提供有效保护,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然而,中国“偷窃”西方技术的说法除了满足部分欧美人士的口舌之快外,也在某种程度上反衬出中国技术的快速进步,已经动摇了他们头脑中的陈旧观念。事实上,中国的技术进步是撸起袖子“干”出来的,并不是所谓“偷”出来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技术进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总量(即国内外申请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后,又于2011年超过美国,正式成为全球第一大专利申请国。此后,中国技术进步继续加速。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2017年12月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当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已逾130万件,超过了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专利局的总和。
除了数量上的快速增长外,中国专利技术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国际专利申请量上,中国去年首次升至全球第二,更有望三年内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在体现技术原创能力的发明专利上,中国在2015年成为世界上首个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100万件的国家;在2016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100万件,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第三个超百万的国家。中国技术进步的快速发展,也为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强大的新动力。2017年,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7.5%,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今时今日,再回顾改革开放之初所确立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做法,可以说是十分明智且现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有了巨大发展,技术进步成效显著,但鉴于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继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仍然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技术贸易的规模日益扩大,美国已成为了中国第一大技术贸易伙伴,占我国技术进出口总额的约三分之一。事实上,这种技术贸易是在遵循公平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不存在所谓的“强制性”。习近平主席昨天在博鳌亚洲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明确指出,中国今后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技术进步的成就主要还是依靠自身努力所取得的。这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技术专利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二是拥有一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早在2013年,我国研究与开发人员总数达到353.3万人,绝对总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三是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17年我国社会研究与开发支出达到1.7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15%,超过欧盟15国2.1%的平均水平;四是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已经形成,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17年全球国际专利申请数前10名的企业中,中国的华为和中兴高居前两名。
综上所述,中国的技术进步主要还是自力更生的结果,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偷窃”行为。事实上,贸易保护主义阻挡不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对中国来说,只有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尽快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使创新驱动的新动力发挥出更大作用,也才能使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