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共享太阳能电站”扎根日本
2018-04-11蒋丰王鹏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蒋丰 王鹏
出租农地有租金、电力销售有分成、农业收入归自己。最近,一种广受日本农户欢迎的“农业共享型太阳能电站”,频繁出现在日本媒体报道中,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种由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力日本株式会社推广的太阳能产业新模式,在清洁发电的同时还能发展生态农业,让日本农户获得超出以往数倍的收入,正在日本各地悄悄掀起一场产业模式革命,被日本经济界称为“中国企业的新智慧”。
2014年,上海电力日本株式会社刚成立不久,一些日本媒体马上惊呼“‘黑船又来啦!”在他们心中,1853年打开日本国门的4艘美国“黑船”,是心中永远的隐痛。与此同时,他们也认为从中国驶来的上海电力日本株式会社是一艘经济“黑船”。“中国企业正在大肆购买日本土地”“中国企业正在抢占日本能源”等言论甚嚣尘上。但短短的几年后,日媒就扭转报道方向,“上海电力打造地域共生型太阳能产业”“激变!上海电力复活抛荒区农业”等成为《日本经济新闻》、朝日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报道标题。上海电力日本株式会社究竟是如何在短短几年间打消日本民众顾虑,与日本社会实现“共赢”呢?记者对此进行调查采访。
神户市中心往北25公里的三田市,位于大城市近郊,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通过阪神高速公路的三田收费站后,记者看到,映入眼帘的是成片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如图)。装机容量约5兆瓦的“SJ三田太阳能发电站”由上海电力日本株式会社建设,2015年12月末开始发电,非常受当地民众欢迎。
电站所在的位置,原本是建设残渣的填埋区,地基松软,每到下雨的时候就会形成大量积水,周围居民苦不堪言。建设电站之前,该公司决定首先解决这一迫切的民生问题,以取得当地民众的信任。
上海电力日本株式会社与三田市政府协商并召开居民说明会,与当地民众达成共识,在当地新建沉沙池与排水设施。雨水通过栽有植物的土壤后流速变缓,然后流入U字形侧沟,最后汇入3个沉沙池。土沙在池内被分离出来后,雨水再流入附近灌溉用的水池,最终让肆虐的“泥水”变成有效农业用水。为了防止地质灾害,上海电力日本株式会社还实施大规模地基改良工程,让当地地基得到加固,大大增强抗灾害能力。常年“水害”与“土害”得到有效解决,中国企业受到日本居民的欢迎。
2017年4月,筑波市的“SJ太阳能筑波发电站”在54公顷的农地上设置35兆瓦的太阳能电板。这是日本最大的“农业共享型太阳能发电站”。上海电力日本株式会社从农业合作社租借农地,当地农民不仅可以获得相当于普通农地10倍的出租收入,还可以从电力销售收入中分成,并在出租农地上发展种植业,收入一下翻了好几倍。这种一举多得的产业模式,正在日本各地推广,形成全新的产业形态。
筑波市农民木村卓司在“SJ太阳能筑波发电站”里种植从中国延边引进的高丽人参,长势喜人,每公斤可以卖到2.5万日元(约合1469元人民币)。“当初,我们也与日本企业进行过大量接触与商谈。可是他们很难将发电与农业运营有效结合起来。这种大规模的产业结合,还是中国企业拥有实力与魄力。据我所知,上海电力已经为这个项目投资100多亿日元。他们的建设让这个地区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发电与农业都发展得非常好。我希望他们一直做下去。”木村说。
其实,很多在日本投资电力开发的外企,往往会将正在运转的电站卖掉赚快钱。但上海电力日本株式会社却不这么做。“我们需要在日本立足20年、30年以上,这种持续发展少不了‘地域共生。与追求高收益率比起来,我们更重视能否被当地民众接受,能否持续稳定地将发电事业做下去。”上海电力日本株式会社社长刁旭说。
日本经济界一位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一直关注上海电力株式会社在日本的发展。他认为,从该企业发展的过程来看,就是一个当地百姓从观望、犹豫、甚至抵触转变为接受、欢迎、配合发展的过程。这样的中国企业让日本放心。这样的中国企业走到“一带一路”也会让沿线国家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