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2014年祁连山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2018-04-11贾文雄陈京华
贾文雄, 陈京华
(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
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目前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1]。气候因子是影响植被生长发育、地理分布、多样性和丰富度等的关键因素[2],对陆地植被类型及其功能特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全球地带性植被的分布都与气候要素密切相关[3-4]。通过遥感提取植被覆盖指数的方法早已成为常规手段,常用的表征植被活动的指标有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季节/时间综合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SINDVI/TINDVI)和增强植被指数(EVI)等[5-6],其中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公认的可以定量表征植被生长状态的有效指标[7]。祁连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河西绿洲的水源涵养地,已有学者对该区的植被覆盖和变化做过大量研究。已有研究表明,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气温、降水与草地植被NDVI的最大相关性滞后期都为2旬左右[8];祁连山植被覆盖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表现为中西部植被覆盖增加,东部植被覆盖减少[9];气温和降水是影响祁连山植被NDVI变化的主要因子,局部地区密集的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植被NDVI变化的重要因素[10-11]。有关祁连山植被变化研究采用的数据源有SPOTVGT NDVI,MODIS NDVI和GIMMS NDVI数据,但受数据源的局限性,研究序列相对较短,主要集中于2000年以后的近十多年,而对长序列的研究尚未开展。本文利用1982—1999年的GIMMS NDVI数据和2000—2014年的MODIS NDVI数据,对祁连山近35 a生长季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全面了解研究区植被的变化情况,进而为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东起乌鞘岭,西至当金山口,东西延伸约800 km(图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及谷地组成,海拔为2 100~4 500 m,最高峰团结峰高达5 826.8 m;水热条件差异大,年均温0.6℃,年降水400~700 mm,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河流以冰川融水和山区降水补给为主,主要有党河、疏勒河、北大河、黑河、石羊河、大通河和湟水等;植被分布具有垂直地带性,海拔由低到高依次为: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山地森林草原、高山灌丛草甸、高寒草甸和高寒稀疏草甸;土壤也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海拔由低到高依次为:山地栗钙土、山地灰褐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高山寒漠土、岩石。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采用的遥感数据是GIMMS AVHRR NDVI和MODIS NDVI 数据集。GIMMS AVHRR NDVI在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http:∥westdc.westgis.ac.cn)免费下载,时间序列为1982—1999年,空间分辨率为8 km,时间分辨率为15 d。MODIS NDVI 数据集在网站(https:∥wist.echo.nasa.gov/api/)直接下载,时间序列为2000—2014年,空间分辨率为1 km,时间分辨率为16 d。气象数据为1982—2014年祁连山及其周边地区共37个气象站点(图1)的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http:∥cdc.cma.gov.cn)。植被类型图为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提供的1∶1 000 000矢量图。
图1祁连山区位及气象站分布
2.2 研究方法
2.2.1最大值合成法采用最大值合成法MVC(maximum Value Composites)获取月NDVI的最大值,作为统计分析的基础数据。公式为[12]:
MNDVIi=max(NDVI1,NDVI2)
(1)
式中:i为月序号,取值范围为5~9,代表生长季的5个月份;MNDVIi为第i月的最大NDVI值;NDVI1,NDVI2为第i月上半月和下半月的NDVI值。
2.2.2均值法采用均值法来计算每年生长季平均的NDVI值,用于分析生长季植被NDVI的年际变化。公式为:
(2)
2.2.3斜率分析法采用斜率分析法来分析生长季植被NDVI的空间变化趋势。参照已有的研究[13],根据Slope值的大小将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化等间距划分为7个等级:显著减少、中度减少、轻度减少、基本不变、轻度增加、中度增加、显著增加,并统计各区间的面积百分比。公式为[14]:
(3)
MNDVIi=max(NDVI5,NDVI6,NDVI7,NDVI8,NDVI9)
(4)
式中:n为监测时间段的累计年数;MNDVIi为第i年生长季最大化NDVI值。θslope是趋势线的斜率,其中θslope>0,说明NDVI在n年间呈增加趋势,θslope<0,则说明NDVI在n年间呈退化趋势,θslope=0,则说明NDVI在n年间没有变化。
2.2.4相关分析法采用相关分析法来研究生长季植被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公式为[15]:
(5)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长季植被NDVI的年际变化
图2为祁连山生长季植被NDVI的年际趋势。1982—1999年,祁连山生长季NDVI最小值在1982年,值为0.311 2,最大值在1993年,值为0.349 7(图2A)。1982—1993年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1993—1999年呈下降趋势。1982—1999年,祁连山生长季植被NDVI整体表现为增加趋势,但变化趋势没有通过0.05的置信度检验,表明增加趋势并不明显。
图2祁连山生长季植被NDVI的年际变化
2000—2014年,祁连山生长季植被NDVI最大值为0.372 5,出现在2012年,最小值为0.341 2,出现在2008年(图2B)。2000—2005年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2005—2008年呈降低趋势,2008—2012年又呈增加趋势,2012—2014年又呈下降趋势。2000—2014年,祁连山生长季植被NDVI整体也呈增加趋势,变化趋势也没有通过0.05的置信度检验,说明增加趋势也不明显。总体来看,1982—2014年,祁连山生长季植被NDVI呈不明显的增加趋势。
3.2 生长季植被NDVI的空间变化
1982—1999年,祁连山植被NDVI的变化不大,基本不变的比例高达85.04%(表1)。植被NDVI轻度减少的比例为6.91%,主要分布在大雪山、走廊南山、冷龙岭、乌鞘岭以及大通河谷。植被NDVI轻度增加的比例为8.05%,主要分布在疏勒南山、大通山、党河南山、青海南山以及青海湖周边。
2000—2014年,植被NDVI显著增加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29%,主要分布于拉脊山和青海南山,在青海湖周边也零散分布。植被NDVI中度和轻度增加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44%,23.58%,主要分布在达坂山、疏勒南山、拉脊山、托勒南山、托来山、青海南山、冷龙岭和走廊南山,党河南山及青海湖、哈拉湖、湟水谷地的周边地区也集中分布。植被NDVI轻度和中度减少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3.73%,0.4%,主要分布在乌鞘岭及石羊河、黑河、北大河、大通河、疏勒河等河流河谷地区。植被NDVI显著减少的面积占总面积的0.66%,主要集中分布在乌鞘岭和庄浪河、古浪河的河谷地带。
表1 祁连山生长季植被NDVI年际变化趋势统计
注:研究区总面积为188 080.3 km2。
总体上,1982—2014年祁连山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集中在中西部,这主要是由于祁连山中西段降水的明显增加,同时祁连山设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的有效实施,导致植被NDVI增加。此外,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区,这些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和保护。祁连山植被NDVI降低的区域集中于东部,由于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造成植被NDVI降低。植被NDVI降低的区域主要是河谷地区和前山地带,这里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进一步导致NDVI降低。
3.3 生长季植被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图3为祁连山生长季植被NDVI与生长季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1982—1999年,祁连山植被NDVI与气温的年际变化趋势在1984—1985年、1987—1988年、1990年、1995年、1998年表现出一致性,在其余大部分时段或年份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植被NDVI与降水的年际变化趋势总体上具有同步性,但在1987年、1989年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1982—1999年,生长季植被NDVI与当月、前期1月、前期2月的降水和气温的相关性均较低(表2),但9月份的植被NDVI与前期2月的降水和气温的相关性较高,并通过了0.05的置信度检验,可见7月份降水较多和气温略低有利于9月份植被NDVI的积累。
图3 祁连山生长季植被NDVI与降水和温度的关系
注:*表示通过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2000—2014年,植被NDVI与气温的年际变化在2001年、2003年、2005年、2010—2012年表现出一致性,在其余时段或年份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植被NDVI与降水变化趋势大体上较为相似,但在2003—2004、2010—2011年变化趋势相反。2000—2014年,生长季植被NDVI与当月、前期1月、前期2月的降水和气温的相关性也均较低(表2),但5月份植被NDVI与前期1月气温相关性较高,6月、8月份植被NDVI与前期1月降水相关性较高,7月份植被NDVI与前期2月降水相关性较高,并通过了0.05的置信度检验,可见4月气温较高有利于5月植被NDVI的积累,5月降水较多有利于6月、7月植被NDVI较高,7月降水较多有利于8月植被NDVI的积累。
气候的年际变化对祁连山植被NDVI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月份的气温和降水变化对后面月份的植被生长也有影响,造成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响应。生长季的植被在不同月份对气温和降水的需求有所不同,因而对气温和降水的敏感性也不同。5月份,前期1月气温对植被生长有影响,若前期气温回升较快有利于植被NDVI积累。6月、7月、8月份,前期1月或前期2月降水较多有利于植被生长。9月份,前期2月降水较多和气温略低有利于植被NDVI增加。
4 结 论
(1) 近35 a来,祁连山植被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变化趋势并不明显。1982—1999年与2000—2014年相比,植被NDVI增加幅度略高。
(2) 近35 a来,祁连山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的面积比呈降低趋势的面积大,表明植被覆盖状况有所改善。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集中在中西部和高海拔地区,植被NDVI降低的区域集中在东部的河谷和前山地带。
(3) 气候的年际变化对祁连山植被NDVI有一定的影响,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响应。4月气温较高有利于5月植被NDVI的积累,7月降水较多和气温略低有利于植被NDVI增加。
参考文献:
[1]李晓兵,陈云浩,张云霞,等.气候变化对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的影响[J].地球科学进展,2002,17(2):254-261.
[2]吴正方,斩英华,刘吉平,等.东北地区植被分布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响应[J].地理科学,2003,23(3):564-570.
[3]娄安如.植被—气候关系研究概述[J].生物学通报,1996,31(5):10-12.
[4]Mccarty J P.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recent climate change[J]. Conservation Biology, 2001,15(2):320-331.
[5]马明国,王建,王雪梅.基于遥感的植被年际变化及其与气候关系研究进展[J].遥感学报,2006,10(3):421-431.
[6]宋怡,马明国.基于GIMMS AVHRR NDVI数据的中国寒旱区植被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遥感学报,2008,12(3):499-505.
[7]Ding M, Zhang Y, Liu L,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DVI and precipita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 [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7,17(3):259-268.
[8]戴声佩,张勃,王强,等.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变化及其对气温降水的旬响应特征[J].资源科学,2010,32(9):1769-1776.
[9]武正丽,贾文雄,刘亚荣,等.近10 a来祁连山植被覆盖变化研究[J].干旱区研究,2014,31(1):80-87.
[10]陈京华,贾文雄,赵珍,等.1982—2006年祁连山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15,30(7):834-845.
[11]徐浩杰,杨太保,曾彪.2000—2010年祁连山植MODIS NDVI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11):87-91.
[12]张戈丽,徐兴良,周才平,等.近30年来呼伦贝尔地区草地植被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地理学报,2011,66(1):47-58.
[13]宋怡,马明国.基于SPOT VEGETATION数据的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变化分析[J].中国沙漠,2007,27(1):89-93.
[14]邱海军,曹明明.基于SPOT VEGETATION数据的中国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J].资源科学,2011,33(2):335-340.
[15]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6]索玉霞,王正兴,刘闯,等.中亚地区1982—2002年植被指数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分析[J].资源科学,2009,31(8):1422-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