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永川乡村植物景观调查与评价
2018-04-11孙春红毛小春
孙春红,毛小春
乡村旅游作为新型农村经营模式,以乡村景观为旅游要素,将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农林牧副渔资源以及乡村居民的劳作与生活展示给城市居民,使游客增进对乡村文化的感知与体验[1],成为城市居民重要的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植物景观作为乡村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乡村旅游重要的吸引物,也是乡村景观营造过程中关键的一个环节,但是城市化及工业化给乡村地区的景观面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2],乡村景观建设中出现了宽马路、高洋房[3]、大面积草坪,大量使用名贵植物等“城市化”现象,从而导致乡村植物景观特色丧失、生物多样性及乡土气息遭到破坏、美学价值降低。因此针对乡村植物景观展开调查与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对策,对乡村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地概况
根据 《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2013-2020年)》,永川地处成渝走廊农业观光体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重要节点,境内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2℃,年最高气温39℃,年最低气温2℃。年平均降雨量1 042.2 mm,年平均日照时间1 298.5 h,年平均无霜期317 d,植物景观资源丰富。永川乡村旅游目的地主要有双竹街道、黄瓜山、青峰镇、五间镇等街镇,交通便利,覆盖植物群落的用地类型包括林地、园地、耕地、水域等,这些用地分布着的植被是乡村旅游环境的生态基础设施,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原真性、乡土性、文化性等特征,亦是区别于城市环境的重要景观标识。
2 研究方法
2.1 现场调研
2.2 问卷调查
调研期间对旅游主管部门、高校旅游、风景园林、环境艺术等专业专家教师及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共收到有效问卷368份,为本次乡村植物景观评价的基础数据。
2.3 评价体系
为实现对乡村植物景观的科学评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及相对性等原则[4],指标之间逻辑严密,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各指标的权重采用AHP(Analytic h ierarchy p rocess)法[5]来计算,并通过整合度(C.I.)检验可信。具体评价指标、权重、释义及评分标准见表 1[4]。
2.4 评价方法
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属性、量纲不尽相同,为便于比较和综合汇总,采用最大值法[7]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X′k=Xk/Xmax, 式中,X′k是第 k 个指标的标准得分;Xk是第k个指标在某个评价对象的初始得分;Xmax是第k个指标的最高得分。美景度、乡村性、环境友好度、可达性4个目标层的单项评价采用计算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R(Yj,G)=即第 j个评价对象 Yj与最优向量的关联度,其中美景度和可达性的最优向量为G=(1,1,1,1), 乡村性和环境舒适度的最优向量为G=(1,1,1)。 聚类分析采用欧式距离作为聚类统计量来分析6种植物景观间亲缘关系的远近,6种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采用公式F=ΣWiRi计算,Wi为目标层权重,Ri为单因素灰色关联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结果
经调查,研究地可供观赏、游憩的乡村植物景观类型包括森林植物景观、经济林植物景观、观赏花卉植物景观、农田植物景观、水系植物景观、宅院植物景观等,呈现出多样化的乡村景观风貌,可以满足多样化的旅游审美需求,具体调查结果见表2。
3.2 评价分析
将最大值法标准化处理后的各指标得分绘制成折线,可以清晰地看出6种乡村植物景观类型在4个目标评价层的优劣势,灰色关联度值排序对应的植物景观类型依次为森林植物景观、经济林植物景观、观赏花卉植物景观、农田植物景观、水系植物景观、宅院植物景观。
表1 乡村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表2 永川乡村植物景观类型及特征
美景度评价中(图 1),灰色关联度 R=(0.859,0.724,0.376,0.908,0.640,0.775),即美景度由优到弱排列顺序为农田植物景观、森林植物景观、宅院植物景观、经济林植物景观、水系植物景观、观赏花卉植物景观。从排序结果可以看出久居城市的人们对天然空间的向往,而观赏花卉植物景观虽具有艳丽的色彩、整洁的秩序,但空间单一,观赏期多集中在春季,组成植物多为人工培植的娇贵草花,且空间氛围与周边乡野环境格调对比过大,因此评价得分较低。相反,充满浓浓自然气息的森林植物景观、农田植物景观、经济林植物景观、水系植物景观则在美景度评价中普遍得到专家认同,不过森林多为马尾松纯林,在季相美方面处于劣势。宅院植物景观因植物多为高大庭荫树且与院落空间组合协调,亦成为重要的乡村美景。
图1 乡村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
乡村性评价中(图 2),灰色关联度 R=(0.662,0.667,0.410,0.893,0.525,0.611),即乡村性由优到弱排列顺序为农田植物景观、经济林植物景观、森林植物景观、宅院植物景观、水系植物景观、观赏花卉植物景观。从图2中可以看出,农田植物景观和经济林植物景观在乡土性、气息感、文化性3个指标上评价得分较高,均在0.78以上,这两种类型的植物景观是当地居民在与自然长期互动的基础上总结出的生存智慧,最能代表当地乡村景观风貌,比如青峰镇的层层梯田、黄瓜山百里梨园长廊,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产业。观赏花卉植物景观多为一些投资业主近几年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部分耕地集约化种植草花形成花海、花湖等景观以发展观光旅游,这种形式虽具有一定的视觉景观美感,但在植物景观的乡村性内涵表达上显示出不足,评价得分较低。
1.2.3 抗凝强度 本研究采用低强度抗凝标准,选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瓣环植入、生物瓣膜置换、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控制 INR 1.6~2.2;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机械瓣膜置换 (double valve replacement,DVR)INR控制在1.8~2.5。
图2 乡村植物景观乡村性评价
环境舒适度评价中(图 3),灰色关联度 R=(0.650,0.600,0.606,0.526,0.446,0.906),即环境舒适度由优到弱排列顺序为宅院植物景观、森林植物景观、观赏花卉植物景观、经济林植物景观、农田植物景观、水系植物景观。宅院植物景观是农家乐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乐便利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适宜的空间尺度,全年可游天数近乎不受气候限制,因此在环境舒适度评价中得分最高。经济林植物景观与农田植物景观在3个指标的评价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因林果及作物的生长周期受气候影响较大,且两者均处于旅游半开发状态,配套设施不够健全,环境舒适度有待提高。森林植物景观与水系植物景观在在气候舒适期及空间舒适性两个指标的评价上得分较高,但都处于未开发状态,旅游配套设施极度缺乏,大大影响了旅游环境舒适度。相反,观赏花卉植物景观属于人工营造的景观,服务设施往往能够满足需求,但气候舒适期及空间舒适性得分较低,需在旅游资源配置及游览空间设计上进一步提升。
图3 乡村植物景观环境舒适度评价
可达性评价中(图 4),灰色关联度 R=(0.363,0.744,0.903,0.470,0.405,0.677),即可达性由优到弱排列顺序为观赏花卉植物景观、经济林植物景观、宅院植物景观、农田植物景观、水系植物景观、森林植物景观。由图4可知,森林植物景观和水系植物景观无论外部交通(距客源地远近、交通自由度)还是内部交通(廊道密度、准入度)都处于劣势,得分均在0.43以下,这两种植物景观一般分布在距城较远的山区及水库周边,有的甚至还处于纯天然状态,景观内部道路状况也较差,可达性成为两者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相反,观赏花卉植物景观、经济林植物景观及宅院植物景观因一定程度的旅游开发,在交通可达性方面处于优势。农田植物景观在交通自由度、廊道密度、准入度方面得分较低,因农田内部现有道路多用来服务生产,在观光游览方面少有兼顾,降低了其景观内部的可达性。
图4 乡村植物景观可达性评价
将6种植物景观间的欧氏距离数值转入NTSYSpc Version 2.10e分析软件,得到聚类分析树形图(图5),依图可将6种植物景观聚为3类,即观赏花卉植物景观为1类,森林植物景观和水系植物景观为1类,其余为1类。观赏花卉植物景观属于乡村旅游开发新模式,通过规模化花卉种植、节日活动开展等方式吸引游客,虽可达性及环境舒适度评价得分较高,但是美景度与乡村性评价处于劣势;森林植物景观和水系植物景观具有一定美景度和乡村性,因多处于未开发状态,可达性均较低,影响了旅游活动的开展;经济林植物景观、宅院植物景观和农田植物景观在4个目标层均得到较好评价,属渝西乡村植物景观风貌的代表。
图5 乡村植物景观聚类分析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通过以上调查与评价,重庆永川乡村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值 F=(0.639,0.685,0.567,0.708,0.507,0.740),即综合排序依次为宅院植物景观、农田植物景观、经济林植物景观、森林植物景观、观赏花卉植物景观、水系植物景观,6种植物景观评价排序虽有先后,但均有优劣势,为进一步提升永川乡村植物景观,根据指标得分情况及评价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保护现有乡村生态基底,森林植物景观与水系植物景观数量多,面积大,是乡村其他植物景观的绿色背景,也是乡村旅游环境重要的生态保障,建议在保护的前提下,布置游览及景观设施,提高旅游环境舒适度及可达性。
二是优化生产性植物景观格局,空间格局对乡村产业发展具有视觉上与景观内在的驱动力[8]。农田植物景观、经济林植物景观属于生产性植物景观,得到较高评价,但是各景观斑块破碎,视觉效果较差,可通过格局优化呈现田包村,园绕院,园田相互穿插的乡村景观风貌,同时在环境舒适度方面提高服务设施的建设水平,在可达性方面提高准入度,提升景观内部道路路面质量,兼顾生产的同时,满足观光游览需求。
三是提倡使用乡土植物,乡土植物不仅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且能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从而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9],乡村绿化建设宜提倡使用。观赏花卉植物景观虽观赏性较强,旅游配套设施完善,但建设重复、景观雷同、内涵缺失,且养护管理成本比乡土植物高出多倍,因此只可作为当前乡村植物景观的点缀与补充,不宜成为主流。
四是强化乡村植物景观内涵,乡村景观从古到今,一路走来,不同的时代始终保持着同一个内涵——田园文化[10]。城市规模的扩张,导致乡村植物景观的乡村性、原真性、异质性受到冲击,淳朴的乡村生活气息亦受到城市化干扰。宅院植物景观是当地居民生活及游客旅观光体验的重要元素,其景观营造应突出田园文化及乡村生活环境氛围,使乡村宅院呈现出别于城市空间的独特内涵。
五是重视乡村道路植物景观建设,乡村道路连通各个村庄及旅游点,道路随着丘陵地形蜿蜒起伏,既起到交通联系作用,本身又是一道线性风景,但当前永川乡村道路两侧少有行道树,多为挡土墙或直接过渡到农家院子,道路植物景观建设薄弱。建议将乡村道路植物景观纳入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合城市绿道建设,实现城市绿地斑块与乡村绿地斑块的生态连接。
参考文献:
[1]董 丽,张 宇.基于低成本策略的旅游型乡村景观研究[J].中国园林,2014(10):107-111.
[2]鲍梓婷,周剑云.当代乡村景观衰退的现象、动因及应对策略[J].城市规划,2014,38(10):75-83.
[3]陈 莹,王旭东,王鹏飞.关于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0):297-300.
[4]郑文俊.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5]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法(12)——AHP法[J].中国园林,2003(5):37-40.
[6] 谢花林.乡村景观美感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3):423-426.
[7]艾 乔.基于GIS的风景区生态敏感性分析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8]王 竹,陈潇玮,王 珂.时空维度下的湖州地区乡村景观格局演变分析[J].建筑与文化,2017(1):172-174.
[9]梁彦兰,张云华.乡土植物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3):3065-3067.
[10]赵 明.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的田园文化回归[J].江西建材,2017(2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