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教育学的信息流转:模式、过程及效应*

2018-04-11柳春艳杨克虎

图书与情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循证教育学证据

柳春艳 杨克虎

(1.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甘肃兰州 730000)

信息是知识的源泉之一,它联系着过去,又包含着未来。 如果教育能够运用大量的信息迈向知识的殿堂,并将知识的生产过程、获得过程授予学习者,让知识生动活泼, 最终能够推动学习者趋向智慧教育和智慧生活,那将是未来教育的宏伟图景。正是这样的愿景使得由实证研究为主要导向的循证教育实践运动应运而生, 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循证教育学信息-知识-智慧转变这一科学、严谨的研究理念、框架和方法, 为研究人员在遵循教育学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更好挖掘信息、获取知识、提升智慧开拓了全新的思路。 本文探究了循证教育学的信息流转模式、过程以及效应等问题,解读了循证教育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理念对未来教育的影响。

1 循证教育学与信息流转

伴随实证研究方法在物理学、 化学等自然学科的发展历程中推动知识发展与实践创新的巨大力量的显现,生物学、农学、医学等纷纷进行循证研究实践转变并得以验证,逐渐延伸到教育、经济、法学等社会科学领域。 在20 世纪80-90 年代,医学综合考虑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特性,最先取得突破,发起了一场“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运动,并迅速在社会科学领域引起反响。教育学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大学科, 其行为主体和客体都与医学极为一致,且教育学越来越无法承受理论与实践割裂的现实,于是,教育学率先受到医学的启发形成了循证教育学的框架。 1996 年Hargreaves提出的循证教育学的构想被认为是循证教育学的源起。在对循证教育学的最初阐释中,牛津大学的Davies提出了恰到好处的概念,其指出“循证教育学(Evidence-based Education,EBE) 是将个体教与学的专业知识与来自外部系统研究中可以获得的最佳证据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双向互动的过程, 即将个体的经验判断与可以获得的证据结合起来,从而拓展个体的经验和判断;研究与获得证据,探讨与验证教师、学生和学习共同体中其他人士的专业经验”。 循证教育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从循证医学借鉴循证理论和方法, 并与教育学理论及方法进行融合。

信息时代的信息流转过程及活动组成, 其流动性促使教育追求灵动性, 其共享性和互动性促使教育追求融合性, 其过滤性和追踪性促使教育追求个性化。 但是,无论信息流转促使教育追求哪个方面,实质上都是在追求教育证据和证据构建,以使教育和研究更加科学、严谨,让全民教育成为现实,以便更能迎合人类发展进程, 这一切与循证教育学的理念完全一致。 循证教育学的两大核心元素是专业智慧和研究证据, 而信息及其流转是提升专业智慧的核心驱动力,同时也是证据的发源地,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信息, 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协同知识更好地为教育服务是循证教育学趋向更为科学化之路的必然选择。

2 循证教育学的信息流转模式

信息是师生可以获取的片段化、 碎片式浅层资源, 只有将这些资源转化为能够不断构建人类认知的可靠证据时才能为深度学习所用, 这符合循证教育学的发展理念。 正是对教育本质、目标、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思考,使得我们确信,循证教育要从学习者的不同智力发展阶段出发,铺设从物理环境(证据)到逻辑环境(循证文化)的现实架构,从众多碎片信息中扩展价值提取,以促进学习者实现心智发展、综合技能提升、 外在知识体系内化为智慧的高质量深层次学习。因此,本文认为循证教育学在遵循布鲁姆 的教育 目 标 分 类法和掌握学 习 理 论的 主 旨思想、 借鉴Biggs SOLO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分类法的核心理念基础上,可将教育分解为从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层级结构,并将来自大量流转信息的证据当做为不同层级教育服务和文化环境创设的必要前提, 最终构建了一个循证教育学信息流转模式(见图1)。

图1 循证教育学的信息流转模式

2.1 从证据来源看信息流转

从循证教育学的信息流转模式可以看出, 循证教育是在循证环境和循证文化的大视域下, 以证据为依托, 逐渐实现从表层学习到深层学习的行为过程。 在这一行为过程中,既要关注学习者(循证教育学作为一种全新的事物存在, 此处的学习者既指学生也指教师)自身各种能力的提升,又要关注某一阶段与能力相匹配的学习质量的实现或者某一层次学习者学习结构的构建。 提升能力和构建相应的学习结构都无法避开以证据为依托的学习架构, 并且随着越深层次学习的发生,证据无论从形式、数量、质量还是层次都必须随之多样、增量、保质且深化。 循证教育学强调通过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有用的证据、让证据来指导实践, 试图以此种知识传播的方式来填补教学、研究和实践之间的鸿沟。 由此,证据成为纽带的核心,其来源、构建、表达及传播变得尤为重要,而信息作为证据最开端的输入流必然成为循证教育学的重要研究点。信息是知识的载体,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人群中才具有其价值特性。知识是信息接受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结论,是通过思维加工处理而获得的一种精神产品。信息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证据, 但研究者针对特定问题获取特定信息加工后便使得信息成为科学知识的建构部分,而科学知识是研究证据的主要来源。因此, 在流转中对于信息的意义更加趋向于获得它的学习主体将它提炼加工成可实际指导行为的知识方面以及该知识与相关信息联合生产出更高价值的研究证据方面。

信息流转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个动态中,可随时实现跟相关信息、相关学习主体、相关研究者等建立联结,在联结和融合中产生更多信息,进而冲击研究者和学习者的认知意识, 并促使他们各自的知识体系趋向更加完备。 这一切不仅是信息流转的过程,也是学习者能力提升和学习结构升华的过程,更是人类不断向智慧系统趋近的过程。

2.2 从循证框架看信息流转

无论是信息、知识还是证据,循证教育最终的导向都是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 所以信息流转模式中构建了基于证据为重要源泉的布鲁姆认知分层理论的基本架构体系,六个阶段逐级上升,越往上获得高阶思维能力的难度越大, 获得这种能力的人群数量也越少, 所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任务也越艰巨。 但是,只有具有评价、创造能力的学习者才能达成深度学习,因此,为了让更多学习者具有高阶思维能力,循证教育必须为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提供分析、评价、创造等方面更为丰富、多样的分层证据,让学习者不仅可以随处可得,并且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反复验证自己的认知并进行完全意义上的自我建构。唯有如此,学习者才能在获取更复杂的碎片化信息时能够准确构建意义。

Biggs 认为学习者要完成更高质量的学习,就必须实现学习结构的转变,转变学习结构需要经历“完全无头绪的前结构层次——就事论事的单点结构层次——发散的多观点连接结构层次——发散与聚合并举的多主题关联的结构层次——凝练主题原理的抽象拓展层次”等五个过程才能从表层进入深层探索。 本研究对Biggs 的层级结构进行了再加工,认为学习结构的不断调整也是随着自我建构逐渐加深而完成的,而且,自我建构的过程在从聚焦到发散再到凝练是一个艰苦、甚至是自我认知颠覆的过程,其难度随着层级越高就会越大, 能够达到抽象拓展层级的学习者相对较少。 因此, 本文将依据Biggs 的SOLO 分层框架构建的分层体系设计成了与布鲁姆认知分层理论相似的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 同时,将学习结构的五个层级分别与认知分层结构的六个层级进行了对应,即学习者在达到不同认知能力的同时应该实现相应级别的学习结构转变,以保证相应的学习质量。 只有内外一致的能力、素养、结构的整体提升,才能为学习者实现深度学习创造可能性。同样,为了让更多的学习者达到更高层级的学习结构,也为了学习者在追求高质量学习时能够获得及时的正确反馈,以便他们能够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构想,循证教育必须为不同层级的结构转化提供分层证据, 尤其是更高层次的主题关联性证据和抽象原理性证据。

2.3 从循证方法看信息流转

证据是循证教育的所需, 信息和知识是证据的来源。在信息流转模式中,当学习者在构建底层学习能力、碰触浅层学习时,他们更多接触到的是散乱无章的信息,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循证研究方法要完成将信息转变为知识的使命。 循证教育学在改进教育学研究方法、 借鉴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更为规范、科学、严谨的可测量、可评估的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有助于收集整理免费信息并最终形成即时证据, 将证据以最快的速度作为信息和知识之上的直接可用的科学衍生品推广给学习者, 然后根据学习者的证据应用效果再次修正。 反复如此,逐渐形成将零散信息转化为可表征、 可验证的知识的框架模式,同时是学习者完成自我建构的过程。

通过以上的设计思路, 可以发现以证据为依托的循证教育从表层学习到深层学习的过程, 不仅是学习者逐渐获得能力的过程, 也是逐渐实现学习结构转变的过程, 更是实现信息到知识甚至到智慧转化以完成更高学习质量的过程。 通过不断扩充和完善信息流转到知识、到证据的方向、框架和方法,不仅构建了循证环境和文化, 也为唤醒学习者人之为人的智慧创设了条件, 循证教育学信息流转的模式设计源于信息流转,也服务于信息流转。

3 循证教育学的信息流转过程

在信息源、学习策略及方法的大框架下,学习者完成对信息的流转加工要经历概念、推理、组块、关联、原理等过程,如此才能将工作记忆的信息通过自我建构变成知识导入长时记忆(见图2)。

图2 循证教育学的信息加工过程

(1)信息的概念加工。 初获大量信息,一般呈现凌乱、散漫特征,学习者通过将新获信息与之前的学习、已有证据做联结和比较,并进行自我心理语言建构,便可逐渐形成对信息概念的把握。心理语言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有意义可理解的语言, 每个学习者对同一学习内容的意义阐释、 概念构想和理解过程在细节上是不同的, 而这个不同就是因为每个学习者组织心理语言的过程及方法不同所致,但是,最终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心理语言体验到“理解了”或者“终于明白了”的感觉。 心理语言记录的是深层意义, 是对概念的整体属性把握, 通过心理语言的加工,学习者完成从字、词、句到融合情境的完整概念理解,继而进入信息的推理性学习阶段。

(2)信息的推理过程。信息推理要求学习者必须加工和应用所学,与先前的学习与经验相联系,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整合, 将针对某一学习任务的信息和观点进行加固。 推理过程也是学习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各种技能的过程。 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做什么、如何做和为什么做,还要运用技能来解决和完成实际任务,更要学会综合运用各种技能,最后还要反思自己在完成推理任务过程中运用各种技能的效果以及改进策略。在这一阶段,信息要更多地转化为技术性知识为学习者提供帮助。

(3)信息的组块构建。 在推理基础上进行组块,是学习者继续推进信息加工的必然过程。 组块就是将我们不需要记住的个别信息模式化, 在需要时从长时记忆中调取与该模式相关的组成部分,并完成对该模式的再次理解和深刻记忆。学习者在学习时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不可能同一时刻记忆、理解、应用或者分析所有的信息,那么,组块就提供了对同一内容从浅到深逐渐添加细节的方式。对一个信息组块长时间的体验远不及时间总量相同的多次短暂接触来得有效, 因为记忆的加强和自我建构是通过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重复实现的。

(4)信息的关联构想。推理和组块为信息构想的关联性提供了可能, 而关联是学习者思维发散后开始考察学习任务中各种因素间的细节相互关系的阶段,是学习者开始见树又见林的时段,只是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依然依赖、 给定的数据或者具体体验等信息。 关联性反应力求调和存在于各种信息与不同观点之间的矛盾,经过矛盾的解决,学习者对学习主题有了全面细致的解析, 使学习者的学习能够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把新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相关联,使得知识更加体系化。

(5)信息的原理抽象。无论针对什么样的信息,最终目标是脱离信息本身而上升到对其原理的自我建构,这是学习者升华为既见林又见木的阶段。 通过信息的原理抽象达到:根据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学科原理和意义归类, 以便相关知识能够更容易检索到;懂得学科的探究方法, 从认识论的角度去了解一般原理,从而解决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围绕原理组织学习,会让学习者具备将信息迁移到全新情境中去的能力,且获得的原理概括性越强,其适用性就越广。 因此, 学习者通过对信息的组织能够做到通晓原理,并在自己的长时记忆中做归类整理,这些能力又促进了信息的“实用性”,让学习者能够轻松做到学有所用。

4 循证教育学的信息流转效应

从循证教育学的信息流转过程可以看出, 信息流转实质是不断自我加固、排异、提纯、融合甚至自我颠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趋向了知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信息流转探到了教育的核心,产生了相关教育效应。 恰恰是这些效应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再思考并最终促成直达灵魂的教育。

首先,信息流转促使对“理解”的重新思考。 以往,我们将“理解”更多地与学科、原理等专业化的知识进行关联,而大量的流信息促使我们将“理解”推到了更广泛的场域。 在Perkins 提出全局性理解和利基理解的概念之后,对于“理解”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全局性理解体现的是将知识与生活联结, 强调外化学科知识的广度推进, 以促进信息的高度融合来服务于生活。利基理解体现的是在特定的学科中,对学科知识做深度挖掘,通过深入的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专业学术水准。 目前教育领域的关注点压倒性地倾斜于如何促进学习主体的利基理解, 而全局性理解的意义完全被忽视。 毫无疑问,在专业学习中,信息流转和融合加强了学科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对扎根于学科内部与内部结构和知识做紧密融合的基础上向内探寻学科奥秘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大量信息促使全局性理解形成,信息流转为全局性理解创造了条件,反过来,全局性理解提升了学习主体的认识广度和高度, 帮助学习主体获得关于世界运转机制的更广泛观点。因此,无论是全局性理解还是利基理解, 它们都为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智慧的教育探索模式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更为循证教育学开拓了更宽广的发展前景。 循证教育学必然要在构建全局性理解和利基理解之间做权衡处理, 将在拓展知识与生活的联结上做出更多贡献。 循证教育学不仅要在强化学习深度、 聚焦专业强度的理念指引下生产更具科学性的专业证据, 更会凭借理论框架和系统方法论对联结生活的信息和知识进行重构以生产生活证据。

其次,信息流转创造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与全局性理解相伴而生, 更进一步的开放性问题能够超越现有的全局性理解,激发更深入的探究。开放性问题涉及人性、世界、宇宙等特定的问题,而流信息已经为它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它关注的是学习者对问题的积极主动追求而促发的更深入学习, 重要的不只是得到答案,而是无论理解的程度如何,关键在于学习提问和探寻答案过程中的艺术和技巧。 教育学是社会科学, 它聚焦的问题不应该局限于一个很窄的专业范畴, 而开放性问题为它的全面研究打开了思路。 开放性问题促使学习者在高度融合的信息中不断抽丝剥茧、接近真相。 在探寻中,学习者通过发散思维“无意”间获知了更多更广的知识。 研究人员始终需要论证和证据,但是,有时候,研究人员所收集到的最佳证据和论据并不能完全解决研究的问题,所以,开放性问题为循证教育学的信息整合和证据更新创造了条件。

最后,信息流转引发教育结构变革。信息的大量铺设使得我们在重视一类知识时, 往往忽略了有效的概念和综合信息, 而且在记忆性信息上浪费太多时间,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获得知识的教育结构及方式进行变革。 以往的教育结构是典型的层级单线条结构,即:课程—学科—教师—学生,而这种教育结构已完全不能适应复杂的信息时代。 今天的教育结构呈现出多方互动的网状特性,“教师” 容量已极大扩充为:学科教师+教材+多元信息。 然而,面对极大数量且不断增长的信息融合, 学习主体很难从中做出准确判断,所以,循证教育学的出现再次刷新了教育结构的关系和实质。 循证教育结构不仅能够支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知识资源之间、教育主体与资源之间、 复杂社会中各类现实挑战之间的交叉联系(见图3),最重要的是,在教育主体和资源之间创设了证据和指南的供给绿色通道, 使得教育主体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获取高度融合又专业科学的研究证据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循证教育结构不仅包括传播的主体要素、环境要素,还具备了互动要素以及互动的方法学要素。 一直以来, 教学活动作为教育结构中动态的互动要素因缺乏具体的实践指导方法而成为现代教学的短板,蕴含研究证据生成过程及结果的证据库从方法到结果的修正为其铺就了新道路。

图3 循证教育学的网状教育结构

无论是“信息流转”“信息流”还是“流信息”,它们蕴含的都不仅仅是几个字词的简单拼接之意,它们代表的是信息时代的核心和动态机制。当这种机制跟循证教育学发生碰撞,它们合力引发的深度教育效应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要趋势。 信息流转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 循证教育学是在这股力量冲击下形成的自上而下的智慧,这种信息交融、科学严谨的深度融合智慧会促成教育方方面面的更多新效应。

5 结语

在教育领域,信息流转促使教育者们必须意识到从工业时代范式到信息时代范式的转变。 这种转变驱动我们对信息做最大价值挖掘,而循证教育学为信息的价值挖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通过先进的循证教育理念及方法充分挖掘信息及其流转对教育的价值,建构循证教育学的信息流转模式、探讨信息流转过程、 分析信息流转产生的教育效应,这不仅是循证教育学发展的必然过程,更是对信息资源最科学有效的利用模式。 这种松散的自下而上信息体与严谨的自上而下的循证教育学结构体的深度融合是循证教育学信息流转的独特框架,它既能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又能触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猜你喜欢

循证教育学证据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循证护理对新生儿picc护理中不良反应的研究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寻找教育学的历史逻辑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