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策略
2018-04-10廖建花
廖建花
摘 要:笔者从结合学生生活、引进社会力量、创新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入手强化课外德育活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下文将进行详细介绍,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德育活动
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但是農村初中生的德育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不论是家庭环境、教育力量还是社会氛围方面,与城市相比都有不尽人意之处。班主任作为农村初中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及德育工作负责人,应该勇于突破以往的窠臼,正确认识农村的社会现实,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组织开展类型丰富、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一因地制宜,德育活动根植于学生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有关初中德育的理论及实践案例层出不穷,部分班主任在组织活动时,秉持着简单的“拿来主义”,殊不知南橘北枳,这些被实践证明有效的德育方法,放在农村地区未必适用。因为其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对活动“无感”,甚至还可能产生反效果。所以,班主任在组织活动前,必须准确把握住农村学生及社会现实的特点,即使采用现成的德育活动策略,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良。
比如,在“为家庭做贡献”这个主题上,城市初中一般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上多关怀父母,帮助父母舒缓工作中的压力,但这种方式对农村地区来说未必适用。因为有很多学生的父母在城市打工,学生与父母亲密接触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少。班主任可以换个思路,比如针对很多学生与祖辈生活、祖辈因身体原因很多事情力不从心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怎样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给予家中老人更多的关心与照顾,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困难。
二引进外援,借助社会力量增强德育教育
从整体上说,农村初中德育活动普遍面临着资源紧缺的问题,包括资金紧张、活动场地紧张等。这些问题靠班主任自己的力量是很难解决的。因此,班主任应该积极促成学校与校外单位之间的合作,尽量唤起社会力量对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视,争取外援。一方面,外援能够为德育工作的资金、场地等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能让农村初中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德育,可以拉近学生与外界之间的关系,扭转他们对社会的错误认识。
比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学校与当地知名的乡镇企业进行合作,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了解家乡特产和企业人员的工作内容,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认识到这些企业人员为家乡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辛苦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绩。又如,针对农村地区法治观念相对薄弱的特点,可以邀请警务、司法或执法人员来学校进行普法教育,并向学生介绍这些法律中所体现的基本道德要求和不遵守法律可能对社会道德造成的严重不良影响。这些活动方式,可以有效弥补农村初中在德育资源上的不足。
三转变观念,创新学生德育评价方式
在传统的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中,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往往是一种总结性评价,即只关注结果、不重视过程。这种评价方式大多沦为形式,即德育活动结束后,突击检查学生的精神风貌,评价完成又故态复萌。评价结果既不全面,也不公平,更无效果,造成的直接恶果就是学生轻视德育活动,认为这些活动只是可以随便应付的简单任务,德育活动也失去了意义。所以,必须转变以往的观念,随时关注学生状态,记录学生在德育上所取得的进步,让德育活动内容一直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提高他们的真实参与感,最终形成良好行为规范。
比如,针对以上提到的“为家庭做贡献”主题,班主任不能只提出活动主题,还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进行了实践,实践过程中与家庭其他成员和小组其他同学有哪些互动,实践的具体进度,遇到了哪些问题,又如何解决等,尽量做到事无巨细。为了准确掌握情况,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实践记录”,班主任根据记录随时掌握学生状态,在他们遇到困惑时及时介入,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巩固德育活动效果。只要长久地坚持下去,学生一定能够在实践中有所收获,德育也自然通过有效的实践落到了实处。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自有其特点,德育活动的开展及跟进也必须围绕这些特点进行,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其实农村地区也有很多城市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学生与老人生活的情况比较多,更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与尊老敬老的道德品质。因此,农村初中班主任应积极开发德育资源,化劣势为优势,努力为农村初中德育活动开创出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广超.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8(09):7.
[2]李耀忠.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道德素质[J].华夏教师,2012(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