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分析
2018-04-10李治华
李治华
摘 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进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性因素。当学生面临来自学业、工作、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时,他们只有自身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压力。而体育教学则能帮助学生通过不断的体育锻炼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本文将针对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心理素质;锻炼
一开展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体育竞赛是一种具有强烈竞争意识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在丰富的体育锻炼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竞争意识。并且因为高校学生都即将面临步入社会开始工作,而在社会工作中的竞争压力相比学校中则大了很多,同时这种竞争压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在日后工作生涯中的职业晋升力度。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各大高校的管理人员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思路,利用体育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在不断的体育竞赛中培养自身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并且相比于其他文化课程,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更能展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而体育教师也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些运动来对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做出有效培养[1]。
例如当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乒乓球大赛”竞赛游戏时,这个游戏对于学生来说考验的不仅是他们的随机应变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乒乓球的比赛中,能够逐渐将自身的竞争意识发掘出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五组,组内两人对打,然后再规定整个比赛中的规则,让学生开始比赛,整场比赛一共可设置为12球制,哪位同学能率先赢得12球,则为胜利一方,然后在五组之中将五个胜利者选拔出来,再进行抽签比赛,两两一组再决胜负,最终选拔出前三名进行奖励。这样通过体育比赛的形式,就能在学生的心里逐渐埋下一颗竞争的种子,然后在不断的比赛之中让这颗种子发芽成长,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
二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游戏之中,运用体育游戏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现在的高校学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学生,现在的学生心理压力更大,因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得独生子女数量大幅度增加,这样一来虽然学生的生活条件被提升,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的原因,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期待”也大幅增加,在给他们提供优质生活的同时,也开始自主地为孩子规划以后的人生,使学生从小就生活在被安排的生活中,不仅要学习日常的文化课内容,同时还要应父母的要求去学习一些安排好的兴趣班,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倍增。因此在学校之中,教师应当利用合理的体育锻炼和项目游戏,来为学生解压[2]。
例如在户外活动的体育项目训练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篮球、野外田径等体育游戏活动项目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还可以利用体育游戏的热烈气氛来吸引学生参与到其中,比如广受学生喜爱的篮球运动,教师可以先在教学前期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运动前练习,当教会学生持球,投球,传球等基本篮球技巧后,再通过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五人进行竞技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的体育活动中释放自己心里的压力。
三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训练当中,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现在的高校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应当利用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高校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工作,而在社会工作中挑战与失败是并存的,如果没有一个敢于承担失败的心理,那这个人将会被社会真正地淘汰出局。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方式,让学生在丰富的体育锻炼中逐渐养成迎难而上的勇气与精神,遇到复杂问题时敢于承担敢于动手解决的魄力,以及面对失败时的承受能力[3]。
例如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可以模拟军训的模式来训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军姿,体验军人平时训练时的辛苦。在天冷时,或者下雨时,运用鼓励的方式劝服学生加入到体育锻炼中,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结语
心理素质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是对于即将步入社会工作的高校学生来说,只有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实现从校园向社会的顺利过渡。体育课程是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最喜欢的课程之一,所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素质和日常学习内容,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实现个人心理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学武.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有关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7(A5):141.
[2]林铭华.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时代教育,2017(24):118.
[3]孙续里.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質的锻炼[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