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运用探究
2018-04-10刘国立
刘国立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它既需要巩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素养,还需要为其今后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语文本身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课程,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造成学生兴趣低下,借助情境教学法则可以充分体现出该学科的魅力,在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法;学习兴趣;生动形象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出趣味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满足素质教育提倡的能力发展要求。情境教学法则体现了这种教育精神,它是学科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学内容而科学设置的一种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深入其中,专注于教学内容,积极主动配合教师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本文重点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意义及其措施,希望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意义
一方面,情境教学法能够趣味化语文课程,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师通常以口头讲解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在讲台下面被动地学习,师生之间缺乏密切的交流与互动,教学气氛不活跃,即使十分有趣的语文知识也变得枯燥无趣,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欲望,造成教学效率低下。情境教学法能够围绕教学主题设置相应的教学气氛,给予学生一种新鲜的体验感,而且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语文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情境教学法能够塑造初中生健全的人格。情境教学法注重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教学,在课堂上,语文教师通过营造出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使初中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下深入学习,可以实现由浅入深地发展情感,使他们深刻理解教材内作者所要表达的人文思想,学习到教材内主人公所表现出的诸如坚强勇敢、刚正不阿等宝贵品质。由此,初中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具备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对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虽然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也积极尝试应用该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对该方法不接受不认可,还有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相分裂。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情境教学法还值得相关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教师为了最大化该教学方法的作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体验性教学原则。情境教学法的使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学氛围过于约束将适得其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需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地思考和解答疑问,充分调动的学生的参与激情,真正投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里面,感悟语文课程的内在魅力。
(2)循序渐进原则。个体的认知是逐渐与持续发展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使用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专注听讲,进而使得讲授的知识能够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也使他们形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为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制订清晰明确的教学计划,对语文内容进行由浅入深的整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稳步提升,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感,以充足的信心学习语文课程。
初中语文教师在遵守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以及游戏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探究,从而实现语文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全面进步。
(1)设置问题情境。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准确定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自身的教学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使他们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下自主思考,加深学习印象。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引导他们探索。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会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对这些问题形成自身的独特看法,体验到独立解答问题的成就感,从而养成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
(2)设置游戏情境。优秀的语文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参与中不知不觉完成了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既定的教学内容,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要求学生扮演语文教材内某个人物角色。初中生为了更好地完成游戏,他们会积极主动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故事的背景、人物角色的性格等内容,从而发挥出寓教于乐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综上可知,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掌握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技巧,满足新课改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青如.初中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使用策略探究[J].教书育人,2018(31).
[2]许曼.创设乐学情境,提高学习质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語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