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2018-04-10李辉
李辉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地理教学在关注地理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加强了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实践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转化,提升地理教学的实用性。本文通过探究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我国传统的高中教学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学校教育往往以成绩提升为目的,培养出了大批应试型的学生,但在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上却非常薄弱,这就造成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无法得到的有效的应用,具备了知识却不具备能力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学校教育应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地理实践能力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意义重大。高中地理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开放性的思维,提升实践探究能力,利用自身所学的地理知识在学习与生活中积极大胆进行实践探索,以行动践行学习结果。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应注重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和实践意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活动学习氛围,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主观能动性,通过兴趣驱动行动,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高二地理必修3《区域经济发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可以以小组项目学习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以“我所在的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为题,由学生通过查询资料、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针对学生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通过真实有效的数据、新闻评论与报道、实地考察资料、小组讨论结果等的支撑印证小组的论点,阐述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制约因素和发展趋势等,通过各小组的分享,总结结论,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从而促进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印证地理常识,在实践中形成能力与素养。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展,因为受到地点、环境、工具的诸多限制,在教学的实践性上略显不足,导致课程的实践作用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开展应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依托,以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手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水平。
例如,在高一地理必修《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学习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的课程知识,记录一段时间内所在地区的天气情况与大气活动,并制作天气情况记录表。通过这样的形式提升教学实践性,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三提高地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信息化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带动了学校教育的创新变革。高中地理的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融入地理的教学工作当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沉闷枯燥的教学氛围,借助视频教学、微课教学、情境教学、问题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丰富地理课堂教学手段,为学生带来更多趣味性的地理内容,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从而促进教学实践性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高二地理必修3《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课的教学中,针对课程内容中关于“区域间的资源调配”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在课上为学生播放关于“南水北调”工程或“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纪录片、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刻地理解跨区资源调配的方式、内容和意义,理解资源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积极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提升对该课程内容的实践认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应当充分顺应新时代高中课程改革的需求,立足于学生,以实践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培育为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建立地理学习的兴趣,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转化和应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課本知识到应用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吕志忠.例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12):48.
[2]陈燕.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