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2017年豪赚5617亿 4家公司净利润超10亿
2018-04-10闫军
闫军
去年A股极端的结构性行情让“炒股不如买基金”观念深入人心,基金公司不仅为基民带来丰厚回报,自身的经营业绩也水涨船高。
随着券商、银行等公募基金股东年报陆续发布,30多家基金公司2017年的盈利状况浮出水面。从已披露数据来看,超过三分之二的基金公司业绩呈正增长。其中,工银瑞信、易方达、华夏以及建信基金2017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
而从基金产品年报来看,公募基金2017年共赚取5617亿元,包括天弘基金、易方达、华夏、嘉实在内的18家基金公司管理产品的盈利超过100亿元。
行业呈现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中小基金公司则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压力。
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从股东年报来看,最赚钱的基金公司为工银瑞信基金,去年净利润超过16亿元,同比增加12%;其次是易方达基金,净利润达到14亿元,同比略增近5%;净利润为13.7亿元的华夏基金紧随其后,不过其同比数据有所下滑,为-6%。此外,建信基金以11%的增幅迈入“10亿元俱乐部”行列。
从同比增幅来看,宁波银行控股的永赢基金同比增幅最高,也是去年唯一一家净利润翻倍的基金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0.77亿元,同比增加102%。盈利能力提升来自于规模的增加,截至2017年年底,永赢基金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已经超过300亿元,排在行业第43位。
此外,海富通基金、万家基金净利润同比大增超过八成,大成基金增幅同样亮眼,超过六成,光大保德信、博时、招商以及广发等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博时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资产管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考虑到国内不同产业的发展及变迁,同时为了使得研究和投资更好地结合,博时权益投研团队进行优化,按照重点投资方向将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分成新兴消费、健康养老、环保节能、周期新趋势等多个投研一体小组,在“新常态”的市场环境下挖掘投资“新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小型基金公司生存状况并不乐观,中海基金与国金基金去年均以亏损收场,净利润分别为-2亿元、-2300万元,同比增幅分別为-346%、-144%。此外,净利润下滑过半的还有国联安基金,同比减少71%。
上述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今年市场风格有所不同,有望实现正增长。
为基民赚钱超5000亿
截至目前,基金公司的产品年报已然披露完毕。Wind数据显示,去年公募基金合计为投资者赚取5617亿元,相比2016年全年的亏损情况,一雪前耻。
金牛理财网数据显示,分类型来看,货币型基金利润总额最高,达到2106亿元;其次是混合型基金,利润总额达2096亿元;股票型基金利润排在第三,为693亿元。
对于货基的给力,业内人士认为,在金融去杠杆的影响下,市场一度出现“股债双杀”的局面,而货基成为基金公司力推的方向。
去年全年净利润超过100亿元的基金公司增至18家,拥有余额宝的天弘基金依旧领先,2017年盈利571亿元;易方达、华夏、嘉实基金分别以389亿元、371亿元和344亿元盈利紧随其后。
另一方面,宝盈、金鹰等11家公司的非货币基金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其中,宝盈基金去年旗下1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有半数业绩亏损。
今年投资风格或变
去年基金公司业绩整体回升与“抱团”效应不无关系。
从持仓情况看,2017年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中国平安、五粮液、格力电器、伊利股份、中国太保、招商银行、贵州茅台、新华保险、美的集团、分众传媒。白酒、消费主题产品为基金公司带来巨大收益。
今年一季度,大盘蓝筹总体走弱,成长风格股票则出现了较大反弹。基金公司的投资思路也有所变化,对市场的看法也发生分歧。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目前A股的整体表现以震荡为主,呈现出结构性行情。从市场机会来看,一方面是传统的白马股在经过一季度大幅杀跌之后,有些已经跌出了价值;另一方面随着“独角兽”回归A股,应该关注科技股的崛起机会。
“今年消费白马股和新经济板块将轮番表现,形成‘双支柱格局。成长股和价值股都有机会。投资一些有业绩支撑、基本面向好的白马股属于价值投资,而投资真正有成长性、能够在未来释放业绩的成长股同样属于价值投资。”杨德龙表示。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更看好中小创的投资机会,从市场风险偏好角度来看,目前市场仍然处于风险偏好提升带来的成长股触底反弹阶段。这一阶段中,风险偏好的提升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推动:其一是机构投资者换仓带来的结构性增量市场,资金从此前的价值蓝筹中流入成长股;其二是政策的支持,通过鼓励BAJT和其他“独角兽”登陆A股,对于市场风格的转变和风险偏好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策催化下,成长股突破的方向已有想象空间、短期不需要业绩兑现的板块为主。回顾2月初以来创业板的上涨和业绩并无太大关系。
博时基金相关负责人则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今年A股的核心投资策略是“业绩为王,稳中求进”。其具体投资策略是不拘泥于区分传统及新兴行业,投资核心是以公司业绩增长为锚,寻找估值潜在提升所带来的相关投资机会,所体现的长期投资逻辑是公司对高质量经济发展的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