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一场新的长征
2018-04-10刘彦华
刘彦华
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站上历史新方位。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018年也由此被称为高质量发展元年。
如何答好“高质量发展”这张考卷,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是机遇,更是挑战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在企业家眼里,是以品质求生存,靠品牌打天下;在科技人员眼里,是科研投入足,成果转化好;在老百姓心中,则是住得安稳、吃得安全、用得放心。
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主席燕瑛看来,归根究底,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就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讲求的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燕瑛强调,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的多重转向,意味着我们将迎来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变革升级。这既是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也是一场极为严峻的重大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如果说“中国速度”已经享誉世界,那么高质量发展将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使“中国质量”同样享誉世界。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意义就是开启了中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历史进程,而这个历史进程同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完全一致。
同时,王一鸣也提醒道,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所面临的条件、挑战和任务都不一样,原有的思维、理念、发展方式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转换的过程中会有诸多不适应,这将是个艰难的过程。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同样注意到了该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2018年经济预期目标是6.5%,与去年设定的预期目标持平,比去年经济实际增长低了0.4个百分点,在钱颖一看来,原因就是,为转变留有空间。
实体经济是关键领域
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是经济强国的根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度为实体经济“提气鼓劲”,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表示,以往中国企业的发展更多依靠效率、速度和成本控制的优势来开拓自己的业务和市场。未来更多需要通过创新驱動,通过在全球进一步提升品牌力、经营管理效率来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步入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变革,打造中国制造业的‘升级版,对于我国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首先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重点鼓励和支持行业工程数据中心建设,促进开放共享。其次,重点扶持数字化变革示范企业,推选出一批代表性、典型性企业作为全国推广对象,真正起到示范引领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成效。同时,应建立健全创新网络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变革转型无后顾之忧。
高质量发展,除了企业的坚守,国家也需要出“实招”,李东生建议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可以从降低基础设施服务费用开始。同时,李东生希望尽快完善、完成证券法的修订,通过资本市场来增加企业的股权融资,从而促使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此外,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题中之义。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看来,优化营商环境需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放、管、服要到位。可以大力推进智能化服务,倒逼政府部门办事流程的优化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二是减税降费要到位。三是政府部门要协同配合。通过大数据智能化来改进政府的监管服务工作,把监管变成服务。四是城市配套环境要好。
指标体系亟待破题
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国上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需要攻克诸多“关口”,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建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亟待破题。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统计局局长徐莹等16名来自江苏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建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建议》。在他们看来,建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引导指导各地各部门加快形成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张占斌对此发表了他的独到见解。“随着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现有的以GDP为中心的发展指标体系难以覆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部门化、单一化的政策体系难以适应系统性、整体性的政策需求,统计体系难以科学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政绩考核体系难以保障新发展理念内化为官员的政绩观,整个制度环境体系面临着加快改革和深化改革的压力。”他建议,国家应尽快完善适应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制度体系,其中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和考核体系尤为重要。
对于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张占斌分析认为,具体内容要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以创新为引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来弱化单纯的数量增长,更好地反映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二、要使协调成为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三、要使绿色成为基本遵循。坚持绿色发展,意味着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意味着对过去粗放式发展方式的反思,意味着要实现更具长期竞争力、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四、要使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对外投资布局,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五、要使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坚持共享发展,意味着发展的重心由效率优先转向兼顾效率与公平,意味着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意味着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张占斌的看法是,要围绕高质量发展,提高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全局性。一方面要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强产权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感,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分配关系,从根本上保护和提高市场主体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
对于政绩考核体系的问题,张占斌表示,要保证政府在低碳经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中扮演好“舵手”角色,政绩考核必须与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协同转变,既要对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也要能准确引导发展方向,促进政府之间的良性竞争,诊断发展中的症结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要避免政府自说自话,为了增强专业性、权威性和独立性,可以引入第三方作为政绩考核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