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福建“尝试对改革开放的实践”

2018-04-10李静涛

环球人物 2018年5期
关键词:武平晋江宁德

李静涛

1986年1月,邓小平的照片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成为《时代》周刊评选出的“1985年度人物”。那一年的候选人还包括美国总统里根、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等,而邓小平的当选理由包括:“他在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生活因此得到改善”“中国经济政策的彻底转变,如果成功,意味着在苏联模式的共产主义之外有了另一个选择”……

1989年7月,宁德地委书记任上的习近平(前一)在寿宁县下乡调研。

1985年,是中国推行改革开放的第八个年头。那一年,收录了邓小平22篇重要讲话和谈话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公开发行,系统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理论建设同步,改革开放的实践也继续在全国各地铺开。1985年6月29日,国务院批复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报审厦门经济特区实施方案的报告》,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的范围扩大到厦门全岛和鼓浪屿全岛,并且逐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就在同一个月,32岁的习近平从河北正定调往福建厦门,出任副市长,站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多年后,习近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当时很踊跃地到厦门来啊,就是想来尝试对改革的实践、对开放的实践。”

由习近平牵头,厦门市组织了国内100多位专家,历时一年半时间,进行了21个专题研究,制定了《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是全国经济特区中最早编制的一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厦门的社会经济发展从此有了明确的目标,人们对“经济特区”这一新生事物也有更多了解。著名经济学家马洪当时评价说:“这个发展战略不仅对厦门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制定区域性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这其中,习近平功不可没。

1995年12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前排左一)在闽侯参加闽江下游防洪堤加固工程劳动。

以厦门为起点,习近平在福建工作了17年。他親手推动了这里的改革开放事业,也见证了八闽大地的春天。

“滴水穿石”“弱鸟先飞”

原宁德地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金煊的桌头,放着一本1992年出版的《摆脱贫困》。这本书收录了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记录了他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习近平在宁德工作了两年,时间上不算太长。但是,他给宁德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李金煊对《环球人物》记者说。1988年6月,习近平从厦门来到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成了当时地委班子里最年轻的一位。

相比于厦门,地处闽东的宁德落后很多,被称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宁德的基础设施薄弱,电力、通信发展滞后,拖了经济的后腿。我们当时有句顺口溜:水停停,电停停,灯不明,路不平,人穷困,家赤贫。”李金煊回忆说,“闽东的9个县里有6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还被列入了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导致一些干部的思想也出了问题:有人“等、靠、要”,把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当成“摇钱树”;有人急功近利,对长期性和基础性工作兴趣不大。而宁德的百姓则希望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实现跨越式发展。宁德市委原副秘书长周安林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当时,宁德人有3个梦想:通铁路,开发港口,建设中心城市。”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

习近平感受到了宁德人民心中的热望。不过,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一头扎进了基层。李金煊曾几次跟随习近平下乡调研,对当时的情形印象很深。“习近平下乡不是走过场,是真的走到最偏远的地方。有些村子没通公路,他就走几个小时的山路,翻山越岭也要去。老百姓吃得好不好,住得暖不暖,他一户一户过问。当时,政研室有同志总结习近平到闽东后,不知道‘掀了多少锅盖,掀了多少桌盖,掀了多少铺盖。”上任不到3个月,习近平走遍了宁德地区的9个县。

在充分了解了实际情况后,习近平提出了“弱鸟先飞”的概念。他写道:“毫无疑问,在发展商品经济的海阔天空里,目前很贫困的闽东确是一只‘弱鸟。”“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

听到“弱鸟先飞”的想法,宁德人的期待更高了,开发三都澳就是大家的一个迫切愿望。“三都澳是一个天然深水良港,早在清朝晚期就是对外通商口岸,三都岛上有很多外国办事处、公司。新中国成立后,靠近台湾的三都澳成了海军基地,承担了更多的军事职责,对外贸易基本停滞。改革开放后,宁德人觉得开发三都澳的机会来了。”周安林说。但习近平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后,保持了冷静。他认为宁德的经济基础过于薄弱,开发三都澳的条件还不具备,等打好基础、条件成熟以后再做,效果会更好。周安林说:“现在回过头看,他分析得很有道理。港口的开发首先涉及经济腹地,宁德当年的经济状况显然不具备条件。另外,宁德周边的温州港、福州港都在飞速发展,当时开发三都澳效果未必会很好,更不用说开发港口还需要国家大笔的资金投入了。”

2002年1月,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在福建省九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对2001年福建的工作进行回顾,并对2002年的工作重点作出部署。

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时任宁德地区行署专员陈增光回忆说:“为了让闽东群众尽快摆脱贫困,习近平同志以低调亲民的身影深入群众,开展调研,探索思考,倡导并提出了许多富有远见的工作思路和对策。”其中,让李金煊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提出的“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四下基层就是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习近平不喜欢开虚会,要求干部有时间就多下基层。有一次下基层,接待人员摆了一桌水果和好烟好酒,习近平看到了说:‘老百姓要干多久才能挣出这烟这酒?收起来吧。”

考虑到宁德的实际情况,习近平在提出“弱鸟先飞”的同时,也提出了“滴水穿石”的改革精神。在下基层的过程中,习近平很注意发现好的典型,希望通过树立典型,带动更多地方发展起来。在他看来,地委工作大多涉及农村,没有典型的东西说服不了基层。1989年底,习近平请李金煊牵头准备材料汇编,把工作中“典型的、有进步的、有发展的”例子编辑成册,并取名《滴水集》,寓以“滴水穿石”之意。在《滴水集》的序言中,习近平写道:“滴水汇聚成的涓涓细流,将汇成江河奔腾向前。”在“弱鸟先飞”的鼓舞和“滴水穿石”的影响下,宁德近30年来一步一个脚印,在改革开放中走得很稳,而且发展不慢。

2010年9月,已是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回到宁德。他登上福鼎核电站观景台俯瞰远方,感慨地说:“当年,闽东人有3个梦想:一是撤地建市,我在(福建)任上时实现了;二是建设福温铁路,现在梦想成真;三是开发三都澳,如今也指日可待。而核电站是当年想都想不到的。”

“福州要有大变化了”

1990年春天,福建省会福州迎来了一位新的市委书记——从宁德调来的习近平。时任福州市委组织部长王文贵至今还记得习近平刚到任时的情景:“他来的第二天就下去调研了,随后几天我陪着去了永泰、闽清、闽侯等地。那种高效的工作节奏让人印象深刻,当时我就感到,福州要有大变化了。”

变化很快就来了。习近平履新福州市委书记之时,正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前夕。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有成绩也有杂音。当时社会上关于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颇为激烈。据《福建日报》报道,习近平准备在福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但选择首批股份制改革试点企业时,遇到了困难。时任福建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明森回忆说:“市里最早筛选了一批国有企业,但大家都不敢试、不愿试。全民所有制企业还能搞股份制改革?没有先例参照,怎么做?即便是决策层,也有不少人对国有企业搞股份制改革一时不能理解。”

2000年9月7日,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来到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视察8日开幕的第四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展馆布展情况。

1991年,民营企业福耀玻璃酝酿上市,找到陈明森帮忙制订股份制改革方案。习近平听说后就把陈明森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跟他聊了整整一个下午。陈明森记得,习近平开门见山地说,请你来就是研究福耀争取上市的做法,推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光福耀还不够,要推动更多的企业改制上市,特别是国有企业,已经不得不改了。必须进行政策扶持,加大改革力度,才能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习近平的这番话,让陈明森感受到了他的果敢和担当。

那次谈话之后,在习近平的推动下,福州市决定由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总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区建总)“试水”股份制改革。改革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波折,但开发区建总最终在深交所上市。截至2014年,上市后的开发区建总累计向国家上缴的税收超过了20亿元。之后,习近平持续推动了福州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规范化股份制改革试点。他在国有企业调研时多次说过,摆脱企业困境的唯一出路就在于改革。

与推进改革并行的,是习近平对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的重视。他在福州任职之初,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手续非常繁琐,一套手续办下来要跑很多部门,至少需要一到两周时间,其中某个项目的审批竟然要盖130多个公章。不少外商苦不堪言。1990年,在习近平“马上就办”的提议下,福州实行了投资项目审批的“一栋楼办公”。这就是当时设立的福州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中心,全部手续不用出楼就能办完。有一名韩国外商到福州投资,仅仅两天就办完了所有手续。这名外商在意外之余高兴地说:“这里和我们来中国之前听到的情况可不太一样。”

如今,在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外墙上,“马上就办”4个大字格外醒目。习近平当初提倡的“马上就办”精神,已经深深扎根于福州干部的心中。

7次调研总结“晋江经验”

1995年,习近平出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此后历任福建代省长、省长等职,继续在福建推动改革开放。在此期间,晋江也恰好走到了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

改革开放之前,晋江因“穷”出名,很多人只能靠地瓜、稀饭勉强度日。改革开放初期,晋江陈棣镇开始联户集资兴办乡镇企业,很快成了福建省内的第一个亿元镇,掀起了晋江兴办乡镇企业的热潮。到了1989年,晋江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已经达到几十亿元,财政收入突破了1亿元。3年后,晋江撤县设市(县级市),很快就领跑福建的县域经济。中国社科院把“晋江模式”与“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广东模式”称为“中国四大模式”。

但是到了20世纪最后几年,以乡村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晋江模式”遇到了瓶颈:“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烟囱比电线杆还多”“低端竞争,富而不强”……

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在世纪之交的6年里7次来到晋江调研。在这7次调研中,曾任晋江市委副书记的陈章进陪同了4次。“习近平除了进社区、访农村、走基层,还重点走访了十几家企业,与企业家交流谈心。他经常一个厂就待一个多小时。每一回进企业,他都仔细询问有没有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市场是怎么开拓的,企业要怎样才能做大,存在哪些困难。”陈章进回忆说。

2001年,已经是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出席了第三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在安踏的展馆,他与安踏体育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聊了20分钟。当时,安踏成立已经9年,只做运动鞋,名气不大。習近平捕捉到了安踏存在的问题,于是提出建议:把好质量关,创出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创新产品。这3点建议抓住了晋江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欠缺。习近平的观点很快引起了晋江企业家的共鸣,包括安踏在内,很多企业采用邀请明星代言、开发新技术等方式,在国内乃至世界上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丁世忠回忆说:“习近平平易近人,我们办企业的喜欢和他说心里话。”

第二年,习近平再次来到晋江,在调研过程中总结出了“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的思路。“晋江经验”由此提出。两个月后,习近平把那次调研的思考整理提炼成《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一文,先后刊登在人民日报与《福建日报》上。多年后,福建省委在晋江召开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对照“晋江经验”提出:“谁在解放思想上领先,谁就能在发展中赢得主动。”

2001年11月16日,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会见外宾之后,向其赠送精美的福建漆画。

林业改革,给干部吃了“定心丸”

福建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林多,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先后进行了两次林业‘三定和落实、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但都没有触及产权。由于产权不明晰,山林说是集体的,好像大家都有份,但在山林管理、生产和分配收益上,农民没有自主权。这个问题到了20世纪最后几年已经比较突出了。武平是个林业大县,又是个贫困县,老百姓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我1997年到武平当县委书记,全县的人均年收入才2300多元。农民手头紧了就上山砍几棵树,反正集体林区的林权归属不清,也就没人愿意管。有些企业收购这样的木材非法加工,甚至有些乡镇和村里的干部还牵涉其中,形成了一个利益链。”时任武平县委书记严金静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2001年,国家要求更换老款的林权证,武平的干部动了心思:何不趁此机会推一把集体林权“分山到户、家庭承包”的新路子?

那一年,在没有明确政策要求和支持的情况下,武平率先开始了林改,试点逐步扩大到各个乡镇。但是随着林改的推开,问题也接踵而至。“比如历史上的所有权难以界定,比如由于没有经验导致分山的方法和程序都不到位等。这种情况下,涉及林改的群众上访也逐渐增多。”严金静说,“县内外都在观望着武平的林改。我们也担心,生怕改革‘崩盘,引发大规模乱砍乱伐。县里的一些干部也不想干,工作量大还有风险,有人私下说‘这是没事找事。”

当武平林改处在最关键的时候,2002年6月21日,习近平带着省直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亲自到武平调研林改情况。在听取了汇报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后,习近平充分肯定了武平林改,并作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指示。“林怎么分,老百姓有什么意见,他看得很仔细,问得很仔细。省长的肯定坚定了武平的决心。7月初,我们就召开了全县改革动员大会,贯彻习近平的指示,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严金静说。

林改在推进,新的问题也一直出现。8月底,严金静整理了一份材料,到福州向习近平汇报林改工作。习近平听完汇报说“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并在汇报材料上作了批示。习近平的肯定和支持使林改有了良好的氛围,武平的林改顺利推进。

2002年1月31日,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在新年前夕前往中新社福建分社,看望工作在第一线的全体员工。

2003年4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总结武平林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林改在全省范围内引向深入。200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核心,把林改上升为国家决策。林业改革也被视为继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项重大变革。

2002年,习近平调任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离开了工作17年之久的八闽大地。有时候,数据很能说明问题。那一年,在福建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中,福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600多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510元,相比于上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0.5%和9.7%,“全省经济扭转了自1998年以来增速逐年趋缓的状况”。

猜你喜欢

武平晋江宁德
Walking on Fire
宁德时代为何是新“股王”
All Is Well
宁德时代新技术或使电动车续航超800公里
晋江之变
宁德车里湾锂离子 动力电池基地已开工
晋江小吃
不等式的应用举例
《海外文摘》在京召开“尹武平散文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