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时势 修宪正当时

2018-04-10文丨

遵义 2018年7期
关键词:修宪宪法法治

文丨 佳 雨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2018年3月11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投下了庄严神圣的一票。15时51分,工作人员宣读计票结果:赞成2958票,反对2票,弃权3票。大会主持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会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顺应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必将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引领法治中国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提供坚实宪法保障。凝聚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宪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

1982年,在继承和发展1954年宪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现行宪法应运而生。1982年宪法施行后,曾几次进行修正,不断与时俱进。

自现行宪法2004年修改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吹响了新时代新的伟大进军的冲锋号。

时隔14年,现行宪法再次做出修改,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广泛动员组织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这次宪法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通过国家根本法确认下来,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人心所向

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

九鼎重器,百炼乃成。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草案。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从中央政治局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到《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从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这次宪法修改,始终贯穿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精神和原则,是我们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生动实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体现。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宪法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修宪,时代所趋、事业所需、民心所向。民心所向体现在哪里?正体现在一张张赞成票中,体现在会场的热烈掌声中,体现在代表们的热烈表态中。

众所周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代表肩负着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神圣职责,当2900多名代表投出手中的庄严一票,就是行使职责的体现。2900多名代表背后站着13亿多人,他们肩负人民重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们将民意带到大会堂,将重托化为投票,不辱使命,不负众望。

人民网评论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连日来,全国人大代表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时纷纷表示,赞成、坚决拥护宪法修正。究其因,宪法修正符合广大人民意愿。回顾这一过程,我们看到,此次修正在坚持党的领导下,遵循了法定程序,发扬了充分民主,体现了全党意志,反映了人民心声,也顺应了时代要求。

修宪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实施宪法、维护宪法,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而我们看到,在整个修宪路径中,这一原则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同时,还强有力地落实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等要求。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图为监票人检查票箱。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宪法修正大有必要。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实践检验、人民衷心拥护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内容载入宪法,由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不仅说明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还可以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

修宪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出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并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受到普遍认同,获得广泛赞誉。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宪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接下来,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轨道,就能为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法治根基。

受访人士一致表示,宪法修正案通过,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真实诠释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真谛。此次宪法修改,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筑牢法治根基

宪法作为治国安邦总章程和建构现代国家大厦并构成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的基础的根本大法,应该保持基本的稳定性和较强的适应性,这是保证宪法权威性和宪法实施的客观要求。同时,宪法作为国家法治发展的基本动力源,宪法的实践过程、宪法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也应该具有并体现鲜明的时代主题。

宪法文本的形成既是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宣示和确认,也是一个国家时代主题的标志和凝结,时代主题总是在一个国家的宪法文本和宪法实践中形成沉淀和投射。只有及时地回应并体现时代的主题,宪法才能够在伟大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实现并发挥其作为基本法治秩序的规范者、守护者、推动者、支撑者和引领者的重要作用。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此次宪法修改充分吸纳了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宪法序言中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委员认为,这一字之变体现了“法”从条文制度层面到国家治理层面的转变,彰显了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石时态认为:“这次宪法修改本身就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一次伟大实践,是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宪法宣誓不仅是一种仪式和象征意义,更是一种承认宪法的重要性、最高性和根本性的必要机制。”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刘守民认为,将宪法宣誓制度在宪法中确认下来,有利于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

此次宪法修改增加了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为成立监察委员会提供宪法支撑。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张硕辅表示:“宪法修改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依据,为改革于法有据、改革与法治同步推进提供了根本法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宪法修改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郑州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沈开举认为,这一调整有助于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宪法解释、备案审查等工作,把全面实施宪法提高到新水平。

相关专家对媒体表示,此次宪法修改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根本法保证。这次宪法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通过国家根本法确认下来,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徐显明代表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使党的指导思想成为国家指导思想,这是在为我们立国魂、立民魂,会成为全民共同的思想基础,也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巨大思想动力。”

另外,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宪,充实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充实和平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此次宪法修改涉及内容全面,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含金量”十足。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段琪说:“我曾两次参与宪法修正案审议。如今,能再次见证宪法修正案通过,我感到无比光荣、无比骄傲。”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极大鼓舞了与会的代表委员。大家纷纷表示,将牢固树立宪法意识、积极崇尚宪法精神、切实加强宪法教育,努力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无疑,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充实宪法的重大制度规定,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作用。宪法修改关系全局,影响广泛而深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有助于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宪法修改是一次重大法治实践。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确保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注重从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上思考问题,做到既顺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把握好宪法修改的总体要求,贯彻好宪法修改的各项原则,就能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迈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步伐。

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张全收、如克亚木·麦提赛地、马恒燕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访。

彰显制度自信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长期存在和不断发展。经过本次宪法修改,我国宪法将进入更加成熟、更加稳定的发展阶段,为保障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这也是新时代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它充分体现出宪法凝聚共识、表达民意的本质属性,体现出宪法修改程序的严谨性、严肃性,体现出我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中国特色。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传玺表示,受政治制度、法治基础、历史发展等多种相关因素影响,各国修改宪法时都有其具体背景和特色。例如,美国宪法在1951年之前只规定总统每届任期四年(见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一款),并没有对其任期总数作出任何规定。虽然在富兰克林•D•罗斯福于1933年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之前,历届美国总统最多只参选、任满八年两个任期,但这主要归因于美国国父、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获选两任总统后主动退隐留下的惯例,而不是任何明确的法律规定。仅在罗斯福连续四次当选总统(但在其第四个任期履职73天即因病逝世)之后,美国才依照上述宪法修改程序通过了其《第二十二条宪法修正案》(1947年由美国众议院、参议院先后通过,1947年至1951年相继获得41个州议会的批准,1951年正式生效),并在其第一款明确规定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任。美国之所以通过修宪对总统任期总数作出限定,其深层原因是共和、民主两党相互竞争,两党制必然造成的长期博弈和妥协的结果。

与此不同,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长期存在和不断发展。在本次修宪过程中,许多地区、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呼吁修改宪法中关于国家主席任职期限的规定。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和十九大期间,与会者的呼声也同样强烈。各方一致认为,删除宪法对国家主席任职不超过两届的规定,有利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国家领导体制。经全国人大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上述修改已与其他内容一道,正式成为我国现行宪法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法治基础和历史发展的内在需求,体现出我国宪法修改的中国特色。

我们有理由期待,经过本次宪法修改,我国宪法将进入更加成熟、更加稳定的发展阶段,为保障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展现文化自信

这次修宪是我们党高度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将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筑牢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根基,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宪法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颜利认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这次修宪就是我们党高度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将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筑牢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根基,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宪法保障。

修宪是对我国发展各个方面高度自信包括文化自信的具体展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当前,我们高度的文化自信,来自于现实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开创性的、历史性的巨大成就,把这些成就中蕴含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与新时代的新要求相结合,不断作出新规范、形成新法律条文,就是对发展各个方面自信的具体展现,就是高度文化自信的具体展现。所以说,这次宪法修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和人民“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从而使我国宪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冯颜利表示,理解把握修宪的核心要义与价值的过程就是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放眼世界,中外实践无不证明,发展永无止境,立法永无止境,因为立法必须回答时代问题,要回答时代问题,立法就必须与时俱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在准确把握我国宪法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这次宪法修改的总体要求和必须贯彻的“四个原则”,为这次宪法修改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们党在新时代依宪执政、依宪治国、领导立法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在深入把握世情国情和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科学理解修宪的本质要义及其重大理论与现实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修宪宪法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宪法伴我们成长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普京:修宪不会导致寡头政治
《宪法伴我们成长》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修宪公投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三十而立:“八二宪法”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