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石的名义复兴传统赏石文化
——2017第二届中国英石精品展
2018-04-10张舜梅byZhangShunmei
文/ 张舜梅 by Zhang Shunmei
展厅一隅
2017年12月23日,含英咀华润清晖——2017第二届中国英石精品展在广东顺德清晖园拉开序幕,同时也拉开了2017~2018跨年度复兴传统赏石的序幕。本届石展作为顺德文体系列活动珠宝旅游文化节的一个文化活动,由广东佛山顺德区文体新局、伦教街道办事处共同主办,由顺德清晖园博物馆、顺德区英石协会共同承办。
开幕前,中国观赏石协会寿嘉华会长在考察清晖园布展工作后,对本届英石展给与了充分肯定,肯定顺德能够“无中生有”借助产地资源优势,连续成功举办英石展的经验;肯定顺德在将古典英石文化融入古典园林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的成绩;肯定顺德传承传统石又不囿于传统石,不断发掘新石种的创新精神;肯定了将石展纳入顺德珠宝旅游文化节,与城市文化提升、社区文化普及结合,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所起到的作用。
回归园林,回归书房
本届英石展,是以增强文化自信、复兴传统赏石为己任的石展。“一块石、一个园、一本书、一次雅集”,是对2017英石展特色的高度概括。英石,作为中国四大名石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脉,宋代大书画家、大赏石家米芾在广东任职时曾为英石题下“宝藏”两个字,拓片现存于故宫博物院,此外还有许多历代文人书房里都少不了英石的身影。清晖园,作为岭南四大名园之一,保留了明清古典园林风格,奇花、异草、英石,与亭台楼阁、假山飞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园子里有历代文人生活过的气息。漫步清晖园,英石其实已经很协调地融入了园子中。只不过这一次,石友们想进一步把英石融入厅堂、书房,更亲密地与石对话。
最佳陈设奖
江山多娇
避雨崖
寻求突破,复兴传统
如果说2016英石展为古典英石回归园林打下了基础,那么2017英石展则在回归的基础上迈出了复兴的步伐。从展厅布局来看,10个展厅除了一个公共展厅由主办方布展外,其余9个展厅都采取“私人订制”的承展方式,每个展厅都是一张“白纸”,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参展方按照自己的设计自由表达,真正体现了赏石文人空间个性化。而本次承展“船厅”的顺德“泓丰阁”主人陈永祥,确实不负清晖园一番雅意,凭借茶、花、书、画、琴、石和古典家具的融合功夫,获得本届赏石场景布置最佳展示奖。
为什么说本届石展不仅仅是古典赏石的回归,更是一场跨年度的复兴开幕呢?是因为它在各方面都在寻求突破。
从展厅和展品数量来看,从2016年的3个展厅到2017年的10个展厅,从2016年的百来件到2017年的300多件,体现了展厅、展品总量的上升和地域的扩张性。
从协会支持力度来看,得到了中国观赏石协会、广东省及省内各地观赏石协会、以及上海、宿州等协会的支持。开幕式上,广东省观赏石协会会长胡红拴称赞:顺德作为岭南大地一个重要的赏石文化组成部分,为广东石文化发展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中石协灵璧石专委会主任王占东寄语:如能坚持文化自信,坚持对资源的把握,吸引更多精英参与进来,必将推动英石文化、传统赏石文化更好地传承发扬。上海观赏石协会会长徐文强先生表示,今后上海、顺德两地协会将结为兄弟友好协会。由此可以看出,雄心勃勃的顺德英石协会下一步要走的是纵横发展的棋。
清晖园“一石斋”展厅
最佳陈设奖:船厅
从邀请嘉宾来看,不仅从英德、顺德两地石友扩展到广东各地,更把四大名石中的太湖石、灵璧石的大玩家徐文强、杜海鸥、顾建华、王占东等吸引过来。从评委构成来看,舒翔、郜佩麟、徐文强、俞莹、杜海鸥、金炜、陈民府、王占东、邹顺驹、吴玉伟、张庆国,来自广东、上海、江苏、安徽、湖北等不同地域,这个阵容涵盖了四大名石所代表的传统赏石流派的现代阵容,虽远远不是全部,但代表性很明显。
从传承方式来看,继2016年第一部《英石观》之后,2017继续推出《英石观》第二部,重要的是赠书的对象有了重要指向性,重点赠送给各兄弟城市博物馆、图书馆、书画院和协会,说明大家已经意识到,这些地方是书籍传承和扩大影响力的最好途径。
从分享方式来看,作为“一块石、一个园、一本书、一次雅集”的一项活动,顺德“点石堂”主人的一次雅集分享会,为石友们又一次提供了欢聚一堂,品鉴英石的机会,为清晖园石展做了有益的补充。
气润千秋
评委们在看一本书
公开点评,首开先河
与大多数石展一样,金、银、铜奖花落谁家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本届石展也不例外,当20件金奖、30件银奖、40件铜奖作品揭晓时,石友们都以一睹金、银、铜为快。与大多数石展不一样的是,评委会主任在开幕式上公开评审过程,并对其中5方金奖作品在电子屏幕上进行公开点评,不仅增加了评奖透明度,更令在场观众耳目一新。
1.作品《文心雕龙》:色泽清润纯净,形体饱满匀称,纹理周身满布,内蕴丰沛张力,整体节奏明快,充满精气神。
2.作品《江山多娇》:横峰山形石,两面可观,底部平整,坡脚自然,正面环山抱湖,风水颇佳,主峰位于黄金分割线,次峰排列有序,呼应极好,富有节奏感,峡谷幽深,肌理深密,与大自然的山颇为接近。
3.作品《避雨崖》:避雨崖是传统景观石的一种经典样式。此方英石,危危欲坠,重心系于一线,形成难度极大,底座落榫恰到好处。在奇险中寻求一种平衡,这也是中庸之道的一种体现。
4.作品《云龙》:古典赏石的山子类造型,抽象之中带有具象。《易经》云:“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移用于此,可谓一语双关,虽然造型上一波三折,但重心却十分平稳,动感强烈,大开大阖,夸张之中体现了一种韵律和节奏的章法。
5.作品《气润千秋》:造型是与不是之间,扭势强烈,动感十足,恰似蓦然回首的感觉。肌理饱满,纹理深密,繁而有序,密而不乱,形成难度很大。此石纹理突出,堪称当代新英石之经典。
6.最佳展示奖《船厅》:场景式的展示,再现了书房、中堂、茶室的精准布置,各类素材互动密切,供桌、书架、案几各具特色。尤其是书房写字椅后面的山形石,风水布置尤为精心,所谓“背有靠山,百事可为”。对中堂布局理解正确,唯有不足的是石头的选择稍欠妥当,案几上应该用笔山造型的奇石,而将现在用于中堂的传统赏石布置在茶房的一角,更有动感而恰当。但整体设计不失为展馆的亮点。
“英山五人行”,以英石的名义复兴传统赏石
“英山五人行”文化论坛由清晖园馆长舒翔主持,来自建筑、考古、收藏、诗词、绘画等不同领域的能人,从不同角度表达对英石的理解,对古典赏石的理解。常州高级建筑师金炜强调形的重要性并提出判断形状优劣的标准。上海市观赏石收藏家杜海鸥强调英石的质和纹的重要性以及玩石圈子的重要性。诗人范白以杜海鸥带来分享的古英石为例,强调赏石中融入人文信息的重要性。顺德英石协会副会长、国画家邓培文从绘画的角度谈英石审美,认为法无定法。考古学硕士出身的徐旸谈到赏石自信时,强调传承上的自信和精神自信。
尽管每人经历不同,角度不同,但目的都是以英石之名,谈论传统赏石复兴的那些事。可以说,群英荟萃2017英石精品展,其实不仅仅是为赶赴英石的一场盛会,大家更愿意把英石当作传统赏石的一个符号,借助这场盛会一起探索如何回归文人赏石空间,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复兴、弘扬传统赏石文化。
清晖园一隅
云龙
文心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