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期反馈·编读往来

2018-04-10

中国记者 2018年3期
关键词:党媒新华社工作者

“京原路8号”推送与评论反馈

2018年第2期《中国记者》策划组织了“这些年,我和我们所做的调查报道”的封面专题,剖析经典案例,讨论如何困境突围。受到关注、好评。比如,微信公众号“京原路8号”推送的《一篇新华社报道是如何产生重大反响的》一文阅读量超过2万,点赞数近150,很多学界、业界人士转发。

读者“奥特曼~”评论说:“要做好党的喉舌,求真务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实际,反复调研,认真推敲,才可发声。 真的很辛苦!在此,祝记者朋友们2018新春快乐!不忘初心,继续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谱写中华民族最美的篇章!”读者“五溪耕读”评论道:“精深透的调研性报道是很多党媒的拳头产品。虽然这种作品耗时耗力耗心,但很多时候因为这类作品在选题上做了大功课,采访中下了大功夫,写作时花了大心思,往往作品出来后,或可以为群众释疑解惑,或可以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能进一步提升党媒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时代怎么变迁,穆青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深入调研精神都不能丢。为新华社点赞!为坚守调研一线的新闻工作者点赞!”

欢迎您在微信公众号后台提出您的观点、意见、建议。《中国记者》微信公众号:京原路8号,微信号:zgjzzzs,敬请关注!

猜你喜欢

党媒新华社工作者
再创新高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党媒要补足评论这个“钙”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坚定扛起党媒新时代“探路者”的使命与担当——温州日报新时代融合发展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