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①
2018-04-09金辉,康凯,崔嘉文
金辉,康凯,崔嘉文
[摘 要] 微信、微博、直播等新媒体渠道已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主要方式,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来源广、互动范围大等特点。然而一些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当言论也会通过新媒体的媒介作用迅速传播,这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新的挑战。详细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阐述了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创新性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
[关 键 词]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0-0028-0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大面积普及,新媒体快速发展,2017年12月13日,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发布最新《2017—2018年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6月,全球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已提升至48%,高达35.83亿。eMarketer预测,2019年全球互联网普及率将超过50%,届时全球将有38.2亿网民,占总人口的50.6%。大学生是探索和接受新鲜事物的先驱动力,自然成为新媒体最快速、最直接的接触者和使用者,通过微博、微信以及刚刚兴起的网络直播等方式接触世界、沟通交流、抒发情感。然而,新媒体正处于快速起步、变化多样的过渡阶段,大学生群体很容易受到快速传播的不良信息、不正之风的误导,歪曲社会现实,造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一书中,作者详解了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顺应青年学生交流方式、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通过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新媒体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
伴随信息技术发展而兴起的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群体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沟通学习方式,加快了大学生接收信息、拓展思维、丰富知识的速度;另一方面,由于通过新媒体传播的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社会上的低俗浮夸、骄奢淫逸的不正之风也会冲击大学生的心灵,造成部分大学生沉迷游戏、寄情电子书、接受歪理、曲解社会,以至于产生学习成绩下降、理想信念滑坡、道德观念缺失等严重问题,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二)新媒体在高校中的发展特点
新媒体区别于传统的纸媒与电视广播。首先,新媒体的发展依赖于互联网发展,互联网为其传播、运行和发展提供了最核心的技术保障,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图文影像,并直观传递给读者;其次,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大学生可根据自身喜好,订阅公众号,观看直播,并通过粉丝效应结实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新媒体已大大改变了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式;最后,新媒体具有传播内容杂的特点,互联网是一个公平的平台,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扮演着信息的制造者,通过读者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使各种言论、各种思想迅速传播,因信息制造者与传播者间的断带,加之部分网民网络责任感缺失及网络实名制推进进程的制约,造成了新媒体平台信息的真实性与教育意义大打折扣。
二、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创新了学习方式。新媒体作为新颖的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同于傳统教学,新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更及时地将最新的政治思想理论、上层会议精神、英雄楷模事迹,以直观、便捷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增强了知识的即时性与趣味性,同时也打破了政治理论课中相对沉闷的课堂气氛,方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领学生融入课堂、参与互动,便于学生思考和理解。
2.丰富了教育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作为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接受的理论武装。通过新媒体平台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和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打破了相对严肃、死板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例如“十九大”后,学生纷纷转载学习“为新时代打call”,不仅让国家的政策理论更贴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也吸引了学生研读的兴趣,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3.开阔了教学思维。相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以教书育人为基的大学校园属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育思维和校园环境的制约,新媒体为开阔大学生思维提供了媒介支撑,电脑、手机等终端的发展为信息的接收和传递提供了设备保证。新媒体手段的运用,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工具,为大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消除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老化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手机依赖重,学风急刹车。新时代下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并未改变,作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大学生需要更加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坚定的政治思想,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新媒体作为大学生越来越广泛使用的学习工具,其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不仅扮演了“得力助手”的角色,若在使用不当的前提下,甚至会成为影响大学生荒废学业的“罪魁祸首”。部分学生沉迷游戏、电子书,占用了大量学习时间,更有甚者将游戏搬进课堂,造成了“人在心飞”的上课状态,导致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整体校园学风的下滑。
2.“晒”文化泛滥,攀比心理加剧。新媒体影响和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空间、微博、朋友圈等分享功能使大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点滴分享给亲朋好友,然而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过度依赖新媒体,忽略了语言交流、真诚沟通的重要性,造成当下的“无声宿舍”等冷漠效应;一些大学生活在“朋友圈”的世界中,发表不适合大学生身份的言论、观点,晒衣服、晒首饰、晒玩乐,相互攀比,追求享乐,致使校园被空虚拜金的风气笼罩。
3.“快餐式”阅读,科学思考缺失。不同于课堂教学和纸媒,新媒体将信息通过视频、图像等方式直接灌输给读者,这种“快餐式”學习方式也使大学生逐渐养成了不善思考、心理从众、人云亦云的习惯,导致大学生逐渐远离底蕴丰富的传统道德文化,做事缺乏耐心、抗压能力弱、协作意识淡薄,对国家新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方针认识不深,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一)搭建工作平台,扩充教育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搭建多类平台,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加大新媒体的教学与传播力度。将传统的课堂讲学演变为多媒体互动教学,由平台互动、评论点赞等方式把原本严肃沉默的课堂变得生动、有朝气,增强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接纳和理解。同时,利用新媒体的及时分享功能,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场地局限的制约,将课堂搬到网络终端,学生在闲散时间可以通过微博互动、浏览微信公众号等便捷方式学习到最新的政治理论知识。
2.校院需增强官方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的吸引力。定期推送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国内外时事等内容,引领大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同时加以活泼、诙谐的语言表达和微博互动、公众号留言、有奖知识竞赛等形式,吸引大学生主动关注和参与,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兴趣。同时关注跟帖和回复,及时发现“三观”存在问题的学生,跟进谈心,不断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可通过绑定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基础功能积极提升微博账号和公众号的实用性,如实现自主查询上课地点、心理咨询、办理缴费等功能,提升公众号的使用率,增强用户黏度。
(二)加大监管力度,明确行为红线
高校应严把校园文明上网关,加大网络监管力度,通过技术手段和教育手段,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倡导大学生文明用网、绿色上网,避免大学生接触不良网络内容,坚决抵制侵蚀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言论,严格监管网络舆情的发生、传播,维护好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形象,引导大学生向文明、健康、正能量的方向发展。此外,针对随互联网发展而衍生出的多种新型欺诈,如校园贷款、感情欺骗等,应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高校新媒体平台应设立“安全专栏”,以法律为准绳、以真实案例为依据,反复讲解各类骗局,持续普及法律知识,使大学生成长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好青年。
(三)加强师生培训,培育新媒体队伍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高校应集中力量打造一支意识坚定、技术精湛、具创新力、涵盖师生的新媒体队伍,在高校党委的带领下,由专业的师生团体联合运营,在制度上构建符合新媒体发展的顶层设计,确保在新媒体内容至新媒体技术的各个环节形成有力保障。其中,基于大学生群体对自身具有较高的辨识能力,在学生干部群体中选拔一部分思想较为先进、工作认真负责的人进行新媒体专业培训,培养出一支具备新媒体专业知识的学生干部队伍,并形成传帮带效应,将掌握并发展的新媒体技术逐届传递,将更有利于高校开展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助手和得力干将,有效促进整体大学生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无限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随着新媒体在高校和大学生群体中的逐渐普及,与之相联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研究也要同步跟进。高校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过程中,要始终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辩证看待和使用新媒体平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播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建设政治立场坚定、技术精良的新媒体队伍,保证新媒体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在新媒体时代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质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