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一节的实验探究拓展
2018-04-09张蕾
张蕾
摘 要:基于创设生活情境,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影响酵母菌发酵因素”的实验,让学生切身体验生物发酵技术的魅力,建构生物发酵的概念,并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发酵;科学实践;探究能力
一、教材分析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是苏教版生物教材八下第九单元第二十三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第一节,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一级主题“生物技术”。2011年版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对这一节的活动建议是:练习制作面酱或酸奶等发酵食品。一方面,教材中指导进行了“酿制酒酿”的实验;另一方面,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具备了一定的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因此,本节的设计将实验改为尝试制作馒头,期望通过学生亲身实验,理解和应用发酵技术,进一步感受到生物发酵技术的魅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关键能力即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说出发酵现象产生的原因;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互助合作的精神;体会到生物发酵技术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
1.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探究课题
教师提问:“大家都吃过香喷喷的馒头,非常的蓬松酥软,大家知道馒头是怎么来的吗?”PPT展示馒头制作的一般步骤(结合图片):“(1)称取小麦面粉500克,酵母粉(酵母菌)3克左右,水250克;(2)将酵母粉放入少许温水中溶解成溶液后倒入面粉中,再加入适量的温水,将其充分地与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团;(3)将和好的面团用保鲜膜覆盖起来放置于30℃左右的温度处发酵2小时左右。”教师提示:“在馒头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利用酵母菌的发酵,使面团变得松软。”并设问:“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酵母菌的发酵?”学生思考后主要有以下答案:酵母菌的多少,温度的高低,是否用保鲜膜覆盖等。学生依据自己的答案,提出探究的主题:探究______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设计意图:探究主题来源于生活中的馒头,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问题的能力。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掌握这种发现问题的能力。而学生提出的酵母菌的多少、温度的高低、是否用保鲜膜覆盖等问题,其实就是发酵的概念组成,为学生建构发酵的概念夯实基础。
2.设计实验,提升探究能力
学生4人一组,在实验设计单上完成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并在全班表达交流。教师在此基础上提问:“同学们觉得可以通过哪些实验现象来验证你们的实验假设?”很多同学都会想到这些现象:摸上去更软了,看上去体积更大了。教师提醒:“能否将这些实验现象量化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提出用尺子量发酵前后面團的尺寸。提示完成后,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过程,并在全班表达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再次修改实验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在整个探究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设计对照实验中是否对唯一变量考虑全面。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全班分享,小组互评,教师适时点评,小组再次修改完善方案的方式,充分培养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有“更软”“更大”这些主要凭借分析者的直觉和经验的定性分析,也有通过尺子测量尺寸,量化到数据进行比较的定量分析。
3.实践操作,体会探究魅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修改后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称取面粉、水和酵母,和面,覆盖保鲜膜,设置对照,记录实验数据等。教师注意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器材、场地等的限制,会舍弃一些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而为了能实现教学目标,又会通过笔纸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理论能力,然后用视频、图片、实物等预实验,给予学生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的展示。长时间地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4.得出结论,拓展生活常识
各小组对本小组的实现现象进行记录与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实验得失,并在全班表达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将发酵好的面团做成各种形状的馒头,并放在电饭锅上蒸熟后品尝。在蒸馒头的过程中,教师PPT图片展示从古至今人们在食品生产上运用到的微生物发酵技术,以及现代发酵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结论的总结与交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找出事物本质特性和规律的能力。学生在自己做馒头的过程中,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各种形态、充满创意的馒头。通过品尝自己亲手做出来的馒头,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
四、教学体会与反思
1.拓展探究,提高生物学科能力
通过改变简单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拓展了“探究影响酵母菌发酵的因素”的实验,帮助学生建构起生物发酵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理性思维等生物学科能力。
2.课时调整,增强实践创新能力
通过将1课时调整为2课时,学生完整地进行了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环节。尤其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富有创意地制作馒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品尝成果,体味生物学科魅力
通过品尝自己利用生物发酵技术所制作的馒头,既可以根据馒头的口感验证实验的假设,又切身体会到生物发酵技术的价值,从而体会到生物的学科魅力。
参考文献: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