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师为啥爱翻白眼?
2018-04-09
《射雕英雄传》里,黄药师很爱翻白眼。
完颜洪烈在船上见到黄药师,想去讨好,黄药师一看他穿着金国官服,就白了他一眼。后来黄药师要给他徒弟陆乘风武功秘籍,也要先白一眼,再把纸片送过去。用姜文《鬼子来了》的说法,“怎么说好话还没好脸呢?”这是有原因的。
金庸设定黄药师,是一个非汤武薄周孔的人,而且喜欢说“礼法岂为吾辈而设”,所以才成了东邪。这句“礼法岂为吾辈而设”,是有典故的:《晋书·阮籍传》说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常言“礼岂为我设耶?”即,黄药师是按着阮籍写的。不拘礼法,翻白眼。
而“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出自嵇康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众所周知,嵇康跟阮籍是一伙的,阮籍肯对他加以青眼。黄药师居住的是桃花岛,招牌武功是落英神剑掌。落英是什么典故?《桃花源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啊,魏晋时期的隐士之首。所以黄药师,基本是按着魏晋风度那些魏晋名士写的。当然,还不止黄药师一个人。
话说,金庸小说里,最魏晋风度的,自然是《笑傲江湖》,曲洋与刘正风。就是嵇康阮籍的感觉。金庸安排他们不涉纷争,不容于残酷的斗争,于是拿《广陵散》做《笑傲江湖》之曲,被左冷禅追杀到携手而逝。正是当年嵇康被司马昭对付,“《广陵散》就此绝”的写照。
其实,《笑傲江湖》中,隐士一党,如曲洋,如刘正风,如莫大先生,如令狐冲,如任盈盈,如梅庄四友,如祖千秋,都有魏晉风度。莫大先生,人在朝,而身在野。他神龙见首不见尾,没事抑郁地拉《潇湘夜雨》,何尝不是向秀的《闻笛赋》?令狐冲是天生隐士,任盈盈躲在绿竹巷里自己弹琴,那自然是隐士了。梅庄四友,丹青生好酒疏狂,又风度翩然;秃笔翁天真烂漫,只爱写字。黄钟公爱《广陵散》,最后都是被卷入斗争,直接自尽。祖千秋则是个刘伶似的酒徒。和令狐冲相投的,大多都是隐士。
《天龙八部》,函谷八友,都是魏晋风度。放诞之极。老大叫康广陵,简直就是朝嵇康致敬的。他们八位,喜欢琴棋书画、读书唱戏,都入了魔了。《倚天屠龙记》,周颠、说不得、冷谦这五散人,都是直抒胸臆的散仙。金庸先生自己很入世,但对疏狂玄远、喜欢翻白眼的隐士,那是很喜欢的。因为有了他们,才能揭破左冷禅和任我行的荒诞嘛。
《倚天屠龙记》后记说:像张无忌这样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终究是不能做政治上的大领袖。当然,他自己根本不想做,就算勉强做了,最后也必定失败。中国三千年的政治史,早就将结论明确地摆在那里。中国成功的政治领袖,第一个条件是“忍”,包括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对付政敌的残忍。第二个条件是“决断明快”。第三是极强的权力欲。张无忌半个条件也没有。周芷若和赵敏却都有政治才能,因此这两个姑娘虽然美丽,却不可爱。张无忌不是好领袖,但可以做我们的好朋友。
在《笑傲江湖》后记里,金庸说:对于郭靖那样舍身赴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侠,在道德上当有更大的肯定。令狐冲不是大侠,是陶潜那样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
《袁崇焕评传》里,则有这么句话:《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在性格上只是一个平凡人物。他没有抗拒艰难时世的勇气,受了挫折后逃避海外,就像我们大多数在海外的人一样。
所以,金庸先生为什么喜欢隐士?大概因为,在上世纪前半段,他就是因为纷乱的时世,而以隐士自况的吧?他的小说前期多陈家洛与袁承志这样的领袖型人物,越到后期,越是多像令狐冲或韦小宝这样的隐士,大概也表达着一种姿态:年少时的热血,中年的洞明,甚至晚年的和解。
想想黄药师的白眼,是在他早期小说《射雕英雄传》里翻的,多少能够明白一点他年少时的血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