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筋骨
2018-04-09赵代君
文/赵代君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是生产队长。每天清晨,当我还沉浸在睡梦中的时候,父亲便拿起铁皮卷成的话筒高喊:“出工啦!”有时,我躺在床上,听见他在给男女老幼分派不同的活计,偶尔也听见他暴跳如雷地骂娘,说这个“偷懒”,那个“混工分”。
我当时害怕得很,现在我才明白他为何那样急躁,他是那个年代培养起来的农村基层干部,恨不得每个人都像他那样出满勤,出满力。
父亲是一个宁肯苦死自己,也不肯吐出一个“苦”字来的人。有时受了委屈,他心里苦极了,在我们面前却依然显示出高高大大,宁折不弯的强悍形象。
母亲深深地理解父亲的苦衷,便向我们诉说父亲历经的磨难,以唤起我们的理解与同情。父亲小时候给地主家当用人,听的是没完没了的使唤,吃的是残粥剩饭,受尽了地主婆的欺侮。
解放后,刚刚成家便相继死了父亲和母亲,留下两个弟弟,一个七岁,一个三岁。他既要哺养家小,又要承担起“长兄长嫂当爹娘”的使命。
他常常穿着草鞋,沿着羊肠小道,起早摸黑,赶到往北几十里开外的山上,挑着一百五十多斤重的柴火回来,第二天又赶早,往南负重行进三十余里,到县城卖掉,换回几块钱,为家小、弟弟们扯回一件衣料,或者挑一担胡萝卜回来,供全家充饥。
父亲的两个弟弟渐渐长大了,他送他们参军,激励他们在部队里努力进步,入了党。我们家门前“光荣军属”的牌匾一挂就是好几年,给破烂不堪的家增色不少。在此期间,父亲又在家乡为两个弟弟的婚姻大事跑烂了几双布鞋。
那时,我已经十多岁了,已是一个中学生,每次叔叔的亲家需要走动,父亲便派遣我去。我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已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父亲依然像以往那样严肃认真,那样让人难以接受,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有一次,全队精壮劳力从稻田里往禾场上挑稻子,我也侧身其间。父亲看见一批人懒懒散散,便冲着我发火:你还是什么团小组长?其实,我心里清楚,父亲在指东骂西,无非是敦促大伙儿鼓足干劲,大干快干,但我心中还是觉得有种莫名其妙的委屈。
有一回,生产队养鸭子,我被推举为掌管“千军万马”的“鸭倌”,师傅是从我姐姐的婆家请来的亲戚。
一天傍晚,我们正在一片“嘎嘎”声中给鸭子喂饲料,生产队抢收稻子的队伍正从我们身旁经过,父亲看见别人耍滑头,偷懒,又亮开嗓子骂开了。洪亮的声音直往我和师傅的耳朵里灌,师傅显得有些紧张,我的身心也一阵紧缩。我为父亲在姐姐的亲戚面前,不顾自己形象大发雷霆而感到脸红,可是我又没法劝阻他。因为他毕竟是出于公心啊!难道战场上的将军以正军风而甩帽子、骂娘,还应当受到指责吗?
大学毕业后,我坚定地走上了西藏高原,成为“西天最后一片净土”的主人。临行前,父亲对我说:“听说去西藏的大学生,一去就是八年?”当时我也搞不清,一想到去一个完全陌生的荒僻地方,征途漫漫,岁月悠长,不仅不能尽到一个长子的孝心,而且连见父母一面都很难,我的鼻子一酸,情不自禁地泫然泪流。
儿行千里,岂止是母担忧啊!父亲似乎更明白事理,更具有深沉的爱,他安慰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再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相信高原的风沙会把你锻炼成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意志力坚强的汉子。”父亲的幽默,使我的心平衡了许多。
进藏头一年,我没有回去过年,父亲在吃年饭时,进进出出,坐卧不安,他久久地眺望西南方向,然后坐在门前的石碾上自言自语:“台湾同胞都回来探亲了,我那儿子却没有回来。”说着说着,老泪纵横,潸然泪下……
这些年,父亲已不再当那劳神费心、吃亏不讨好的队长,而守着自家的责任田辛勤耕耘。每次听我说:“应该离开土地去经商,直接进入商品流通渠道,与钱打交道才能致富”就十分反感,大光其火,大骂:“农民不种地,谁提供商品粮食给你们吃?”
父亲近年来越老脾气越坏,酒瘾也大增,饮酒经常量也没准。每次一边呷着酒,一边慢悠悠地往嘴里送油炸花生、油炸黄豆之类,几颗稀疏的大牙咬得嘣嘣作响,一副怡然自得的沉醉状态。酒过半斤之后,便开始云里雾里,晕晕乎乎起来,自得其乐的同时,免不了意气如虹,产生夸大的自信,显示出英雄气概,说些吹牛皮的大话,闹出许多笑话,让人啼笑皆非。
有一次,父亲喝了几两“烧酒”之后,去卖粮食,验质的人随口说了句:“乡亲们,要把好粮食卖给国家,湿了不行,杂质多也不行!”其实那人只不过是泛泛而谈,酒后的父亲却感到是别人对自己的不信任,于是,喷着酒气,涨红着脸发火:“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家有好几口吃国家粮,交了优质商品粮,我家也有人吃得上,我凭什么不交好粮,狗眼看人低!”
当别人夸自己的孩子时,父亲也不甘落后:“我那儿子虽说在西藏,偏远了些,可他来来去去都是坐大型飞机,你们谁坐过?”在我看来本是很寒酸的事情,经父亲一说,仿佛是一件荣宗耀祖值得炫耀的事,让我心中涌起酸甜苦辣的复杂情味。
这几年,父亲不论是到我姐姐家走动,还是翘首期盼我的归去,如果没有酒便满脸的不高兴。没有菜他不计较,没有酒便觉得扫兴。
前年,我那留在家里的三岁的儿子,每次开饭,都主动抱来酒瓶,饭后拿来香烟,父亲每次给我写信,都赞不绝口,说:“他在替你尽孝道哩!”因此,父亲特别喜欢我那儿子的乖巧。每次外婆接他去玩几天,父亲便想念得不行,天快黑了,他不顾人家的再三挽留,顶风冒雨,也要将孙子架在脖子上,深一脚浅一脚地顶回来。我知道,父亲在孙子身上,也寄托了老人家对远在边陲的儿子深切的爱啊!
父亲日见疲惫和衰老,但人老心不老,人格并不见萎缩,仍然恪守“人穷志不穷”的古训,迎接任何挑战;仍然时常在昏黄的灯下,凭着那双老花眼镜,给我写来家里的致富信息,写来鼓励与痛切的思念。他常常让我想起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那位老人,你尽可以消灭他就是打不垮他;常让我想起一位朋友的诗句:
沉重的犁
沉重的风雨
终于为你写下沉重的诗句
尽管站起来的时候
腿禁不住阵阵战栗
……
并不甘心就这样
任衰老匆忙地合上生命的日历
迎着早春的太阳
你缓缓地充满深情地走向你所熟悉的嫩绿
忽然,你抬起头,高高地抬起头
迸发出一声长长的呼叫
一如铁笼中的虎啸
回旋着带血的信念和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