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医药保健品,必须擦亮眼睛

2018-04-09

农村.农业.农民 2018年6期
关键词:售假保健食品保健品

刘 旭

医药保健品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因此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时也更需小心谨慎,仔细甄别。由于市场利润丰厚,医药保健品也存在更多的消费陷阱,并且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也出现了新问题。

炒作概念 夸大宣传 价格虚高

近年来,我国保健品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火热的市场背后,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夸大宣传等占领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如今一些针对老年人的免费“健康讲座”不断增多,实际上就是给老年人“洗脑”。保健品的营销策略也从“广而告之”,升级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精准“忽悠”。老人被“洗脑”之后,儿女阻止买保健品就是不孝顺。

另外,一些保健品销售现场的火爆景象,其实是精心策划的营销噱头。骗子利用各种头衔对自己进行包装,然后夸大产品效果,运用“送礼物”“返利”等手段引诱老年人掏钱购买。一些老年人贪图小利参加活动,随后就会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上当受骗。

一些保健品广告已不满足在电视等传统媒体上狂轰滥炸,互联网和新媒体也成为保健品新的营销渠道,甚至有大量没有取得保健品“小蓝帽”的假冒伪劣产品也出现在网上。

一些保健品营销人员采取“温情攻势”,通过各种“话术”与老人拉近关系,一旦获得老人的联系方式、家庭情况等信息后,会表现得非常热情,不断对老人们嘘寒问暖,关心老人的疾病,通过逐步的交流来骗取老年人的信任。

保健食品处于食品和药品间的真空地带,优于普通食品的功效声称,低于药品级别的市场准入。“争议”和“混淆”的长期存在,使保健食品成了带病前行的巨人。

“设套” 新华社发 程硕 作

另外,保健品价格高几乎是公认的事实。尽管保健品的厂商在宣传时会表明自己使用了更高级的原料和工艺技术,但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相同的有效成分使得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几乎没什么差别。资料显示,保健品的成本只占零售价格的10%左右,高价保健品的暴利不是靠技术和质量,而是靠营销。高的广告投入和低水平的产品,使得保健品一直处于价格和功用不相称的情形,这可能也是保健品在推销时必须夸大其功能的原因———为了更好地匹配这一价格。这样的价格也为保健品公司本身带来了巨额利润,比如一些保健品公司的净利润一直都在40%以上。同样是维生素C,在药店里买可能只要几块钱一盒,而在保健品的专卖店则有可能卖到三四百元一盒。

监管入手 多方共治

保健品销售乱局频发的背后,是我国日益加深的老龄化现状。而低成本、高利润是保健品销售者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此外,违法成本较低,也使得大量不法经销商铤而走险。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也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不少企业抱着“捞一把就走”的想法搅乱市场,只要没人举报、无人追究,便可“闷声发大财”。由于一些中小企业和批发商、零售商利欲熏心,导致保健食品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些无序竞争、没有底线的企业是行业的搅局者,若不清理出局将影响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要清理保健品乱象,首要的是加强行业监管,明晰行政主体职责。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原料掺假、虚假宣传等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必须强化保健食品原料监管;规范保健食品企业标准备案;加大保健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力度;建立监督通报协查制度,提高综合监管能力。同时,加快形成与监管体系相配套的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保健食品原料标准制定工作,根据注册工作需要确定原料标准;通过完善保健食品产品注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完善保健食品中添加化学药品的检验检测手段,加强保健食品质量检测机构的建设。

在媒体方面,要审核健康知识讲座、养生类节目的申报资质,通过节目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教育,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保健意识,提高辨别保健品真伪的能力。

在行业组织方面,要在保健品宣传管理上担负起责任,逐步确立商品宣传的行业规范,遏制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也要积极履行调解职能,化解因经营者不规范宣传引起的消费纠纷,依法依规评判仲裁,保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避免让老年人成为保健品的过度消费者,子女的作用同样关键。子女和社会要多关心空巢老人群体。子女的关爱也是重要的保健品,不能让骗子代替行孝。要帮助老人提高鉴别真伪的能力,避免轻信、误信;要鼓励老人多参加科学的健康普及活动,以正确的方式养生、治病;要常回家看看,避免让老人感到孤单,让不法分子乘虚而入。

网络成为药品制假售假新“灾区”

据了解,2016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共查办案件29.3万件,没收违法所得2.4亿元,罚款23.9亿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683个。与2015年相比,案件数量下降了17%,但大要案数量明显增加,没收违法所得增加了16%,罚款增加了47%,充分发挥了稽查震慑作用,维护了食品药品安全稳中向好的局面。从近两年药品打假情况看,网售药品违法案件增长较快,制假售假团伙的地域化、家族化特征凸显,有证的企业违法生产经营情况时有发生,保健品店和医疗美容机构构成假药监管的边缘地带。

2017年8月,阿里巴巴平台向全国执法部门提供食品药品线索679条,配合警方破案236起,抓捕犯罪嫌疑人441人,查获涉假的食品药品窝点374个,涉案金额11.95亿元。

互联网药品交易由于复杂性、无界性、隐蔽性和变化快等特点,为药品打假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由于网络售假牵涉了IP地址所在地、违法经营地、药品交付地、损害结果发生地等多个场所,且信息发布、假药寄递、赃款收取等各个环节分离,跨多个监管领域,致使打击难度越来越大。

一些消费者在网上买药并没有意识到安全风险。另外,消费者购药时,普遍无法识别网站的安全性。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68%以上的假药是通过网络销售的。通过互联网,不法分子可以轻易获得制售假劣药品的原辅材料、设备工具、生产技术等,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假劣药品。同时,通过互联网掌握药品市场动态,寻找到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品种和市场,并通过互联网自发形成必要的分工合作,打造制假售假利益链条。

业内人士建议,基于药品打假面临诸多难题,必须积极研究并采用网络监测、联合执法等新型技术、手段和方法,才能实现有效监控与打击。

猜你喜欢

售假保健食品保健品
保健品知识ABC
浅论保健食品与健康养生的关系和解决途径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浅论保健食品与健康养生的关系和解决途径
一次吃10种保健品,真的没问题吗?
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有必要吗?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HPLC测定保健食品中维生素E
保健食品或可探索“审批+备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