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东北草莓与栽培草莓光合特性的比较
2018-04-09马久蓉李钧敏
马久蓉, 高 松, 闫 明, 李钧敏
(1.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临汾 041004; 2.台州学院生态研究所/浙江省植物进化生态学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台州 318000)
我国地域辽阔,有着丰富的草莓资源。雷家军等通过多年观察发现了野生东北草莓(FragariamandshuricaStaudt)[1-4]。东北草莓株丛生,新茎多,中心小叶呈长椭圆形;植株绒毛多,叶柄、匍匐茎上具直立白色绒毛;匍匐茎较细,数量较少;果实红色,圆锥形,香味极浓;种子绿色,并凸于果面,抗寒性强[4]。目前,除少量细胞遗传学研究[5]外,有关东北草莓的研究相对较少。
光合作用是植物最重要的生理功能[6],是植物合成有机物质、获得能量的根本源泉[7]。叶片光合产物的形成由光合能力决定,并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8]。本试验以栽培草莓“红颜”为对照,分析野生东北草莓的光合生理特性,以探讨东北草莓可能的适应生境,为东北草莓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的培养
东北草莓种子,采于东北省吉林市,2014年3月萌发并于温室中培养,栽培基质为泥炭土 ∶松树皮 ∶蛭石 ∶沙=4 ∶2 ∶2 ∶1;红颜草莓幼苗,2016年3月购于浙江台州某草莓合作社,并移栽于温室中培养。
1.2 试验方法
1.2.1光合参数日进程2017年4月中旬,取东北草莓和红颜草莓生长部位相同、冠层阳面、健康成熟的功能叶,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其光合参数,测定前,调节仪器至草莓叶片的饱和光强与CO2浓度,诱导30 min;08:00—18:00,每隔1 h测定1次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与环境因子,每次测定3张叶片,每张叶片重复记录3组数据,取平均值。测定的光合指标有净光合速率[Pn,μmol/(m2·s)]、蒸腾速率[Tr,mmol/(m2·s)]、气孔导度[Gs,mol/(m2·s)]、胞间CO2浓度[Ci,μmol/mol]等。
1.2.2光响应曲线使用自带红蓝光光源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分别为0、20、50、100、150、200、400、600、800、1 000、1 200、1 500 μmol/(m2·s) 时的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重复3次。CO2浓度设置为400 μmol/mol。
1.2.3CO2响应曲线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CO2浓度分别为 10、60、70、80、100、120、150、200、400、600、800、1 000、1 200、1 800、2 000 μmol/mol时的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重复3次。光照强度设置为1 500 μmol/(m2·s)。
1.3 数据分析
采用植物光合作用对光响应的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9]对红颜草莓与东北草莓的各项光合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初始量子效率(α)、暗呼吸速率(Rd)、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初始羧化效率(CE)、光呼吸速率(Rp)、光合能力(Amax)、饱和胞间CO2浓度(Cisat)、CO2补偿点(CCP)。采用Excel 201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Origin 8.5软件进行辅助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合参数日进程
2.1.1Pn日变化由图1可见,春季全光照环境下,野生东北草莓和红颜草莓的叶片Pn日变化呈“M”形双峰曲线;08:00 时气温相对较低,光强相对较弱,其净光合速率也较低;随气温升高,光合有效辐射增强,09:00时红颜草莓与东北草莓叶片Pn日变化出现第1个峰值,东北草莓、红颜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为9.01、13.45 μmol/(m2·s);13:00时Pn出现峰谷,说明东北草莓与红颜草莓叶片有光合“午休”现象;后随光合有效辐射、叶温下降,Pn在14:00时出现第2个峰值,东北草莓、红颜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为 4.20、14.86 μmol/(m2·s)。
2.1.2Ci日变化植物胞间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由图1可见,野生东北草莓和红颜草莓的Ci日变化与Pn日变化趋势大致相反,呈“W”形;08:00时,红颜草莓、东北草莓的Ci相对较高,分别为330.06、322.95 μmol/mol;08:00—11:00,红颜草莓的Ci下降幅度大于东北草莓;11:00时,由于净光合速率较大,Ci出现谷值,且红颜草莓的Ci值小于东北草莓;后Ci逐渐增大,13:00时,出现1个峰值,东北草莓、红颜草莓的Ci分别达到340.80、289.39 μmol/mol;14:00—18:00,由于净光合速率不断降低,Ci出现上升趋势。
2.1.3Gs日变化由图1可见,春季全光照环境下,野生东北草莓和红颜草莓的Gs变化趋势呈“M”形双峰结构,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大致相同;09:00时红颜草莓Gs达到最大,为0.31 mol/(m2·s),东北草莓为0.21 mol/(m2·s),与08:00时相差较小;随后2种草莓的Gs逐渐降低,11:00时红颜草莓Gs出现谷值,并在12:00再次出现峰值,而东北草莓Gs在12:00出现谷值,15:00再次出现峰值。
2.1.4Tr日变化由图1可见,野生东北草莓和红颜草莓的Tr日变化呈“M”型双峰曲线,与Pn日变化趋势一致,第1个峰出现在09:00,东北草莓、红颜草莓的Tr值分别为4.47、6.01 mmol/(m2·s),第2个峰出现在13:00,东北草莓、红颜草莓的Tr值分别为2.88、8.42 mmol/(m2·s),后逐渐下降;东北草莓Tr日变化趋势较红颜草莓平缓。
2.2 光响应曲线
试验结果表明,红颜草莓与东北草莓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拟合方程决定系数(r2)均达到0.996以上(P<0.01),拟合光响应曲线见图2;东北草莓的Pnmax为 8.54 μmol/(m2·s),远远低于红颜草莓的18.09 μmol/(m2·s);东北草莓的LSP、LCP、Rd分别为896.06、24.04、1.20 μmol/(m2·s),红颜草莓的LSP、LCP、Rd分别为 1 322.92、46.15、2.83 μmol/(m2·s),均大于东北草莓;东北草莓的α为0.060,红颜草莓α为0.074,接近于东北草莓。
2.3 CO2响应曲线
试验结果表明,红颜草莓与东北草莓的光合作用-CO2响应曲线拟合方程决定系数(r2)均达到0.996以上(P<0.01),拟合CO2响应曲线见图3;东北草莓Amax为 40.32 μmol/(m2·s),CE为0.03 mol/(m2·s),而红颜草莓Amax为73.24 μmol/(m2·s),CE为0.07 mol/(m2·s),均高与东北草莓;东北草莓Cisat为1 625 μmol/mol,红颜草莓Cisat为2 390 μmol/mol;东北草莓CCP为90.98 μmol/mol,而红颜草莓CCP为88.95 μmol/mol,低于东北草莓;红颜草莓Rp为 5.68 μmol/(m2·s),而东北草莓Rp为2.16 μmol/(m2·s)。
3 结论与讨论
光合“午休”是对炎热环境下有益的生态适应和自我调节机制[10]。本研究发现,东北草莓与红颜草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M”形双峰曲线,具有“午休”现象;13:00时,红颜草莓与东北草莓的叶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升高,表明红颜草莓与东北草莓的“午休”现象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与东北草莓相比,红颜草莓的总体光合能力相对较强,蒸腾速率高,说明红颜草莓的输导组织相对发达,生理活动代谢比较旺盛,进行光合作用时需水量相对较大,不适合在干旱或缺水的地区生长,比较适合在南方栽培[11],而东北草莓抗旱性相对较强,比较适合北方栽种。
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分别代表植物可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的上限与下限,体现植物对强光和弱光的利用能力和对光照条件的要求[12-14],LCP、LSP较高的植物对光环境的适应性相对较强。红颜草莓的LSP、LCP、暗呼吸速率(Rd)均大于东北草莓,说明红颜草莓能更好地适应高温与强光环境。表观量子效率反映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可以表示植物叶片把光能转化为净能量的能力[9]。红颜草莓初始量子效率与东北草莓接近,具有较高的LSP、LCP,说明与东北草莓相比,红颜草莓对光强的适应范围较大,并对强光有更高的适应能力,具有阳生植物的特点。
通常,光合能力(Amax)反映植物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和磷酸化的活性[15],初始羧化效率(CE)反映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的活性大小及含量多少[16],而CE与Rubisco活性呈正相关[17]。红颜草莓的Amax与CE明显高于东北草莓,说明红颜草莓光合电子传递、磷酸化活性和Rubisco活性高于东北草莓,其对CO2有更高的利用效率[15]。饱和胞间CO2浓度(Cisat)反映植物利用高CO2浓度的能力;CO2补偿点(CCP)反映植物光合同化作用与呼吸消耗相当的CO2浓度[17]。东北草莓Cisat、CCP低于红颜草莓,说明在较高的大气CO2浓度下,东北草莓的光合速率及光合活性不高,而红颜草莓在较低的CO2浓度下就能进行光合产物积累,且高CO2浓度下仍能保持较高的Pn和光合磷酸化活性,较高的Cisat、CCP、Rp能使红颜草莓消耗过剩激发能来减轻夏季强光、高温对其造成的伤害,对高温环境有更好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雷家军,杨高,代汉平,等. 我国的草莓野生种质资源[J]. 果树科学,1997(3):198-200.
[2]俞德浚. 中国果树分类学[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220-226.
[3]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37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350-357.
[4]雷家军,望月龙也,邓明琴. 草莓属二倍体种东北草莓(FragariamandschuricaStaudt)研究[J]. 果树学报,2001,18(6):337-340.
[5]马鸿翔,陈佩度,余桂红,等. 东北草莓×凤梨草莓种间杂种一代的细胞遗传学观察与RAPD分析[J]. 园艺学报,2007,34(3):597-604.
[6]杨文. 不同草莓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6.
[7]赵依杰,张小红,林航,等. 二倍体与四倍体西瓜叶片若干生理指标比较[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144-146.
[8]陈年来,李庭红,王刚,等. 甜瓜光合特性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2001,37(2):105-111.
[9]叶子飘. 光合作用对光和CO2响应模型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2010,34(6):727-740.
[10]万素梅,贾志宽,杨宝平. 苜蓿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草地学报,2009,17(1):27-31.
[11]张大鹏,黄丛林,王学臣,等. 葡萄叶片光合速率与量子效率日变化的研究及利用[J]. 植物学报,1995(1):25-33.
[12]柯世省,金则新,林恒琴,等. 天台山东南石栎光合生理生态特性[J]. 生态学杂志,2004,23(3):1-5.
[13]李桂祥,王长君,刘伟,等. 燕红桃及其芽变岱妃桃的叶片参数与光合特性的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6):241-244.
[14]许殊. 重庆市常见园林植物光合和生理生态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8):281-285.
[15]Coste S,Roggy J C,Imbert P,et al. Leaf photosynthetic traits of 14 tropical rain forest species in relation to 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nd shade tolerance[J]. Tree Physiology,2005,25(9):1127-1137.
[16]张彦敏,周广胜. 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及其对环境因子响应的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12,32(18):5907-5917.
[17]苏培玺,张立新,杜明武,等. 胡杨不同叶形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对加富CO2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2003,27(1):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