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018-04-09
据调查,沁阳市多数农户使用的是复合肥、配方肥、硝酸磷肥、尿素、一铵、二铵等,施肥方式和数量存在盲目性,方法方式不科学,肥料搭配不合理。
一、采样与测定方法
自2007年开始,泌阳市每年玉米收获后用棋盘式法、蛇形法采集0~20cm耕层土壤样品,样品风干后过 1mm和 0.25mm 筛备用。
土壤养分测定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有机质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测定;全氮用凯氏蒸馏法测定;有效磷用0.5mol/L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用1.0mol/L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
二、结果和分析
2007—2012年,沁阳市共采集化验土样8185个,范围涉及全市13个乡镇的307个行政村。化验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各8185个,pH值8180个。化验结果见表1。
(一)建立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
通过土壤养分和植株养分测试,结合生产实践和专家意见,在大量肥效田间试验和配方肥校正试验的基础上,根据全市土壤、生态特点,为全市不同生态类型区的小麦研究确定了配方施肥指标,建立了泌阳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对全市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按极高、高、中、低、极低5个等级进行划分见表2。
(二)分析
通过对化验数据的分析,沁阳市大部分土壤表现出有效磷质量分数偏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全氮质量分数较高的现状。
三、结论
针对全市土壤养分现状,以节约肥料提高肥效为中心,以稳氮、增磷、针对性补钾、增微、中低产田多施有机肥为原则,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建议在深耕的基础上,玉米秸杆全部还田,磷肥、钾肥一次性掩底,氮肥施用上调整基追比例,氮肥50%~60%掩底,40%~50%追施。特别是河滩地、壤土地保肥能力差,更要调整基追比例,确保小麦增产。
(一)施肥指标
以泌阳市土壤化验为基础和“3414”试验数据分析为依据,制定泌阳市不同产量的肥料配方。小麦每667m2产量600kg以上的地块,每 667m2施粗肥 2~3m3、氮肥(N)15~18kg、磷肥(P2O5)7~9kg、钾肥(K2O)2~3kg;每 667m2产量为 500~600kg 的地块,施粗肥 3~4 m3、氮肥(N)13~14kg、磷肥(P2O5)6~8kg、 钾 肥(K2O)3~4kg; 每667m2产量为 400~500kg 的地块,施 粗 肥 3~5m3、 氮 肥(N)11~13 kg、磷肥(P2O5)5~6kg、钾肥(K2O)3~5kg。若基肥施用有机肥偏多,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微肥施用上可选用硫酸锌或硫酸锰拌种,种子用肥量为 2~4g/kg。氮肥 50%~60%底施,40%~50%于返青期至拔节期视苗情追施(详见表3)。
(二)保障措施
1.推广药隔期追肥技术。在小麦药隔期推广药隔期追肥技术,此期每 667m2追施尿素 12.5kg 增产显著。
2.小麦超常量喷施磷酸二氢钾。在小麦返青期、孕穗期、扬花后期分3次超常量喷施磷酸二氢钾,每667m2用量 400g,并对叶面喷施技术进行培训。对缺锌、硼、锰等微肥地块喷施广西“喷施宝”每667 m2每次 10mL,对水 15~30kg,可促根壮苗,延缓早衰,减少干热风危害,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质量。
3.推广土壤深翻技术。凡连续3年旋耕的麦田要结合玉米秸秆还田实行深耕,耕深23cm以上,打破犁底层,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供应,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增强小麦抗逆能力。
4.增施有机肥。深翻整地后,每 667m2施入有机肥 1000kg,可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产量。
5.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全面实行秸秆还田,秸秆还田不仅可增加有机质,提高地力,还可显著提高产量。
表1 沁阳市耕地养分质量分数
表2 沁阳市土壤养分等级指标
表3 沁阳市不同产量水平小麦肥料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