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壮态”液肥对吡虫啉拌种防控棉蚜的增效作用及其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2018-04-09姜伟丽付传翠王丹马亚杰董泰丽任相亮胡红岩马小艳马艳
姜伟丽 ,付传翠 ,王丹 ,马亚杰 ,董泰丽 ,任相亮 ,胡红岩 ,马小艳 ,马艳 *
(1.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安阳455000;2.山东民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5600)
近年来,棉田一些刺吸式害虫如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种群数量明显上升,发生、危害日益加重[1]。目前棉蚜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然而长期以来大量、不合理用药,使其对许多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2],给棉田害虫化学防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国家要求农业要绿色发展,大力倡导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肥田、植保双管齐下的药肥一体化技术一定程度上契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新壮态”液肥是1种全能型的生态肥,营养元素全面、快速作用于作物,并已在多种作物生产上示范应用,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3-5]。为了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作者利用“新壮态”液肥与棉田广泛使用的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复配,以期寻找到防治棉蚜的绿色高效的药肥组合,为科学合理防治棉蚜、有效缓解棉蚜抗药性产生等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共采用2个试验药剂,分别是“新壮态”原液(山东民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600 g·L-1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简称“吡虫啉”,安阳全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共设16个处理(表1),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随机区组排列。
本试验安排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试验农场东场(河南省安阳县)。采用抗虫棉品种中棉所79的种子按上述处理在播种前1 d进行拌种。于2017年4月26日播种,播种量为每666.7 m22.5 kg;行距 0.80 m,种植密度为 5.5 万株·hm-2,棉花长势和田间管理均匀一致。
1.3 调查内容
棉蚜调查:从棉花出苗后即开始调查棉蚜数量,每5 d调查1次,至空白对照的蚜量达到防治指标(百株蚜量3 000~5 000头)调查结束,每小区在中间4行随机调查25株棉花上的无翅蚜数。
棉花农艺性状调查:播种后40 d每小区随机取样30株,调查棉花株高、茎直径,采用SPAD-502Plus便携式叶绿素仪(日本)测定棉花主茎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
表1 新壮态与吡虫啉拌种防治棉蚜试验处理
1.4 统计分析
根据棉蚜调查的结果计算各处理对棉蚜的防效(E),公式:E=(NCK-NT)/NCK×100%.式中,NCK为空白对照蚜虫数量,NT为药剂处理蚜虫数量。用SPSS 13.0软件对各处理的防效进行一般线性模型方差分析及Duncan's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苗期棉蚜的防效
据棉蚜防效的方差分析结果,播种后12 d,在“新壮态”原液剂量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85),而在吡虫啉剂量间存在显著差异,且“新壮态”原液与吡虫啉互作效应显著(P<0.05);播种后22 d,在吡虫啉剂量处理间、“新壮态”原液剂量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新壮态”原液与吡虫啉互作效应也不显著 (P>0.05);播种后27 d,“新壮态”原液与吡虫啉互作效应不显著(P=0.923),而在不同吡虫啉剂量间及“新壮态”原液剂量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播种后 17 d、32 d,在不同吡虫啉剂量间、“新壮态”原液剂量间存在显著差异,且“新壮态”原液与吡虫啉互作效应显著(P<0.05)。须说明的是,因“新壮态”原液的3个处理对棉蚜无任何防治效果,故未把该3个处理的数据与其他处理一起进行方差分析。各处理对棉蚜防效的多重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新壮态”原液、吡虫啉单用或是混用拌种对棉蚜的防效及其多重比较结果 %
由表2可知,“新壮态”原液与吡虫啉混合拌种对苗期蚜虫的防效优于相应剂量吡虫啉单用。其中:“新壮态”原液与吡虫啉按照处理4、7、10混合拌种,播种后12~17 d(处于棉蚜发生初期至上升期),对棉蚜的防效在91.4%~97.9%,极显著高于处理1的防效,尤其是处理10在棉蚜发生盛期(播种后32 d)仍能保持较高防效,显著高于处理1(56.5%)。处理11在播种后32 d的防效(93.4%)明显高于处理2(79.5%);处理9、12在播种后32 d的防效也均优于处理3,但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2.2 不同处理棉花生长发育指标的对比
据成苗率、株高、真叶数、SPAD值的方差分析结果,成苗率在吡虫啉剂量间、“新壮态”原液剂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867、0.632),且“新壮态”原液与吡虫啉互作效应不显著(P=0.139);真叶数在“新壮态”原液剂量间无显著差异(P=0.06),且“新壮态”原液与吡虫啉互作效应不显著(P=0.087),而在吡虫啉剂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SPAD值在 “新壮态”原液剂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P=0.116),而在吡虫啉剂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新壮态”原液与吡虫啉互作效应显著(P<0.05);株高在吡虫啉剂量间、“新壮态”原液剂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新壮态”原液与吡虫啉互作效应极显著(P<0.01)。各处理上述指标的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新壮态”原液、吡虫啉单用或混用拌种处理的生长发育指标对比及其多重比较结果
由表3可以看出,除了个别处理的真叶数、SPAD值有差异外,“新壮态”原液与吡虫啉混用和相同剂量吡虫啉单用的棉花生长指标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新壮态”原液处理和空白对照。由于“新壮态”处理(处理 13、14、15)和空白对照(处理16)无法控制蚜虫的危害,致使棉花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其株高、真叶数和SPAD值显著甚至极显著低于吡虫啉+新壮态和吡虫啉单用。
3 小结
农药-肥料功能合剂(药肥)将农药的植物保护和肥料的养分供给合二为一,可节省劳动力、时间、能源,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也推出了多种农药与肥料合剂,研究较多的是除草药肥[6-10]。
本研究结果表明,“新壮态”原液与吡虫啉混合拌种对苗期蚜虫的总体防效优于相应剂量吡虫啉单用。其中,吡虫啉按照4 g·kg-1与“新壮态”原液 5、10、20 mL·kg-1混合拌种,对发生初期至繁殖盛期棉蚜的防效优于吡虫啉4 g·kg-1单用处理,尤其按照4+20(吡虫啉+“新壮态”,下同)处理效果最优;吡虫啉按照 6、8 g·kg-1与“新壮态”原液 10、20 mL·kg-1混合拌种在繁殖盛期(播种后30 d)也均能有效提高棉蚜的防效,其中按照6+20、8+10、8+20 分别提高 13.9、6.0、6.6 百分点。同时,总的来说,“新壮态”原液与吡虫啉混合拌种对棉花的生长指标无不良影响,明显优于“新壮态”原液单独处理。而吡虫啉单用和混用间的个别生长指标有差异,可能是因为试验地块施肥不均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棉花播种前1 d对种子进行上述药肥混合拌种处理,既可为棉花幼苗正常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又能有效控制棉蚜危害,可为肥田、植保双管齐下的药肥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崔金杰,雒珺瑜,张帅.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邹先伟,蒋志胜.棉蚜抗药性及其抗性治理对策的研究[J].农药,2004(7):294-297,326.
[3]张允昔,徐文忠,夏绍南,等.赣北彭泽县新壮态液肥在棉花上的示范效果[J].棉花科学,2016,38(1):48-51.
[4]张允昔,苏后汉,夏绍南,等.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在赣北棉花上的应用研究[J].棉花科学,2016,38(2):32-37.
[5]夏锐,刘德和,殷丽琼,等.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在茶园上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3):10-11.
[6]Vargel C,Jacques M,Schmidt M P.Fertilisers and herbicides[M]//Corrosion of aluminium.Amsterdam:Elsevier,2004:565-567.
[7]Seghers D,Siciliano S D,Top E M,et al.Combined effect of fertilizer and herbicide application on the abundance,community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soil methanotrophic community[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5,37(2):187-193.
[8]Ahonsi M O,Berner D K,Emechebe A M,et al.Effects of ALS-inhibitor herbicides,crop sequence,and fertilization on natural soil suppressiveness toStriga hermonthica[J].A-griculture,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4,104(3):453-463.
[9]夏绍南,张丽娟,张允昔,等.“新壮态”3种配方叶面肥在赣北棉花上应用效果[J].中国棉花,2017,44(7):18-21.
[10]马小艳,董泰丽,姜伟丽,等.“新壮态”液肥对草甘膦异丙胺盐除草的增效作用[J].中国棉花,2018,45(1):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