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三个突出”提高绿化质量
2018-04-08
近年来,长沙林业在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着力打造绿色长沙新面貌。目前已拥有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1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森林覆盖率达54.82%、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三;建成区公园234个,绿化覆盖率41.5%,中心城區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58平方米;先后获评“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突出理念提升,引领国土绿化高质高效发展。坚持以先进理念引领国土绿化,进一步丰富绿的内涵、做足美的文章、彰显高的品质,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幸福的亮色。一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推进山体、湿地、河湖等生态空间绿化,构建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江河风光带为节点的绿色生态大格局,让绿化建设更有生命力、更具魅力、更富竞争力。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群众获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绿色福利,让其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三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化建设与绿色发展相统一,积极探索延长生态经济产业链,将国土绿化与旅游、休闲、康养等有机结合,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并释放绿色动能。
突出项目为王,推动国土绿化提质提档前行。牢牢牵住国土绿化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实施一大批规模大、品质高的绿化项目。3年累计实施绿化项目1146个,投入资金达237.7亿元,完成绿化建设4.1617万公顷,绿化投入、规模、力度空前。一是着力建设绿色生态景观工程。按照“清脏播绿、拆违建绿、择空补绿、见缝插绿、提档增绿、垂直挂绿”原则,精心设计公园、水系、洲岛、道路、桥梁、小区、屋顶绿化,全面提升城市绿化密度和层次。洋湖湿地、八方山公园、湘江金霞风光带等120个公园相继建成;115家机关事业单位大院拆墙透绿成为“社区公园”;拆违复绿让改造后的违章占地成为市民“后花园”;桔园、东塘等立交桥通过空间绿化成为靓丽的“风景线”。二是着力实施绿色生态地标建设。坚持绿化建设与文化气质、旅游需求、地域特征相融合,营建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生态廊道地标。如沿三环线两侧100米范围内建设99.1公里的环城绿带生态圈,已基本闭合成环,将逐步创新实施“结瓜”工程,打造彰显长沙悠久历史文化、独特地域文化的环城公园群;沿国内首条磁浮快线两厢建设18.55公里的磁浮生态绿带走廊,基本实现宜林则林、宜花则花、应绿尽绿。三是着力推进绿色生态网络建设。按照“林房一体、林路一体、林水一体”思路,推进绿化成带、成片、成环、成网,打造水陆空绿色生态网。完成“一江六河”水系绿化1050.56公顷;建成S207、浏阳河线等10条最美绿色通道,建设里程达473.18公里;完成人工造林18.3万公顷;创建市级绿色示范集镇34个、社区82个、村庄106个、庭院7006户。
突出机制创新,形成国土绿化共建共享格局。创新绿化规划、建设、管理等体制机制,为城市绿化的品质化、精细化、效益化提供高质量保障。一是构建高规格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化,成立市造绿复绿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林业局牵头,规划、住建、园林、城管等部门集中办公,全市“一盘棋”全面推进。二是构建高效化联动机制。实施高频率高效率联席调度,定期不定期检查、抽查。县(区市)、园区参照市里成立工作机构,进行全方位督促指导。特别是实行市级领导项目联点,37位联点市领导积极深入一线协调解决问题。三是构建全方位保障机制。将造绿复绿纳入全市重点项目,市财政每年安排造绿专项预算,并通过“政府奖补、部门筹集、工商资本投入、社会投资投劳”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因地制宜推进规划设计、项目铺排,如望城区在全区域规划建设生态公园、雨花区建立植物养护云服务端等。四是构建全民化参与机制。积极引导市民参与绿化行动,推进庭院绿化、屋顶绿化等,造绿、爱绿、护绿成为自觉。长沙先后营建“幸福林”“亲子林”“企业园”等义务植树基地103个,义务植树1200万株,人民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先后报道60多篇次。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新的时期,长沙将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再创业、再出发,着力开展高质量的国土绿化行动,构建开门见绿的生态人居,发展产业唯绿的生态经济,培育人人爱绿的生态文化,为全面建设现代化长沙、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