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过程

2018-04-08宋元妹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内能物理现象物体

◎宋元妹

物理概念是进入物理学的敲门砖,正确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因此要想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理解物理现象和事实,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提高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并且初中生年龄小,逻辑、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这就增加了物理概念教学难度。在教学中,研究概念教学方法和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环节,诱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仅就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过程,谈点粗浅体会:

一、注重物理概念的引入过程,提高物理概念教学效果

概念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助于形成这个概念的感性材料,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入概念方式有多种多样,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最恰当的引入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常用引入概念的具体方法有:

1.通过激趣法引入概念。心理学家认为: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便会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去探索新知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引入概念时应注意结合有趣的物理现象进行讲述去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并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值得采纳的方法。以我在上《怎样才叫“做功“》一课为例,以一张人推石头而不动的图片引入,从人满头大汗可知这个人做工,但推力没有成效,从物理的角度说这个人没有做功,也就是劳而无功,从而使学生马上对物理中怎样才叫做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又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做功”与生活中的“做工”不同。

2.通过类比法引入概念。类比是从事科学研究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在物理学中,有不少的概念是用类比推理方法得出的。学生借类比事物为“桥”,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新概念。如:“电流”是学生不易理解的一个概念,而水流学生却很熟悉,通过类比,从而引入“电流”概念,这种处理形象、生动、学生易理解。

3.通过实验法引入概念。通过实验演示的直观教学,让学生透过现象,剖析揭示其本质而引入新概念的,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新概念的情境,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讲摩擦起电这一课,我手托一块事先使之带电的泡沫塑料块走进课堂,将它与一个同学的头发摩擦后吸引该同学头发,很快就吸引住学生,促使他继续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又例如,在讲电流的磁效应时,先演示:用条形磁铁靠近桌子上静止指向南北的小磁针,由于受条形磁铁的磁场影响小磁针发生偏转,再演示奥斯特实验,通过实验对比而使学生对电流的磁效应加深印象。

二、注重物理概念的形成,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概念

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的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为了形成概念,充分展示有关的现象,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物理事实,经过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比较“现象”的共同属性和不同点,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最后获得物理概念。还要学生知道,物理学中对概念的描述往往有文字、公式和图象三种描述方法。按上面的思路我设计了“功”的概念形成教与学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本“活动1”两种情况做功时的共同点,建立功的概念。

a.这两幅图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答: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b.物体为什么会移动一段距离?(答: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c.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d.综上所述,怎样才叫做功?(答:物体受到力,并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得出机械功的初步定义后,学生即可说出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三、通过物理概念的应用,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教师的任务在于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对于物理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初中学生只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观察,只停留在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上,这样不利于物理概念形成。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物理事实,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而且要发现特征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做功概念的学习为例,对于做功的过程,学生往往只注意到物体运动了一段距离或受力,而忽略了力与距离的方向应一致,这样不利于形成做功的概念。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物体运动的全过程:物体是否受力?物体是否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一段距离?从而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上正确的轨道。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表现在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往往不能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并加以归纳概括,这时需要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加以引导。如在内能教学中,学生往往能根据温度高等现象列举出某一具体物体在某一状态下具有内能的实例,这时教师就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此外,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概念认识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必须对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加以挖掘。有些同学对每节课的单个概念予以理解,却不善于把这些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仅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学生不能把相关概念综合成一个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灵活应用于各种物理场合。事实上,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前后都有联系,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即可收到一举多得之效。如复习“内能与热机”这一章时,学生比较内能和热量两个概念时,应引导学生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其中一种方式:热传递做功的实质是什么?(内能转移),在热传递中传递的是什么?(内能),两个物理量有什么联系?使学生马上理解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增加由此进一步得出:内能是物体含有的,而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不能说物体含有的。这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把知识形成系统化。

物理概念是进入物理学的第一步,是物理定律和理论的基础,因而,搞好物理概念教学对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学习概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深入浅出,由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切忌搞“一步到位”,把概念教“死”。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每个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1]吴永熙、张德启:《试论物理教育中的课题探究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黄洪《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体验中激发学习热情》

[3]《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32(7):47-48

[4]《物理教学用书》粤教沪科版

猜你喜欢

内能物理现象物体
“内能”“内能的利用”综合测试题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内能”“内能的利用”综合测试题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内能和内能的利用”易错点剖析
“内能”“内能的利用”综合测试题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悬浮的鸡蛋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问题及其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