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今书法教育的性质
——唐宋“书学”教育中的启示
2018-04-08李晓梅
李晓梅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唐代的书学生和律学生、算学生一样,都是由有所掌握书写技艺的八品以下的子弟以及平民子弟组成,在入学之前书学、律学与算学的学生的级别是最低的,人数也是最少的。唐代设置了《时策论》这门课,目的应该是让书学生明白将来作为一个国家的文职官员,不仅仅是履行一个抄书手的职责,还要关心时务,了解经国治世的大道理。唐代虽然前后断断续续历经了上百年的书学设置,但因为统治者仅仅是想通过书学培养精通字学并且擅长书写的技术性人才,所以它并没有吸引真正的书法家聚集书学从事书法教育。
关于宋代书学生是由什么阶层人群组成没有文献史料记载。在宋代书学中将书法水平分为三等,而通过这三等的标准可以看出宋代书学对于书写的要求不只是停留在写字这个层面。因为受到科举制度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宋代的书法教育走向衰落 。宋人主张在书法创作中不应该受到法度的桎梏,而应该自由地抒发其情怀、力求创新,作品中的风神意韵以及书家的内在精神应受到格外重视。
经过漫长的历史更迭,加上种种原因,书法由古代社会的实用性发展到当代完全退脱离了实用的价值,书法成为了具有纯粹艺术性的一门学科。在社会的变革下,书写材料不断革新,书法渐渐淡化变成一种可学和可不学的摆设。现代高校的书法教育是一门书法艺术学学科的教育。在注重掌握文化、学问、艺术学等知识的同时,加强书法本体的临摹和实践。除了学校书法教育之外,主要是社会力量的支撑。当代书法传承的主要力量是由书协组织与书协组织成员的教育、个人的书学自我修养为依托。
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是两晋时期,东晋可以称之为书法史上一个惊天动地的时代,由于书法因素和群体在这一时期出现,最终确立书法史,而书法艺术也被确立。书法建立在汉字的基础上,而书法艺术则是在书写汉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伴随着中国文字的发展逐渐丰富起来。最开始的文字为了实用,从仰韶彩陶的刻画符号到现在所使用的简化字,汉字的形态结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以方块为型的汉字,本身就具有一种几何建筑的美感。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起到交流思想、传承文化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中国书法艺术。
苏轼说:“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意思是我们可以通过某个人的字去判断他的为人,甚至还可以看出他是君子还是小人。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字如其人”“字品如人品”的说法。宋代的蔡京因为他人品差的缘故,尽管他的书艺非常高超,但“宋四家”中却没有他的名字。而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神品》中特别推崇颜真卿:“予谓颜鲁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意思是说,颜鲁公写出来的字,刚毅奇雄,结构严谨,法度完备,像是一个忠臣义士、正人君子,满脸正气挺立在朝廷之上,,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由此可见,书法教育具备育人的功能。一名真正的书家,一定是一位真正的人,他品德高尚、胸怀坦荡、言必行、行必果、虚心好学,在书法技艺上有自己独特风格并且技艺精湛,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书法家”。
书法艺术经过汉字漫长的历史演化形成一种表达思想情感和人文精神的抽象艺术,在新的时代值得我们赋予它新的审美意义。人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熏陶,被文章的高尚思想精神所感染,这是就有了一脉相承的渊源。
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学习书法,可以让习字人另外获得许多文学、文字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学识修养。显而易见,我们不能把书法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写字:书法的运笔是有快慢的节奏,书法的线条有如灵动的舞姿,书法的结构有如精致的建筑。它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仅仅是艺术教育也是修养教育,在教化育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书法作为一门学科教育,书法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一门学问,它本身的存在就有其特有的实用性,它在培养人的审美认知的同时,在一些方面也影响着人的心性和素质。“艺术教育”脱离了“修养教育”就不完整了,而“修养教育”缺少了“艺术教育”也就体现不了其修身养性的特征了。
所以,书法在审美的的范畴内,也有一定的修养特质。“修养教育”包含“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被包含在“修养教育”中,二者相互依存,构成了书法教育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