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良渚文化中器物纹饰的装饰性

2018-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图纹装饰性史前

梁 云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200240)

一、引言

纹饰符号自产生以来,一直是人们的情感观念在器物上的物化表现,某些特定的几何图形都是一定客体的象征。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纹饰是史前人精神生活的一种形象寄托。

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发展的特殊阶段良渚文明中最为典型的一支。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中有大批象征权力和信仰的玉器,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良渚人绚丽多彩的器物艺术。本文在良渚文化考古实物的基础上,对该时期器物纹饰纹样的装饰性进行研究。

二、研究现状

南方环太湖地区史前纹饰,研究的起步基于田野考古的实物发现。在20 世纪70-80 年代以来,随着一系列良渚文化大型墓葬的发现以及大量玉器的问世,尤其是刻有精美图纹的玉器,让人们对南方史前文化有了新的认识,研究方向也从对传世玉器的整理转向田野考古材料为重心。玉器纹饰尤其是神人兽面纹,掀起了玉器研究的高潮。

目前对于良渚器物纹饰研究注重于过程的分析,而对于器物纹饰本身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陶器纹饰的研究上,良渚文化的陶器纹饰研究,停留在形制的分析研究上,或仅仅停留在某一纹样的归纳和分析上,对纹饰的审美形式分析涉及到的不多,陶器所反映的精神领域和内涵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研究方法

首先是研究运用已有文献资料的方法。其赖以开展的关键是考古资料的发掘运用,而考古学界逐渐重视起图纹的重要性,近年来出版的众多考古报告图纹并茂的形式出现,为图纹的研究提供了便巧;同时,一些考古新发现中出现的新材料,也为研究提供了更好的佐证。

从纹饰的共与相关性中释读纹饰的内涵与功能;通过具体器物纹饰的比对,看到它们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及其背后研究取向。在宏观上以区域性考察为主,而在微观上则应注重形式细节的把握,运用符号学、图像学等方法,结合考古实物对良渚文化进行了风格上的阶段性和特征性划分。对器物纹饰进行内容、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的研究,发掘其体现出的美学原则和艺术魅力。

纹样的研究一方面在宏观上以区域性考察为主,另一方面在微观上注重形式,细节的把握,运用符号学、图像学等方法,结合考古学背景对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进行了风格上的阶段性和特征性划分纹饰研究。结合图像学研究与符号学研究及后过程主义考古学的主张,对本文的纹样研究循着“是什么?-为什么?-来龙去脉”的路径,从而找寻它们的“表层意义-象征意义-演变过程-展现的文化意义”。

四、良渚文化的器物纹饰的装饰性

红与黑相间的设计与艺术表达是良渚文化漆器的主要风格,而刻纹则是与良渚文化的信仰相关的主题图案。良渚文化典型纹饰主要有,神人兽面纹、鸟纹、鱼纹、龟纹等。我们可以看到,从崧泽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期的纹饰特点基本如此,运用了夸大、分解、合成化及几何化的抽象手法创作出丰富多元的形象。良渚时期的手工艺制作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不会受制于技术能力和材料,器物纹饰可以直接反映当时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审美观念甚至宗教信仰。史前环太湖流域出土的器物纹饰,有的同类器物运用不同纹饰,有的器物纹饰具有相互重合的元素,部分纹饰具有图腾的意义。良渚文化中对于崇拜物采用了拟人和拟物的创作手法,从而成为超越具象物质的再现,具有典型性和高辨识度,体现环太湖流域地区人群特定的审美风格、文化特质与本土唯美意识。

就装饰性而言,当纹饰的象征性内涵由于历史的演变和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时,纹饰本身所具有的图式结构、形式意义、装饰性就凸现出来。良渚器物纹饰遵从了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平衡与对称等形式美法则,疏密得体,有规律的排列组合。这种具有严整统一的装饰风格,构成了独特、别具匠心的器物纹饰。

五、讨论

环太湖流域出土的器物纹饰,有的同类器物相互间有不同纹饰,但有的器物纹饰具有相互衔接的因素。新的纹饰出现,以及同种器形的纹饰变化,可以进一步探讨良渚器物中所反映的美学观念。可以通过对良渚文化的器物纹饰进行内容、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的研究,去揭示良渚文化的审美观念,发掘其体现出的美学原则和艺术魅力,并探究环太湖流域的器物纹饰对现代艺术图形的启示。

猜你喜欢

图纹装饰性史前
黎洁仪“装饰性泥沽沽”主题创作
青铜绘画·兽面图纹、水陆攻战图纹
史前海王争霸战(上)
“古币”会挖沙
论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史前人,都画啥?
装饰性镀铬用低纹波可调控高频开关电源设计
列车涂装功能性与装饰性及站内导视系统
凌絮裙摆
凌絮裙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