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家也能上早教(数学篇)

2018-04-08麻麻爱囤货

家教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敏感期数数早教

文/麻麻爱囤货

很多人小的时候不喜欢学数学,认为数学枯燥且艰难。但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言,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可以引导人的思维更加理智谨慎。如果能从小就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那未来他的学习也能轻松一点。

其实孩子从0岁就已经接触数学思维了,当他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思考并试图改变它们的状态,这就是最初的数学思维过程。

孩子长到2岁左右的时候,数的概念就开始萌芽,这时有一个数字敏感期,主要的表现就是喜欢数数,喜欢问时间,对货币也产生兴趣。

到孩子4岁左右时又会爆发一个数学敏感期,开始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开始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做加减法,或者主动读和记住公交车和广告牌上的数字,或者开始学着对比数字的大小,价格的高低。

3岁以前的数学早教是这一切的基础,在这个阶段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对数字的感觉,就能让他的两个敏感期有非常明显的爆发,也为他未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生活中大部分事情都可以引入数学的概念,可以藉由这些小事情帮孩子建立“数感”,在数学敏感期到来前培养他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1.教孩子数数

数数并不是数学,但却是数学的基础,可以借助一些童谣先帮孩子记忆下来。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一开始也不必追求数到50、100,数到5或者10就足够了。

2.习惯计数

习惯于陪孩子一起数物品,帮孩子把数和数量对应上,这才是对数学思维启蒙的开始。

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来计数,上楼时数台阶、在马路边数汽车、吃饼干的时候数个数……把计数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3.玩分类游戏

根据形状给积木分类、给一堆袜子两两配对、把画过的纸和没画过的纸分成两堆、把不同类别的玩具放到不同的箱子里……

这些行为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其实也是很好的数学启蒙。

4.跟孩子谈论时间和距离

“下午5点的时候我们吃饭”“再过一个小时就吃饭”“今天早点睡,明天出去玩”……

“这个商场离我们家很近,上次去的离我们家很远”“再走50米就到下个红绿灯了”……

日常生活中多用类似这样的表达,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5.指挥孩子拿取物品

比如让孩子自己找玩具,告诉他“在茶几下面”或者“在箱子里面”,帮助孩子感知空间和物体之间的关系。

6.做事时强调步骤和顺序

比如要先穿袜子再穿鞋、先脱衣服再洗澡、先玩玩具再吃点心然后看书,帮孩子理解次序的意义。

7.讨论事情的因果关系

下雨了所以要打伞、天气冷所以要多穿衣服……

这些理所当然到你懒得解释的事情,其实能帮孩子分清事物间的关系,感知事情的规律。

8.多接触生活中的数字

教孩子背手机号、车牌号、门牌号码,让他明白这些号码所代表的意义,让孩子知道数字的另一重作用。(其实这也是一道安全保障,越早教孩子背下来越好)

9.带孩子去购物

给孩子展示货币,在购物过程中说明价格,让孩子接触价值交换的概念。

数学其实并非很多人想象的那么枯燥,也没有很多人印象中的那么困难,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对问题的解决办法都要依托于数学,尽早帮孩子建立数学思维,也就能让他之后的学习过程更加顺畅。

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从出生就开始了,所以从0岁开始教孩子学数学,其实一点都不早。

另外,还是想提醒父母们,早教的意义在启发而非灌输,孩子都是吸收性心智,他们会主动从环境中吸取信息,无法接受填鸭式的灌输教育。

早教千万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追求孩子学会多少东西,只要你坚持不懈地给他创造接触数学的环境,他自然会慢慢吸收这其中的知识。

还有不要买超过孩子年龄和能力的教具和玩具,这只能带来挫败感,对孩子来说毫无益处。

数学的真正意义是锻炼孩子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这才是早教能给孩子带来的真正价值,学数到100、学加减乘除,表面上是能短时间看到明显的效果,但孩子的思维结构没有改变,反而只会让数学变得枯燥无比,就好像你当初讨厌上的那些数学课一样。

猜你喜欢

敏感期数数早教
极速大搜寻·一起来数数
数数歌
淡定面对儿童敏感期
少儿冰球运动员“敏感期”技能与体能训练的研究
浅谈教师如何正确应对幼儿敏感期教育
去早教班可以让宝宝早说话吗?
爱数数的兔十一
妈妈,不要坐等敏感期
早教QA
早教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