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现状:缺失的父亲+ 焦虑的母亲+ 失控的孩子

2018-04-08腾讯新闻编辑部

幸福家庭 2018年3期
关键词:丈夫家庭母亲

■文/腾讯新闻编辑部

中国这几代的男人和女人都不懂如何处理情感问题。男人把生活的焦虑投射到工作上,女人把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都是无法处理自己状态的表现。父亲缺席了,孩子可能出现问题,但这绝对不仅仅是男人的问题。如果你简单地认为是男人的问题,那么只能造成社会中男女之间彼此的仇视、孤立和怨气,只会导致孩子与父亲更大的隔阂。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

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孩子就被爸爸带着去探索世界。放在过去哪个时代都是这样,父亲肩负着带孩子去开拓世界的使命。而现在却完全不是这样,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在家庭关系中成为一个“影子式”的爸爸。对妈妈和孩子来说,爸爸“缺席”了,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

焦虑的妈妈如影随形

“祸不单行”在中国式家庭的体现就是,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同时,老天还会给他一个焦虑的妈妈。

当丈夫们主动或被动地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但现在婚姻的不稳定使母亲对于婚姻的依赖、对于丈夫的依赖减弱了,此消彼长,于是母亲便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丈夫继续被往外推。母亲认为安全感要从孩子身上获得,毕竟这是血缘关系,是最牢靠的、最安全的。所以妻子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转而放在孩子身上。

但孤军奋战的女人却难以避免地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又会不自觉地把家转化为她痛苦的工作场所,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裹挟,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

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父亲的世界。夫妻情感、亲子关系、孩子教育的问题也开始接踵而来。

失控的孩子

一个在家庭中被疏离的丈夫,是一个没法回家的男人。一个没办法回家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很寂寞孤独的女人。

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虐、伪装。

成为妈妈“替代丈夫”的孩子会过早地承担起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心里未成长的部分被严密地包裹,以其他各种身心疾病来表现。或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但当孩子开始失控,“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又会使得家庭系统重新达到一种病态的平衡。因为教育孩子的矛盾会升级成家庭的主要矛盾,从而掩饰了很多问题,让婚姻能够维持。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有活力、有弹性、有生命力的婚姻。

这种现象隐藏的是家庭问题:当问题出现后,夫妻之间没办法通过良性的交流发现并改善问题。

男人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这些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看上去,男人变成工作狂,妈妈则沉溺于对孩子的爱。

两个人都以理直气壮的态度拒绝处理夫妻间的嫌隙,更喜欢用孩子说事儿,因为用孩子说事儿,更冠冕堂皇——孩子是更脆弱的,你忽视我可以,但是不能忽视孩子。

但其实,每个人最不能忍受的是自己被别人忽视、蔑视。

最大的危机是夫妻作为父母分工合作系统的破裂

从女性视角很容易简单地认为:男人连基本的责任心都没有,直接把男人贬为动物层面。因为男人没有责任心,父亲的角色缺失,所以孩子得不到照顾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很多母亲抱怨:你们这些男人知道不知道我有多么辛苦?男人也会说:我养家也很辛苦。双方都抱怨对方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于是就更不愿意去理解对方,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让大家更平和地看问题,不是简单地否定和批判,批判只能带来反击,即使对方真的错了,但是也会出于面子去反抗。

所以,我们不如理智地思考一下:一个男人为什么没办法执行父亲的角色?难道单纯地是由于男人工作太忙造成的吗?

当然不是。

应试教育的问题或者工业城市化问题

在农业文明中,孩子有很多的生存技能需要从父亲那里传承,比如说木匠是祖辈传下来的,必须要服从父式教育和管理,这是农业社会的特点。但是到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孩子不再需要去父亲那儿学习,到处都可以获得知识,父亲的作用就被削弱了。

另外,应试教育导致在孩子早期、未成年前,孩子整天就是学习,母亲照顾孩子的起居,父亲和孩子的交流无从下手。还有,就是中国的家庭关系。西方国家夫妻关系是第一关系,所以丈夫和妻子对于孩子之间的距离是等同的。但中国不同,中国第一关系是亲子关系,第二关系才是夫妻关系。在亲子关系中,显然母亲对孩子更亲,本来就摇摇欲坠的父子关系,又被挤了一下。父亲进一步退居二线。

传统观念导致男人远离孩子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当中,本身父亲就不是重要的角色,“男主外女主内”是中国传统意义的家庭模式。家长制也是中国的传统,家长制就是父亲和孩子之间的这种关系,不仅仅是血缘、亲情关系,还有一种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就是父为子纲,即上下级关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父亲会不自觉地提醒自己“要保持威严”,“不能离孩子太近”,这是一条迈不过去的沟壑。

男人害怕担当父亲

从心理学角度讲,男人长大必须要期待一个重要契机,就是要摆脱对母亲的依恋,而这种摆脱的阶段对于他是痛苦、焦虑的。所以男人在潜意识里对于孩子的诞生和到来总是“悲喜交加”,男人一旦有了婚姻和孩子,他童年的焦虑和分离的痛苦会呈现出来。他会有些害怕,担心妻子有了孩子后,他又要面临分离。

对于男人影响更大的是情感,因为妻子的情感势必要转移到孩子身上去,所以丈夫会有被忽视感,这种被忽视感与他童年和母亲分离的痛苦会产生联系,等于放大了他的恐惧。因为每个人心里面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那些早期受到的创伤和痛苦恐惧,让他经常在成人的角色与孩子的角色之间转换。

男人是矛盾的动物,他既渴望爱,女人给他独一的专属;他又害怕,得到了太多的爱,又会受到束缚,没有了自由;他既想得到子嗣继承血脉,但是他又害怕孩子出生,他的爱会失去。

系统地看问题,为中国式家庭寻找出路

问题的正解是:女性需要去发展除了家庭之外,作为一个人的生活。女性的天空很大,如果单单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家庭主妇的角色。那么,她是在浪费生命。

一个男人如果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那么,他无法去面对一个核心的主题,就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情感,如何面对自己的脆弱,怎么体会家庭的甜蜜和苦恼。

父母、夫妻都要思考,到底该怎么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家庭恢复些乐趣与和谐。

猜你喜欢

丈夫家庭母亲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怎样保护丈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