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五中:立足全方位发展 打造数字化校园
2018-04-08文|
文|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发展的新背景下,作为校长,必须具备信息化领导力——基本的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化设备组织教学以及合理评价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及其效果的能力,引领和示范合理高效地使用信息化资源的能力,简言之就是使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取得应有成效的能力。
近年来,我校按照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科学化、民主化的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建设,我们把数字化学校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手段,在备课、教研、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育管理等多方面推进信息化应用,实现了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攀升。
一、完善制度抓管理——确保使用效率
1.健全制度,强化考核。要保证信息化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完善管理制度是必然途径。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电子备课室制度》《电子备课室管理员职责》《“班班通”教室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制度,明确提出学校信息化设备实行“班级具体管理、学校定期检查”的管理制度。
2.维护到位,高效工作。为了进一步建立完善信息化设备管理和使用评价制度,学校配备了3名兼职管理员,做好“班班通”设备的管理、维护以及使用记录等工作,并专门建立班级报修系统,实现报修维护“无缝隙对接”,有效提高了设备维护和使用效率。
3.过程管理,促进应用。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我校重视对教师信息化设备教学应用过程的管理,对设备的维护、软件的安装都有统一明确的要求,对教师教学中使用设备的数量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并纳入教师的学期考核,通过考核促进应用。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必须熟练使用“班班通”设备,班级专门配备使用记录手册,由学生记录、教师签字。具体考核办法是:定期检查,即每周对教师的授课进行抽查,每周对班级的使用记录表进行汇总检查,每月将使用记录情况记录在教学常规检查表上以备考核;适时评比,将检查评比纳入班级检查、教学常规检查与评比。学校坚持每周安排教师课改展示课活动,规定教师必须合理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并将使用情况纳入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激励教师积极查找资源,认真备课,设计课件和配套练习。对于教学成绩突出、能充分发挥设备资源的教师,优先推荐参加各级优质课评选和评先树优活动。考核一方面是导向,更重要的是让教师把信息化应用变成自觉行动和习惯。
二、优化培训强能力——驱动应用融合
一流的设施,如果不用的话只能是一种摆设;只有个别教师参与其中,信息化设备也只能是装潢门面的道具,缺乏生命力,信息化应用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支撑。我校按照“分类培训、全员达标、典型引领、实用为主”的思路,在做好硬件、软件及资源建设的同时,进一步立足应用,扎实高效地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1.抓全员培训。在时间上,采取固定时间集中培训和分散机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内容上,针对不同层次人员的不同需要,培训相应内容;在形式上,采取集中培训、活动培训、外出培训、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先后开展了网络教学资源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技术、电子备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微课制作等培训。目前,我校90%以上一线教师都可以比较熟练地掌握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和微课制作技术,所有骨干教师基本都能利用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手段开展多媒体、多终端、跨平台环境下的教学活动。电子白板应用已成为教师的常态和自觉行为。
2.抓重点指导。针对一部分教师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技术不熟练、课改不深入等方面的问题,我校成立了信息化应用技术指导组和课改指导组,分别由信息技术教师和骨干教师担任指导组成员。指导组根据教师反馈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教师例会上进行专题辅导,实现了教师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确保了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抓典型引领。2017的初我校开设了“专家在身边”专栏,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每月开展一次专题讲座,重点将自己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与全校教师进行分享,促进了学校名师团队的形成,更为教师搭建起了交流的平台,辐射带动了全校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
4.抓学科融合。一是实行教案学案一体化。为了解决教师备课与写教案“两张皮”的问题,我们借鉴江苏东庐中学经验,开展电子备课,将教案和学案进行整合。教研组长提前将教学任务分解给每一位教师,教师进行第一次备课,集体备课时对编写好的教学案进行研讨完善,然后主备人再次进行修改,由教研组长把关签字后交给每一位教师,教师根据本班学情进行针对性补充。教学案既是教师的教学方案,也是学生的学习方案,既可指导学生预习,也可充当学生的练习册,收到较好的效果。二是开展电子白板应用竞赛活动。坚持每学期开展教师应用电子白板课改展示活动,规定45周岁以下教师人人参与,45周岁以上教师鼓励参与,年终学校对其进行表彰。2017年元旦,我校对获奖的18名教师进行了隆重表彰。同时,在全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交互式电子白板大赛和微课制作大赛中,我校共录制电子白板课堂实录14节、微课22节,课堂实录总量名列全省第三、全市第一,我校共有8名教师获奖,其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5人。
三、拓展资源提效益——铸就源头活水
优质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应用的基本保障。我校按照“上级资源用一点、网上资源买一点、校本资源开发一点”的思路,多渠道拓宽学校的资源库。
1.用好国家、省市教育资源。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下载优质资源,结合实际进行有效整合后开展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的资源库。学校每学期收集各学科教师整合后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图文资源、视频资源和配套练习等资源建立校本资源库。在积累教学资源的过程中,目前学校已初步建立了基于电子教案和部分配套课件的教学资源库,每一位学科教师均在计算机上建立有个人文件夹,形成自己的电子备课、课件教学资源,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购买“学科网”优质资源。“学科网”是一个可以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一站式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的网站,资源丰富,质量较高。2017年春季学期,我们借用芮城三中的账号让教师进行了尝试,教师普遍反映良好。2017年秋季学期,我校与该资源网签订了三年合同,投资10000元购买其资源,将学科网资源作为有益补充,实现巨大的因特网资源库共享,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适应了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3.开发整合校本资源。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校本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一方面将教师原创、整合的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另一方面将学校中原有的一些资源,如教学设计、课件、微课、课堂实录DVD、示范课例等进行分类收集整理,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各学科资源库的初步建设,力争使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与资源配套。
四、利用网络创特色——打造智慧校园
信息技术改进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方便。
1.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校办公室建立了“芮城五中校委会微信群”,及时发布会议通知、上级精神,各科室每周发布周工作安排,积极参与讨论学校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了沟通,增强了凝聚力;教务处建立了教学常规检查公共邮箱,定期对教师的计划、总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进行网上检查,同时也为教师相互学习创造了条件;政教处建立班主任微信群,及时发布学校工作任务、政教常规检查评比结果等,既可以让班主任及时掌握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又为班主任搭建起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2.建立芮城五中微信平台。上学期,我校开通芮城五中微信平台,要求全校教师和学生家长都来关注。学校各科室定期将活动开展、评比奖励、德育之窗、安全教育、经典时文等信息发送给校办公室,审核后在平台发布,目前平台已发布信息45期。这不仅可以使师生和家长更快捷地了解学校的发展动向和对师生的要求,也搭建起了学校对外宣传的门户,收到了良好效果。
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是一场革命,它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改变了教育者的思维定势,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和教学形态。这场革命将教育引领到了一个新境界、新高度,积极参与其中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更是一种教育行为的自觉。芮城县第五中学定将克难求进,全力以赴,以提升办学质量为己任,倾力打造一个装备信息化、管理人文化、思想现代化的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