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地独立与黄热病

2018-04-06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黄热病巴拿马运河法军

1802年10月,海地(当时为法国殖民地)黑人在让·雅克·德萨林带领下,再次揭竿而起。他们几乎毫无胜算。他们以决死的心态投入战斗,祈祷上帝的帮助。

上帝真的显灵了。一场黄热病瘟疫,就在此刻爆发。

无力再战

按照正常逻辑,疾病流行时,有着更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条件的法军,感染率和死亡率应该比起义黑人低得多。事实恰恰相反。40000名如狼似虎的法军,有24000人死亡,8000人病倒,只有8000人尚能战斗。

1802年11月,法军的统帅勒克莱尔死于黄热病。

与此同时,起义的黑人,几乎没有受到黄热病的影响。

答案要从黄热病的来源说起。

非洲,号称疾病尤其传染性疾病的故乡,身在黄热病流行区,非洲黑人大多幼年时就感染过黄热病,可以获得长期免疫力。圣多明克的黑人,大部分是从非洲贩卖过来,已经具备对黄热病的免疫力。由于黄热病在非洲常年肆虐,经过一代代的自然选择,非洲黑人已经对疾病形成适应性,患病率大大下降。

法军和其他欧洲殖民者一样,从未接触过黄热病,对其完全没有抵抗力,死亡率高得惊人。

40000名法军,减员80%,并且失去统帅,已经无力再战。

1803年10月,圣多明克法军向起义军投降。剩余的八千法军,在回国途中,被英国俘虏。

1803年11月,圣多明克人民通过《独立宣言》。1804年1月1日,圣多明克正式宣告独立,并将独立后国家的名字改为“海地”,沿用至今。

血本无归

这场疾病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圣多明克是法国在美洲最富庶的殖民地,除此以外,法国在美洲的殖民地,还包括新奥尔良和路易斯安那。

勒克莱尔统帅的40000名法军,是法国在美洲的主要军事力量,由于勒克莱尔军团损失惨重,法国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保护新奥尔良和路易斯安那。此时,法国和英国之间关系紧张,战争一触即发,拿破仑不仅无力增援远在美洲的法军,更是急于筹措军费,与英国作战。拿破仑最终决定放弃美洲,全力在欧洲争霸。

1803年4月30日,法国和美国代表在巴黎签署路易斯安那购地条约,美国以8000万法郎(约1500万美元)的价格,向法国购买面积达214万多平方千米的路易斯安那。购地所涉土地面积,是今日美国国土面积的22.3%,与美国原有国土面积大致相当。购买价格大约为每平方公里7美元。

因为黄热病,美国占了法国一个天大的便宜。

还有一个大便宜在后面等着。

1879年,74岁高龄的法国人斐迪南·德·雷赛布,组织巴拿马洋际运河环球公司,试图打通一条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伟大航线,预算是6.58亿法郎。

斐迪南是苏伊士运河工程的主持者,声望如日中天。1881年开工的这个工程,最终毁了斐老爷子一辈子的声誉,险些令他遭受牢狱之灾。

巴拿马运河工程受阻,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黄热病和疟疾。有两万两千名工人染病死亡。1889年,巴拿马运河公司宣布破产,法国为此付出20亿法郎的代价(路易斯安那才卖了8000万法郎啊),令无数法国投资者血本无归。

咬牙同意

善于捡法国人便宜的美国人,再次出场,1904年以4000万美元收购法国的运河开发权。工程重开不久,被迫再次停工,停工原因很简单,85%的工人住进了医院。黄热病可怕的症状,再加上高死亡率,让美国运河工人谈“黄”色变,甚至整船的工人听到黄热病爆发的传言,便一哄而散。

幸运的是,美国已经知道黄热病的病因。

1898年爆发的美西战争,在古巴作战的美军被黄热病折磨得苦不堪言。美国政府在1900年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黄热病问题,一位名叫里德的军医,成为该委员会的主席。

此前,一位叫芬雷的古巴医生,推断黄热病可能是通过蚊子传播的。里德觉得芬雷的观点很有道理,找志愿者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最终确认黄热病确实是通过蚊子传播的。里德团队的调查同时发现,黄热病病原与细菌有着多方面的不同。后来,人们才知道,这种新型致病原的名字叫做“病毒”。

得知里德的研究成果,罗斯福总统私人医生威廉·戈格斯医生在哈瓦那展开灭蚊活动,成功地控制了黄热病疫情。1904年,戈格斯被派到运河区考察,回到华盛顿,他提出雄心勃勃的运河区近1300平方公里的灭蚊计划。虽然计划遭受不少非议,但迫于形势,美国政府最终咬牙同意这一耗资巨大的方案。

1905年,美国投入100万美元,在巴拿马运河区开展灭蚊运动,历时一年多,动用四千多人的“灭蚊部队”,使用120吨杀虫粉、300吨硫磺、600000加仑防蚊油、3000个垃圾桶、4000个水桶、1000把扫帚,布置了1200个熏蒸点,几乎将运河周围弄成一个无蚊区。

运动成果惊人。1906年11月11日,巴拿马运河出现最后一个黄热病死亡病例,疟疾也得到有效控制。

1913年10月10日,巴拿马运河竣工。

对黄热病的最后一击,是南非病毒学家马克斯·泰雷尔完成的。泰雷尔发现,通过让黄热病病毒反复感染动物,能够在保持免疫原性的同时,降低病毒毒性,获得疫苗成为可能。

1937年,泰雷尔和其同事经过反复接种培养,终于获得安全无害的黄热病疫苗,这就是沿用至今的17-D疫苗。疫苗接种后7~9天,即可产生免疫力,保持10年以上。

1940年到1947年,泰雷尔所供职的洛克菲勒基金会,生产超过2800万剂黄热病疫苗,终结了黄热病作为主要传染病的历史。1951年,泰雷尔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至此,又一种危害人类多年的疾病被征服了。

猜你喜欢

黄热病巴拿马运河法军
为什么竖中指是骂人
巴西因黄热病死亡人数上升
巴拿马运河实施临时限航措施
从疫区归国,及时防范黄热病。
卫计委:来自黄热病流行地者须有预防接种证明
输入性黄热病毒全基因测序完成
风景逶迤的巴拿马运河(下)
风景逶迤的巴拿马运河(上)
六角大楼
法军军服改革的一场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