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河市爱辉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2018-04-04魏胜利

防护林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有林地幼龄林中龄林

魏胜利

(黑龙江省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黑河市爱辉区于2002年与2013年分别进行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两次调查均按照调查规划标准:林班规划设计、样地布设、现地调查、数据采集、专项调查、内业数据统计整理、林相图绘制、成果论证等工作程序,完成了资源现状成果的汇总,现对两次森林资源调查成果进行动态变化具体分析。

1 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

黑河市爱辉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属小兴安岭山区地貌,本区山势较低,海拔在400~1 000 m,最高峰大黑山867 m。地处49°31′—50°51′ N,125°52′—127°39′ E。东邻黑龙江与俄罗斯阿穆尔州及其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相望,西接嫩江县,南联孙吴县,北邻呼玛县,边境线长184.3 km,全区总面积14 446 km2。

2 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本次调查资源可比面积为1 145 362.57 hm2。调查间隔期为11年。

2.1地类面积变化

从两期林地地类变化看:森林覆被率由71.03%增加到75.57%,增加4.54个百分点。各地类变化如下:

2.1.1各地类变化情况有林地增加52 028.23 hm2,疏林地减少1 756.85 hm2,灌木林地增加24 240.64 hm2,未成林造林地增加3 989.08 hm2,未成林封育地减少12 604.99 hm2,苗圃地增加311.96 hm2,采伐迹地减少386.96 hm2,火烧迹地减少1 942.22 hm2,其他无立木林地减少5 944.03 hm2,宜林地荒山荒地减少38 968.06 hm2,宜林沙荒地增加3.84 hm2,其他宜林地增加45.25 hm2,生产设施用地增加915.33 hm2,沼泽地减少37 728.83 hm2,其他辅助生产用地增加17 835.61 hm2,非林地减少38.00 hm2。

11年来,林地地类发生变化的面积为222 981 hm2,占其可比面积的19.5%,即有近1/5面积的地类发生了变化,变化相对比较剧烈。

表1 各地类变化表

2.1.2各地类变化原因由于本次调查和前次调查小班界线发生,因此,本文所阐述的变化原因不是以具体小班变化所统计的精确原因,是以宏观判断和森林经营理论为基础,相对客观判定得出的变化原因。

(1)有林地增加原因。有林地增加52 028 hm2,主要由前期的疏林地、未成林封育地、沼泽地、其他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经天然更新后形成;以及前期的未成林造林地达到成林年限后形成人工林。

(2)疏林地减少的原因。疏林地减少1 757 hm2,绝大多数经自然演替变化为有林地,少部分由于人为干扰变化为林辅其他用地。

(3)灌木林地增加的原因。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共增加28 230 hm2,原因主要由未成林封育地、沼泽地、其他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经天然更新后形成。

(4)未成林造林地增加的原因。未成林造林地增加3 989 hm2,主要源于近3年的人工造林面积。

(5)未成林封育地减少的原因。未成林封育地减少12 605 hm2,其原因为未成林封育地经封育和管护变为有林地、灌木林地。

(6)苗圃地增加主要是源于三站林场和河南屯林场苗圃地。

(7)宜林荒山荒地减少的原因。未成林封育地减少38 968 hm2,其减少原因为有一部分经自然演替变为有林地和灌木林地,还有部分由于人为干扰变化为林辅其他。

(8)无立木林地减少原因。无立木林地减少5 944 hm2,其减少原因为有一部分经自然演替变为有林地和灌木林地,还有部分经人为干扰变为林辅其他。

(9)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减少的原因。经自然演替和人工造林转变为有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10)沼泽地减少的原因。沼泽地减少37 729 hm2,其减少原因主要为经自然演替变化为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部分经人为干扰转变为林辅其他等其他地类。

(11)林辅其他增加的原因。林辅其他增加17 836 hm2,主要原因为规程修改部分难利用地统计到该地类,以及部分地类经人为干扰形成林辅其他。

2.1.3变化的趋势经两期调查数据对比,爱辉区林地地类变化,总体趋势为正向变化(正向演替)强于逆向变化(逆向演替),地类等级高的有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积均有较大的增幅。

2.2森林蓄积变化

2.2.1蓄积变化分析活立木总蓄积由2002年的46 963 891.69 m3增加到2013年的52 831 973 m3,增加5 868 081 m3。其中:林分蓄积增加了9 595 893 m3,单位蓄积由2002年52 m3hm-2增长到59.9 m3hm-2,净增7.9 m3hm-2;疏林地减少10 209 m3,单位蓄积由2002年10.7 m3hm-2增长到12.2 m3hm-2,净增1.5 m3hm-2;散生木蓄积减少3 717 603 m3。

2.2.2变化原因分析

(1)有林地蓄积增长原因。一是有林地增加5万多hm2;二是龄组变化部分散生木蓄积进入林分蓄积;三是林分自然生长,单位蓄积增加。

(2)疏林地蓄积减少原因。主要原因为疏林地面积减少。

(3)散生木蓄积减少原因。一是2002年较2013年幼龄林和中龄林面积减少80 948 hm2,其中大部分进入近熟林,使散生木转变为林木,其蓄积也变化为有林地蓄积,因此导致散生木减少;二是近年来随着森林培育力度加大,部分散生木(霸王树)被清理,导致散生木蓄积下降;三是自然消耗,散生木在林木中为上层大径林木多为过熟,经11年的变化,由于虫害、火灾等导致死亡。

2.3各龄组面积蓄积变化

2.3.1林分按龄组面积动态变化合理的森林龄组结构,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是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基本条件。通过11年的经营,各龄组面积变化如下:幼龄林减少130 556.86 hm2;中龄林增加49 608.43 hm2;近熟林增加133 124.64 hm2;成熟林增加9 099.69 hm2;过熟林减少8 788.81 hm2。可以看出:森林龄组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按照森林经理收获调整的原理,要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以林场或林业局为单位合理的森林面积龄组结构是: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各占1/4。从表中可以看出,2002年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的面积比是9.3∶20.0∶1.0∶2.0。现在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的面积比是2.1∶11.0∶3.1∶1.0。经过11年的生产经营活动,幼、中龄林面积比例减少,近熟林面积比例增加,成过熟林面积比例减少。这主要是由于《操作细则》中龄组界定标准发生变化,即原来部分中龄林被划为近熟林。

2.3.2 林分按龄组蓄积动态变化有林地蓄积由2002年的42 214 265 m3增加到2013年的51 810 158 m3,十一年间增加9 595 893 m3。单位蓄积则由2002年的51.95 m3增加到59.90 m3,十一年间增加7.94 m3。各龄组蓄积变化如下:幼龄林减少5 464 331 m3;中龄林增加5 155 900 m3;近熟林增加9 678 394 m3;成熟林增加657 302 m3;过熟林减少431 371 m3。按照可持续经营,合理的森林蓄积龄组结构是: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的蓄积比为1.0∶3.0∶6.0∶10.0。从表中可以看出:2002年各龄组蓄积结构是3.9∶13.9∶1.0∶1.8,2013年各龄组蓄积结构是1.0∶13.7∶4.8∶1.6。通过11年的生产活动,近熟林比例增加,幼龄林比例减少,中龄林、成过熟林比例变化不大。比例仍然不尽合理,只有合理的经营利用森林资源才能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经营。

3 动态变化特点分析

3.1有林地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

有林地增加52 028 hm2,增加6.4%。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71.03%提高到2013年的75.57%,增加4.54个百分点。

3.2林分质量有所提高,总蓄积和单位蓄积双增加

活立木总蓄积由46 963 892 m3增加到52 831 973 m3,活立木总蓄积增加了5 868 081 m3,增加12.5%,年均增加533 462 m3,林分单位蓄积增加7.9 m3hm-2。

3.3林分龄组结构虽然不尽合理,但以形成向合理转变的趋势

2002年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的面积比是9.3:20.0∶1.0∶2.0。

2013年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的面积比是2.1∶11.0∶3.1∶1.0。

幼龄林和中龄林所占比例正逐步降低,近成过熟林等龄组比例有所增加。

参考文献:

[1] DB23/T 1250-2008.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S].黑龙江省技术质量监督局发布,2008 :1-3

[2] 《黑龙江森林》编辑委员会.黑龙江森林[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12-14

猜你喜欢

有林地幼龄林中龄林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有林地资源分析
宁安市国有林场有林地林分因子调查分析
新时期森林抚育经营技术与措施
林业发展中的幼龄抚育对策探讨
米槠中龄林施肥试验研究
抚育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测树因子的影响
林业幼龄林抚育现状与管理措施
北安市缸窑林场资源现状
马尾松中龄林采脂效益分析
中幼龄林抚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