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评价视角下院校项目全流程要素管理浅析
2018-04-04彭文辉于化鹏
彭文辉,于化鹏
(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山东 青岛 266199; 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北京 100010)
0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领域的竞争,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国家经济进步和社会高速发展,变成了我国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在科研院校,此问题尤为突出。院校作为科研发展的重要基地,是科技成果产生的主要摇篮,是国家加强和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1-4]。高校科研发展水平主要通过科研项目立项的数量及成果的质量和转化体现,因此,项目、成果转化率等指标集中反映了高校的整体科研实力,同时也反映了院校的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导致科研成果往往只停留在纸面上,无法将其转化为具有真正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成果[5-10]。因此,本文结合院校科研管理实际,从如何提高项目信息的时效性、建立项目全流程要素管理模式和切实可行的运作机制,从而形成项目各阶段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科学评估体系,以达到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目的出发,进行研究,这也是当前我国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创新战略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强与深入研究的课题。
1 科研管理工作存在问题阐述
目前,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一般归属于科研单位,如科研部、科技局、科研处等。通过行政管理的方式直接对校内的院系、所直接管理,如图1所示。从技术活动过程角度看,院校的科研管理主要解决的是在知识生产阶段的基础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在管理对象上,存在重项目负责人、轻团队协作的问题
图1 当前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流程Fig 1.The work flow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at pres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这个问题表现在诸如项目立项申报、成果转化阶段,科研管理工作往往更多地重视项目负责人的学术水平和成就。同时,也忽略了项目其他成员在项目工作中的表现与参与度,主要集中在职称晋升、绩效评比等环节中。这种过于关注项目负责人而忽略了项目成员参与度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成员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不利于科研项目的开展[6-8]。
(2) 在成果管理上,存在重项目成果形式、轻成果转化与应用
现在比较流行的科研运行体制,大多是以科研单位承担的项目多少做为评价其科研能力的指标,因此,项目申请与立项工作成了科研单位的工作重心,从而导致管理主体与科研主体都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一方面,在科研项目申报、研究过程中,只考虑科研成果数量和是否立项结题,而忽略了成果转化与应用能够产生的社会价值与效益,对科研成果最终能否转化不够重视;或者因重理论轻实践而缺乏必要的应用研究,忽略了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另一方面,由于科研工作后期疏忽管理,使得一些科研项目不能按期完成或完成的项目质量不高[6,8,10]。
(3) 在评价管理上,存在缺乏专业的成果评价机制
一直以来,院校科研项目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形成有效的标准化评价体系,大部分情况下只注重项目承担者是否按照申报要求发表了论文,而对成果的质量和创新性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这种科研评价方式不利于保护那些对科研真正有创新想法的研究人员的积极性[7-8]。
(4) 在管理模式上,存在重目标轻过程的现象
当前我国院校科研项目管理较多采用的是目标管理的模式,往往表现在以科研项目结题为目标,科研管理部门则充当了下达通知、上报材料的角色,对所在院校教师参与的科研项目的过程缺少管理,没有形成对项目研究过程的一种动态监督机制。同时,科研项目在管理中还存在条块分割严重、中间环节管理脱节、职责不清等混乱现象,缺乏对项目全过程的管理意识,从而导致很多项目申报不成功或者申报下来后不能正常结题,同时,抵御风险的意识在科研项目的实施中体现严重不足。由于科研管理单位在计划中对结果的不确定未能充分认识或者监管力度不够,有的项目直到最后的验收阶段才发现根本无法实施,特别是重大项目,发生这种情况的影响难以估量,甚至将严重影响科研成果和院校的声誉[8-11]。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科研的投入逐渐加大,目前传统的院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国家知识产权创新战略新形势下对科研迅速发展的要求。
2 构建科研项目全流程要素管理机制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的标准化发展状况也已经成为反映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把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放在标准化水平上。而科技标准化评价,依据的是国家标准GB/T22900-2009《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以下简称《通则》)进行的科技评价[17-19]。该标准中标准化评价指标包括工作分解结构(WBS)/工作分解单元(WBE)、质量成本控制(QCD)、技术创新水平(TIL)、技术就绪水平(TRL)、技术增加值(TVA)、206标准数据格式(TME)以及技术报表(TVA Statement)等[17]。
在国家知识产权创新战略背景下,院校科研成果的产生、转化过程中,参与的主体不仅包括院校的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还涉及众多参与方。同时,各参与方因其角色定位参与程度等不同,还涉及法律、财务、管理等复杂的程序[3,8,12]。因此,如何搭建一个包含官产学研和成果转化的闭环机制,实现科研项目全流程要素管理的综合信息平台,将标准化评价引入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全流程非常有必要[2,12-13]。
2.1 科研项目全流程要素分析
科研项目全流程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能力要素、技术成果管理、知识产权分析和专利运营等要素。其中,人力资源能力要素又分为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项目团队等要素,下面将对诸要素进行展开分析。
2.1.1人力资源的能力要素
(1) 科研管理人员
对于院校来而言,科研管理人员是进行科研滚里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而要发挥院校内部科研管理人员的优势,可以通过开展培训、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增强相关政策信息获取及政策解读、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等的认识等方面的工作,明确这些科研管理人员在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流程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14]。
(2) 科研项目团队
科研项目团队是科研项目的具体执行者,科研项目团队必须对项目的可交付成果以及所需要进行的工作达成共识。
在科研项目团队协作方面,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管理问题。一是项目的范围管理。目前院校科在研项目管理中,对项目范围的管理往往比较薄弱。一般的中小项目并没有书面的范围管理文件,往往会产生在科研项目研究中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发生更改,导致结题时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由于院校对项目负责人没有“完不成追责”的制度,所以在院校的科研项目中会出现推迟和无法完成[6-8,15]。二是项目的时间管理。随着国家知识产权创新战略战略对院校科研领域要求的不断提高,院校科研也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因而需要将项目时间管理纳入院校的科研项目的管理领域。目前,可以依靠一些计算机软件帮助科研管理人员完成这项工作[12,13,16]。
2.1.2技术成果管理
院校专利管理的目标为建立一套与专利制度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相适应的、符合院校科研规律和特点的管理体系,以达到防止院校知识产权流失、促进院校科研成果的有效利用[4,14,20]。
院校科研管理机构可定期对教师、科研人员和各类学生进行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并结合具体案例普及专利保护常识;另外,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在全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课程,可以充分使用网络、微课等多种方式,使广大师生增强防范意识,并增强在在实际的科研活动中学会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的能力。其次,就是要建全专利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产权管理[14,20]。
2.1.3知识产权分析
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核心内容,其拥有量和专利的质量是衡量院校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专利质量也影响着专利转化的效率,需要采取全过程的管理来提高专利质量[4,5,14]。
(1) 专利总体、分布、优势科技领域分析
通过对院校专利申请的总体情况、分布情况、优势科技领域、专利保护情况以及专利技术的生命周期情况进行分析,揭示院校科技创新的特色、优势和潜力,掌握科技创新态势,了解院校科学研究的优势区、弱势区和空白区并提出创新发展策略,以便进一步发掘院校科技创新的潜力,提升院校科技创新能力。
(2) 情报服务
收集、整理、筛选各级科研项目等政策信息及先进技术信息;通过院校科研综合信息平台数据共享,向校内可能相关的教职工发布、推荐相关信息。
2.1.4专利运营
院校专利运营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1) 围绕重大核心技术和科研项目培育优质专利。在项目研发的同时,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重点项目,制定专利计划、开展专利布局并申请相关专利,重点是发明专利。
2) 在申请专利的同时即制定专利成果转化计划,开展专利转让或许可工作。
3) 对重要专利开展价值分析,分别从法律、技术、经济和专利自身视角对专利价值进行界定。通过专利价值分析,有目的、有针对性、有目标地寻找许可对象,充分发挥专利的商业价值。
4) 建立院校研究机构专职专利转移中心或知识产权办公室,专职开展专利价值分析、专利转让和许可工作,通过政产学研合作及时进行专利的许可与转让;利用综合平台,及时发布最新的研发成果和专利技术。
2.2 科研项目全流程要素管理流程
将所做分析应用于项目管理中,图2给出了引入标准化评价后科研项目全流程要素管理的工作流程图。
由图2和图1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引入标准化评价之后的科研管理工作流程中更多的参与了科研成果转化,管理重心后移,同科研项目承担方共同完成科研项目的申报、实施、结题、成果转化的整个流程。
2) 通过将标准化评价的详细指标应用到科研项目前期储备、项目论证阶段、立项阶段、设计阶段、研制阶段、结题阶段、成果转化全流程中,能够定量化评估项目各阶段各子项管理工作。
3) 通过将项目管理进行模块化细分,使得项目参与各方在全流程中职责清晰,同时在综合信息平台的支持下,能够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图2 引入标准化评价后科研项目全流程要素管理流程Fig.2 The whole process factor management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standardized evaluation
4) 标准化评价的引入大大降低了主观因素,由专家评审制向专家咨询制进行了过渡,做到有数据、有凭据、有证据。
3 结论
在当前国家知识产权创新战略背景下,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急需进行改进,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所肩负的任务。通过引入标准化评价方法对科研项目全流程要素进行优化,并构建新的管理工作流程,在综合信息平台支撑下建立起科学的科研管理系统,能够大大加强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明确相应机构的功能定位以及强化知识产权申请、运营权责。同时,借助便捷的综合信息平台,研究完善人员考核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1] 张武军, 翟艳红, 任燕, 等. 军民融合中的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28(23).ZHANG Wu-jun, ZHAI Yan-hong, REN Yan, et al.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the University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 [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countermeasures,2011,28 (23).
[2] 顾洪, 殷学平, 朱杰, 等. 军队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管理和环境建设[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2(4):335-336.GU Hong, YIN Xue-ping, ZHU Jie, et al. If the bright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PLA [J].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2002(4):335-336.
[3] 贺飞, 姚卫浩. 美国高校技术转移活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高校科技, 2015(7):60-63.HE Fei, YAO Wei-hao. American Colleg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ctivit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J].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7):60-63.
[4] 王林. 加强院校知识产权保护[J]. 科技与管理, 2007, 9(6):124-126.WANG Lin.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7, 9(6):124-126.
[5] 尹晓兵. 转型期高校知识产权状况剖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 创新科技, 2016(4):18-21.YIN Xiao-bing.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ransition period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J]. 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4):18-21.
[6] 张浩斌.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师, 2016(5):168-169.ZHANG Hao-bi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Economist, 2016(5):168-169.
[7] 张文津.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148-149.ZHANG Wen-jin. Research on the Mai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Universities[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16(14):148-149.
[8] 刘文娜. 激励理论视域下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6, 30(2):52-56.LIU Wen-na.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entive theory [J].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16, 30(2):52-56.
[9] 朱渝. 试论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J].中国高校科技,2015(8):28-29.ZHU Yu. On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8):28-29.
[10] 朱德林. 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瓶颈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4(11).ZHU De-lin. The bottleneck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 Guangxi social science,2014(11).
[11] 王亚玲. 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2(4):57-62.WANG Ya-ling.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 Journal of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2, 32(4):57-62.
[12] 王迎霞, 沈富可. 信息化成就高校科研项目无边界管理[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7):4-6.WANG Ying-xia, SHEN Fu-ke. Informatization achievement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free border management [J]. China education information, 2012(7):4-6.
[13] 王蕊. 国外知识产权管理网站对我国的借鉴作用[J].现代情报, 2004, 24(9):20-23.WANG Rui. The reference of foreign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website to our country [J]. Modern intelligence, 2004, 24(9):20-23.
[14] 袁琼清, 李振, 曹德斌. 军队院校国防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初探[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4, 37(3):108-110.YUAN Qiong-qing, LI Zhen, CAO De-bin.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alents in national defense [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4, 37(3):108-110.
[15] 乔玉婷, 鲍庆龙, 曾立.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绩效评估及影响因子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15):120-124.QIAO Yu-ting, BAO Qing-long, ZENG Li.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 Case Study of Changzhutan Distric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5(15):120-124.
[16] 王晓军, 孙路阳, 卢慧聪,等.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与科研管理信息化[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4(6):459-460.WANG Xiao-jun, SUN Lu-yang, LU Hui-cong, et al. Information on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 Journal of Jilin Medical College, 2014(6):459-460.
[17] 何小敏. 科技标准化评价简介[J].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5, 11(1):72-77.HE Xiao-min.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J]. High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ization,2015, 11(1):72-77.
[18] 俞立平, 武夷山. 科技评价中标准化方法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1, 27(9):66-71.YU Li-ping, WU Yi-shan.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standardization methods on evaluation results in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 Moder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1, 27(9):66-71.
[19] 杨锋, 王益谊, 王金玉. 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研究综述[J]. 标准科学, 2008(12):25-29.YANG Feng, WANG Jin-yu. Summary of research on standardization evaluation [J]. Modernization,2008(12):25-29.
[20] 冯逸飞, 顾正勇, 刘豪. 军队院校教育中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5):459-459.FENG Yi-fei, GU Zheng-yong, LIU Hao. The cultiv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wareness in college education [J]. Liberation Army Management magazine,2015(5):459-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