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奈洛尔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机制的实验研究

2018-04-03徐永飞武海龙赵哲媛石英光

中国美容医学 2018年2期

徐永飞 武海龙 赵哲媛 石英光

[摘要]目的:探讨普奈洛尔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瘢痕疙瘩患者病理组织,分离培养,获取成纤维细胞,并分别于含有普萘洛尔的培养基(实验组)和单纯培养基(对照组)中进行培养,应用CCK-8法检测两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酶标仪检测450-630nm的吸光度值。结果:实验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能力明显受到抑制,且吸光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可明显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为整形外科中瘢痕疙瘩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普萘洛尔;生长曲线

[中图分类号]R61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8)02-0091-03

瘢痕疙瘩常继发于皮肤伤口的不良愈合,不仅影响美观,常可伴发局部感觉异常,严重者甚至可形成局部破溃,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普萘洛尔常用于整形外科中血管瘤的治疗,其在抑制血管瘤侵袭性生长方面,疗效显著。基于此,DE Mesquita CJ曾大胆假设将普萘洛尔应用于瘢痕疙瘩的治疗,并做了大量的临床实验。本研究主要从普萘洛尔对瘢痕疙瘩的生物学特性方面出发,明确其影响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药品及试剂:盐酸普萘洛尔片(东北制药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P1021682),PBS液,0.075%Ⅱ型胶原酶,10%FBS,低糖DMEM,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青链霉素,0.25%胰蛋白酶,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PBS溶液。

1.2瘢痕疙瘩组织:瘢痕疙瘩组织来源于本院整形外科瘢痕疙瘩切除患者,并经病理证实,且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患者6个月内病变组织无破溃、感染及癌变等;②患者6个月内未口服抗瘢痕药物或激素类药物;③患者6个月内未接受放射治疗;④无精神性疾病及相关器质性疾病者。

2方法

2.1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制备:用PBS液冲洗所获取的脂肪组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取脂肪颗粒,过滤上清液及未消化的脂肪组织,并放入离心机中以1200r/min离心10min,得到单核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104个细胞/ml,进行培养,获取所取种子细胞,并进行免疫鉴定。

2.2实验分组:根据培养基不同,将实验分为2组,实验组为含有50ng/L普萘洛尔的培养基;对照组为单纯培养基。将获取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别放入两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48h后,两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0ul的CCK-8液,继续培养24h。

2.3检测指标:使用酶标仪检测两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50~630nm的吸光度值,吸光度值越高,表明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越强;并连续检测其7d生长曲线,从而明确普萘洛尔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

2.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鉴定结果: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可见瘢痕成纤维细胞表面标记物CD73、CD90及CD105均为阳性,表达率较高,说明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特性。结果见图1。

3.2一般形态学观察:实验组细胞数目较少,体积较小,排列疏松,呈梭形或长方形,核小,轮廓清晰;对照组细胞数目较多,体积较大,排列紧密,呈突出的纺锤形或星形扁平细胞,核大,轮廓清晰。

3.3两组瘢痕成纤维细胞吸光度值检测结果:实验组瘢痕成纤维细胞吸光度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较差。见表1。

3.4两组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两组细胞总体生长趋势大致相同,第1~2天生长缓慢,第3~4天生长迅速,第5天达到高峰,第6~7天相对平稳,形成一个平台期。实验组细胞生长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见图2。

4讨论

瘢痕疙瘩与普通瘢痕不同,常突出于体表,且不稳定,不仅影响美观,甚至局部可出现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影响工作和休息,其无法自行消失,长期存在可发生破溃,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外学者比较认可的发病机制是组织细胞的功能异常,即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成纤维细胞是瘢痕疙瘩发生的始动细胞,也是形成肉芽组织、合成胶原等细胞外基质、进行伤口重塑的重要细胞,它通过活化、增殖、合成胶原来修复创面,可一旦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发生异常将导致瘢痕疙瘩的形成。瘢痕疙瘩的治疗是临床上的难题,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差,临床上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有手术切除、放疗、局部注射药物、激光治疗、压力疗法以及联合治疗等,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联合疗法的效果较单一疗法好。目前瘢痕内注射药物在治疗瘢痕疙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对于瘢痕疙瘩,早期干预,使瘢痕疙瘩丧失生长的始动力,尤为重要。

普萘洛尔最早应用于整形外科中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关,研究发现,普萘洛尔作为常用的β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胶原蛋白形成、抗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通过竞争性抑制TGF-β、受体,从而抑制了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减少胶原分泌,达到抗纤维化的效果。

本研究探讨了普耐洛尔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从而抑制瘢痕疙瘩生长,实验标本来源于本院瘢痕疙瘩患者,并经病理证实,采用中性蛋白酶消化分离瘢痕表皮细胞,避免表皮细胞对实验结果带来干扰,进一步传代培养,将所获得的种子细胞应用其特异性标志物进行鉴定,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将含有50ng/L普萘洛尔的培养基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用单纯培养基,通过绘制两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并测定第1~7天吸光度值来反应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長能力,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均呈S形生长,但实验组细胞生长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吸光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普萘洛尔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从而抑制瘢痕疙瘩的生长及其纤维化,为临床上瘢痕疙瘩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方向,但本研究仅仅通过细胞方面的基础研究提供理论支持,要全面应用于临床,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实验研究。

[收稿日期]2017-09-27 [修回日期]2017-11-20

编辑/朱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