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染病防控视角下对《“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的解读与思考

2018-04-03陶芳芳张玉成顾宝柯吴寰宇

上海预防医学 2018年1期

陶芳芳 张玉成 顾宝柯 吴寰宇

摘要: 《“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于2017年9月正式发布,该文通过分析上海市传染病疫情形势和发展趋势,从优化监测体系,完善综合预警系统,建设重大公共卫生设施,规范预防接种管理和强化传染病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在进一步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构建健康环境的同时,促进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推进健康科技,从而为维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社会经济正常有序运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健康中国2030;健康上海2030;传染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28/j.cnki.sjpm.2018.18568

引用格式:陶芳芳,张玉成,顾宝柯,等.传染病防控视角下对《“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的解读与思考[J].上海预防医学,2018,30(1):21-25.

Elaboration and consideration on “Healthy Shanghai 2030” planning in the perspectiv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AO Fang-fang,ZHANG Yu-cheng,GU Bao-ke,WU Huan-yu(Shanghai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hanghai 200336,China)

Abstract: The “Healthy Shanghai 2030” planning was officially released in September 2017.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related contents concerned with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Healthy Shanghai 2030” planning,and analyzes th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Shanghai City.It further optimizes health services from the optimization of monitoring system,improves the comprehensive early warning system,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health facilities,standardizes the management of vaccination and strengthen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builds healthy environment by improving public health security system,and promotes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train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recommendation provides the necessary support for maintaining the public health security,improving the health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residents.

Keywords:Healthy China 2030;Healthy Shanghai 2030;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7年9月27日,《“健康上海2030”規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发布,成为指导未来15年上海市健康领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纲要是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框架下制定的一份地方性发展规划,既体现国家的总体原则和要求,也是具有上海特色、符合健康城市要求的中长期发展纲要[1]。《规划纲要》以习总书记提出“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促进公平、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 发展健康产业”五位一体为战略举措[2],通过一系列支撑与保障措施,旨在实现2030年健康上海的愿景。《规划纲要》围绕“健康”主题,更加重视“全面”,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关注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更加重视“参与”,从“治病”转向“防病”,鼓励民众共建共享;更加重视“公平”,关注全人群、全周期健康,提升服务质量与保障水平[3]。基于这样的考虑,它贯穿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同时对防控传染病这一严重危害居民身心健康、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阅读《规划纲要》,分析本市传染病的形势和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促进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为维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社会经济正常有序运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1 上海市传染病疫情形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上海市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传染病位列上海市居民死因顺位首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排名逐渐下降。2012至2015年,传染病及寄生虫病位列我市居民死因顺位第8位,2016年则进一步下降到第9位;平均期望寿命从50年代的64.68岁增加到2016年的83.13岁。本市传染病发病率从20世纪50年代每十万人几千,下降到2016年的每十万人160左右。本市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及卡介苗等接种率均超过99%,使得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均得到有效控制,有些传染病经过疫苗及时、足量、全面接种后都已消灭,如天花、脊髓灰质炎和白喉等[4]。

尽管如此,上海传染病防控形势仍舊严峻。传统传染病威胁持续存在,慢性传染病如肺结核的流行,性病发病水平的高居不下,一些少见传染病的死灰复燃,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近年来几乎每一至两年就有1 ~2种新发传染病出现,如2013年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作为我国特大型城市,2016年底上海市常住人口近2420万,密集的人口为传染病的流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便捷的交通,频繁的交往,加剧了传染病跨国界和跨区域传播风险。此外,受人口流动、气候变化、全球化进程加剧的影响,传染病防控的复杂性日益增加。传染病发生后,若流行条件具备,疫源地会“连锁反应”般地相继发生,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健康带来危害,所以传染病的控制是公共卫生的首要任务[5]。因此,如何有效防控传染病,仍是上海市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针对本市传染病疫情形势,《规划纲要》在“优化健康服务、建设健康环境”两项战略举措以及“支撑与保障措施”方面,均对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 加强和提高传染病监测和管理,强化传染病防控

健康服务是包括健康促进、预防、医疗、康复在内的全民健康覆盖。通过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的防控,以期在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方面进一步优化健康服务[6]。

2.1 优化监测体系,完善综合预警系统

《规划纲要》指出,要“优化传染病和相关环境因素等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基于病例报告、症状监测、药物销售、学校缺课等综合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是传染病防控的基础。目前已建立了覆盖上海市全部法定传染病病种及水痘、军团菌、病媒生物在内的监测系统。同时,针对幼托、养老、医疗等特殊机构的消毒质量开展监测,覆盖2000多个传染病监测点,形成监测点、区和市疾控中心的三级传染病监测网络。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根据疫情严重程度,由三级防控网络进行不同级别的疫情响应。2012年起,上海市探索建立以腹泻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代表的综合监测体系,建立能够覆盖大多数病原体的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腹泻症候群的“症状-疾病诊断-病原体监测和检测”的主动监测网络和体系。此外,上海市还先后在托幼机构、中小学校探索建立了以发热症状、上呼吸道症状、腹泻症状、皮疹症状为主的缺勤缺课症状监测信息系统[7]。要进一步优化传染病监测体系,完善综合预警系统,实现对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而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与发展。

2.2 重大公共卫生设施建设

完善传染病病原综合检测平台和病原微生物网络实验室体系,建成菌毒种保藏中心、公共卫生生物样品库、感染性动物实验室基地、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重大公共卫生设施,从而为识别造成传染病流行的病原体、追踪流行情况、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等方面提供科学支撑,从而使传染病防控工作更加高效化、专业化。

2.3 规范预防接种管理

维持高水平的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加强老年人、医务人员、动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等特殊人群免疫预防,建立免疫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2017年,上海市下发了新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对部分疫苗接种程序进行了调整,儿童水痘疫苗接种剂次改为2剂。目前,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疫苗种类有11种,预防12种疾病,由政府免费提供。近年来,本市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持续达99%以上。自2013年起,开始为本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预防因肺炎球菌感染引起的肺炎。预防传染病的实践证明,高效的主动免疫制剂、科学的接种程序和组织有序的高质量接种是控制相应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见效快、效果好、花钱少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通过规范免疫接种,从而有效保护易感人群免受传染病的侵袭,将传染病控制在较低水平。

2.4 强化传染病防控

2015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峰会上批准通过了“2030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涵盖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子目标。其中,“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消除艾滋病、结核病、疟疾和被忽视的热带疾病等流行,抗击肝炎、水传播疾病和其他疾病。[8]” 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传染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在《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对传染病这一顽固和新出现的健康问题进一步关注。

近5年来,梅毒、淋病、肺结核、猩红热和病毒性肝炎始终位于本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率的前五位。肺结核、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一直是本市近年来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时有发生。由于近年气候变化,蚊虫活动频繁,2014年广东省发生登革热疫情暴发,2017年在浙江杭州和山东济宁出现登革热本地感染疫情,2017年9月上海市也首次报告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在传统传染病尚未消除的同时,世界范围内新发和再现传染病不断出现。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等疾病在全球多个国家流行,使上海市面临输入性传染病的严重威胁。面对防控新形势,上海市需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有效应对手足口病、登革热、麻疹、猩红热等重点传染病。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积极防范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症、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等新发和输入性突发传染病,强化人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的源头治理。继续巩固消除血吸虫病、疟疾和淋巴丝虫病的成果。

因此,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是优化健康服务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中之重。

3 健全公共卫生安全体系是建设健康环境的有力保障

《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健康环境,不仅包含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构建安全的食品药品环境,还要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3.1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完善应急指挥系统,加强各部门即时应急联动,在疾病预防控制等领域建立公共卫生“特种兵”制度、强化突发大规模疫情应急处置和传染病患者综合救治能力。

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疫情首先出現在墨西哥和美国,随后迅速蔓延至世界多国。世界卫生组织于当年6月11日宣布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2009年5月25日,上海市首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至2010年4月30日,全市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3600多例。疫情初期,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随后发展为以本土病例为主。在疫情的早期阶段,采取了“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的控制策略;到了当年7月份,防控策略调整为“减少二代病例,严防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应对疫情变化”。通过部门间合作,联防联控,口岸检疫,隔离传染源,积极治疗感染者,对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观察,终末消毒及预防性消毒,疫苗接种等综合措施,成功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进一步发展。2009年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经验告诉我们:部门合作,联防联控,综合防控措施是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有效策略。

3.2 健全口岸公共卫生体系

上海市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内外人员流动、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大量的流动人口,以及较快的流动速度,给上海市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发生在万里之遥的传染病疫情,可随国际航班快速突破地域限制,蔓延至中国。2014年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2015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以及2016年的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疫情的大范围扩散,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面对有可能出现的输入性疫情,上海市及时制定有效防控措施,迅速做出应对,成功控制了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在境内的出现。尽管如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仍源源不断地出现,对上海市传染病快速识别、防控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通过推进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建立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落实口岸疫情联合防控等措施,以期进一步完善上海市传染病防控体系,从而及时发现、处置新发及输入性传染病。

通过提高上海市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健全口岸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在全市营造健康环境。

4 人才培养和创新是推进健康科技的支撑

2003年,在全国经历了非典疫情之后,面对新形势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要求,上海市率先推出了《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规划、主要任务及具体措施。经过四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建设,上海市建立了流行病学、传染病学与卫生微生物学等一系列重点学科。同时,上海市积极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选派优秀人才前往国内外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进修学习,开展科研交流合作。通过上述人才培养机制,为传染病防控工作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根据近年来上海市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成果与需求,第四轮“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到2017年年末,实现疾病监测综合灵敏,风险预警精准科学,应急应对处置立体高效。通过推进公共卫生病原微生物网络实验室建设,建立全市疾控机构和综合性医疗机构的网络实验室体系,以新发传染病为切入点,优化传染病综合监测体系,完善疫情风险研判和预警工具,提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发展新型疫苗等医学前沿技术,加快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建成比较完善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为推进健康科技提供技术与制度支撑。

5 结语

《“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从优化健康服务、建设健康环境两项战略举措出发,对上海市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上海市传染病防控工作应该在总结近几十年主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施控制急性传染病,降低发病和死亡,防止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进一步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大力推广免疫接种,健全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与生命质量,提升全体市民幸福感,全面落实“健康上海2030”。

参考文献

[1]胡善联.“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之我见[J].卫生经济研究,2017(6):3-6.

[2]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6).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3]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网.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出台的《“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相关情况[EB/OL].(2017-10-10).http://www.wsjsw.gov.cn/wsj/n422/n424/u1ai 142211.html.

[4]黄雨舜.上海市传染病控制的回顾与前景[J].上海预防医学,1996,8(1):10-12.

[5]张胜年.新世纪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策略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01,13(1):3-5.

[6]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征求《“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EB/OL].(2017-04-01).http://www.wsjsw.gov.cn/wsj/n422/n428/ u1ai140338.html.

[7]吴寰宇,宫霄欢,陶芳芳,等.上海市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践和思考[J].上海预防医学,2016,28(10):677-681,745.

[8]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7个目标改变我们的世界[EB/OL].(2017-10-01).http://www.un.org/sustainable development/zh/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