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期间不为人知的四个“首次”
2018-04-03
首次组建的舰艇水兵仪仗队
1985年5月,舰艇还在某船厂检修,为出访作准备。根据出访任务要求,要从两舰选拔素质过硬,形象良好的水兵组建仪仗队。为此,舰上还专门成立了水兵仪仗训练队,这也是中国海军第一支由出访舰艇水兵组建而成的仪仗队。
仪仗队队员共有24名,队员使用的是56式半自动步枪,队长佩戴54式手枪。在队长薛亦成的带领下,队员们每天8小时练习队列、举枪等动作,4个多月风雨无阻。
在出访接待外宾中,第一次亮相的中国海军舰艇水兵仪仗队,每到一国,精神振奋,一丝不苟地执行外事礼仪任务。他们用整齐划一、严整军威和良好的素质,赢得了来访外宾、外国友人和编队官兵的一致称赞。
首次组建舰艇水兵礼炮队
鸣放礼炮的礼节源于400多年前的英国。为向对方表示没有敌意,把炮膛内的炮弹击发射出,后成为礼仪,沿袭至今。
海军礼炮在海军对外交往中,其鸣放规格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21响,海军元帅19响,海军上将17响,海军中将15响,海军少将13响,海军准将11响。需要说明的是,军舰出访代表的是国家,可鸣放21响国宾礼炮。
在组建仪仗队的同时,出访筹备组也考虑到了编队鸣放礼炮的需求,提出在132舰前57毫米舰炮平台加装2门礼炮,1门备用礼炮。这在当时的051型驱逐舰上,也是首次。此前海军各单位虽也鸣放过礼炮,但都不是采用专门加装专用礼炮的方式。
这次出访用的礼炮是由45毫米迫击炮改装而成。当时东海舰队司令部办公室曾多次组织4306厂有关人员登上来访的外国军舰,学习调研外军舰载礼炮的结构和使用,为我海军第一门舰用礼炮的制作奠定了基础。1985年8月22日上午,吴淞靶场进行了礼炮的试放,证明了该型礼炮的可靠性。
1985年10月25日,以高炮分队长胡顺兴为炮长,高炮班长刘雪成为装填手的礼炮队正式成立。虽然只有2人,但是他们的训练标准可一点不含糊。懂行的人都清楚,鸣放礼炮有4条规矩:响数绝对不能错;响声间隔要均匀;鸣放必须与国歌同步;礼炮兵动作干脆利索,形象气质良好。
为了达到这样的标准,一场不为人知的努力开始了。开栓、拿弹、装填、击发4个动作,6秒完成。每天训练不小于1个小时训练,卡秒计时。基本动作熟练后,再将动作分解,进一步规范到秒,与国歌奏放做到完全同步。
此次访问,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访问时,2次正式鸣响礼炮,2人配合干脆利索、毫秒不差,展示出了中国礼炮的友好与威严。
首次组建军舰军乐队
出访编队在组建军舰水兵仪仗队的同时,还组织了中国海军的第一支水兵军乐队。这支队伍是由舰队政治部文工团王树礼为队长、应炳根为教员,加上舰艇上多位水兵临时组成的。
由于队员们没有专门的音乐知识,不要说五线谱,大多连简谱也不认识。好在两位教员悉心指导,大家还是练成了出访需要的四国国歌、迎宾曲等十几首曲子。其中吹萨克斯的声纳兵何灿彪下唇内侧被萨克斯的哨片磨出一道大大的溃疡,仍在完成备航任务的同时坚持训练。
首次发行舰艇出访纪念封
在纪念编队首次出访32周年座谈会上,笔者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一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舰首次出国访问三十周年纪念封。左上角,是上海海派书画院副院长吴超先生题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舰首次出国访问三十周年纪念”,左下角是X615舰和132舰的侧照。
纪念封的左侧,印着另外一枚纪念封。它采用6号封规格设计,左上角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舰首次出国访问纪念”字样,据说是硬笔书法名家唐超良所书。左下角图案分别由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和中国国旗组成。盖了8个邮戳,贴了4个国家的邮票。最难得的是,纪念封正面还有编队指挥员、时任东海舰队司令员聂奎聚将军的亲笔题词。
这枚纪念封由海军东海舰队和上海邮票公司于1985年11月联合发行,这是中国首枚军舰纪念封,也是首枚军舰出访纪念封(右图)。
纪念封一套共4枚,外观并无多大区别,仅区分金黄、浅蓝、紫红和淡绿四种颜色。当时,每枚售给舰员们的价格是3角。启航当日,吴淞邮局的销售价格是5角,舰员们根据各自情况又分别买了一些。编队返回上海时,一靠吴淞码头,就有集邮爱好者以每枚30元的價格收购盖有所访问国家邮戳的纪念封。
1985年也正是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编队出访的航线,选择的就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路线。编队在设计纪念封时,特意选用了这枚邮票,意义非同一般,既是对历史的纪念,也是对和平出访的期冀。
从这枚纪念封开始,以后人民海军历次出访,都发行了纪念封,形成了一个系列。在这一枚枚信封上,真实完整记录了人民海军走出国门,驶向世界的光辉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