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高山下,来到9连!
2018-04-03吴钩
吴钩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改编自作家李存葆的同名小说,作品中以解放军某部连指导员赵蒙生为主要视角讲述了一支我军连队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前后的感人故事。影片除塑造出了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小北京等一位位平凡而高尚的战士形象外,还通过精致到位的道具场景,将观众身临其境的带到了西南国境线上的战斗中。
片中的9连属于哪支部队
根据电影场景和小说情节来看,9连应该属于当时的云南边防部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小说中提到赵蒙生在接到回机关的调令后,因连长的批评硬着头皮上了开往前线的列车。从列车机动的距离不难看出,故事中的9连可能隶属西线云南边防部队中的第11军、第13军、14军和第50军149师中的某一部。
其次,赵蒙生在赴九连任指导员的途中,曾经在剑门关拍过一张照片。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地区,当时的西线部队中13军就是驻扎在这一地区的。
另外,从电影中看9连应是该部队的尖刀连。尖刀连承担着前出穿插的艰巨任务,而副连长的职责往往是带领尖刀排,这无疑在影片一半便说明了靳副连长身上的担子之重。在影片中大战到来前,9连前出侦察边境地区被越军损毁的学校时,已经发现越军构筑了大量的工事。这是当代电影观众所不熟知的细节,它凸显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必要性。
当时的武器装备
影片中,我军部队战前集结的长镜头令观众印象深刻。这段画面全景式地展现了我军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使用的重型武器。具代表性的有66式152mm加农榴弹炮、59式与62式坦克、63式130mm车载火箭炮等。这些装备中,车载的63式火箭炮并不常见,但在当时是一型“明星装备”。至今,在我国不少带有重型装备陈列的军事博物馆中,参观者还能看到它们的实物。
仔细分辨这段画面,观众还可以看到其中出现了三种型号的军用卡车。其中圆头的是“老解放”,即一汽集团的CA30系列卡车。航拍中显得有些“短方”的是重庆铁马厂生产的XC2200系列卡车,当然也不能排除它们是德国的奔驰NG73/80系列卡车。最后个别画面中划过的一种方形车头的卡车,则是我国引进自法国的贝利埃GBc卡车。它在改革开放前的一些报道中偶有出现,在片中则是拉着一部发电机从画面中驶过。这些车型今天都已经退役,影片中它们服役期间的画面,对于汽车爱好者们更是难得的。
在这段长镜头里,还有架直升机在画面中一晃而过。细心的观众不难认出,这是一架我军使用的法国产“云雀”3直升机。该型机与同来自法国的“小羚羊”武装直升机,在80年代的中国军事爱好者之间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电影中从小处入手,反映了不少难得一见的我军步兵部队战斗场面。与其他对越自卫反击战题材的相关电影相同,在这部电影中的轻武器装备大都是56式系列。如56式冲锋枪、56-1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班用轻机枪。由于电影的主要角色是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连队基层干部,所以战士们使用的56式半自动步枪出现的频率不高。而实际上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初期我军部队中使用较多的轻武器就是56式半自动步枪。在电影的大型场面中,观众还是能够看到56半这支“钢枪”的画面。
《高山下的花环》对于枪械爱好者而言多少还是有些缺憾,因为那个时代还能偶尔见到的另一种国产自动步枪没有在片中出现。这就是海外枪械收藏者们趋之若鹜的1963年式7.62mm自动步枪。当年这型全新步枪的被定位为“结合56式半自动步枪的精准性和56式冲锋枪的火力密度”。负责这款步枪研制工作的,是我国著名的自动武器专家于道文教授。该枪即可半自动发射,又可全自动发射,并配用有20发可拆卸弹匣和可折叠三棱刺刀。由于指标性能不错,定型后一度装备部队替代了部分56式半自動步枪。可是文革期间工厂对63式自动步枪的工艺进行了简化,据统计未经考核而上马的修改竟然就有一百多处,导致了该枪在使用中故障频发。最终63式自动步枪还是停产。已经装备63式的部队大多重新恢复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不过在对越自卫反击期间,这型枪应还是在部队存在的。
电影中展现机枪的镜头较少,不过都令人印象深刻。战斗间隙赵蒙生扛在肩头的那挺是56式轻机枪,另几场战斗过程戏中也确实有使用56式轻机枪配合其它56式枪族压制敌军的画面。这是带有时代元素的、非常难得的细节。另外,在梁三喜战前动员时和攻击主峰的战斗中,一挺不带防盾53式重机枪也很抢眼。这也是军迷很熟悉的型号了,它是我国在苏联产郭留诺夫SG43型中机枪基础上仿制的型号,7.62mm口径,采用苏军马克沁机枪相同形式的带轮枪架。读者可能会对电影《上甘岭》中“郭庄郭庄,我是李庄”一段中郭留诺夫机枪的登场印象深刻。在这些画面中,可以清晰的看到53式机枪配有正副射手各一名,其中正射手负责操作机枪,副射手在射击时负责供弹。其实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我军已经开始列装67式通用机枪。不过一些部队的装备依旧是53式,也是符合现实的。
除了枪械以外,电影中还出现了65式82mm无后坐力炮。剧情中“小北京”的牺牲一段戏便围绕着这型武器展开。该无后坐炮也是一型非常经典的装备了,在最初研制时本是作为连属反坦克火炮设计定型的。它带有三脚架,可以配用破甲弹和榴弹。电影中展现的“小北京”作为炮手直接肩扛射击82mm无后坐力炮的场景,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65式的肩扛射击可以算作是该装备的使用“特征”,在所有使用该炮的国家都是炮手“必练项目”。而在历次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这种肩扛射击都有过具体战例。
作战细节与9连的“真身”
作为一部反映战争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有不少作战细节,这些作战细节不仅与历史相符程度较高,而且从军事观点也是可圈可点的。
首先,在战斗开始前9连官兵除了聚餐,还进行了另一项临战活动。那就是剃头。根据参战的老兵回忆,在战前剃头是符合事实的。从战场救护的需要考虑,在战斗中头部是比较易受伤的。如果头部中弹,那么沾上血液和尘土的头发会影响救护。为了方便头部受伤后的救护,多国军人均采用短发作为标准发型的原因就是如此。
其次,战前9连补充了十五名战斗骨干,这与历史高度相符。因为在对越自卫反击开始前,有不少预定参战部队都是乙种编制,在战争爆发前他们都按照甲种部队的编制进行了扩编。例如根据资料显示,依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成都军区命令下属50军的148师、149师和150师按照甲种部队编制扩编。其中149师共扩编了1个营部和36个连,全师补充官兵达五千余人,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兵员是新兵。在补充士兵的同时还补充了不少战斗骨干。影片中实名为雷凯华的战士“小北京”,肯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补充到9连的。
影片中9连在任务中担任尖刀,这代表着该连铁定要走些崎岖的山路。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靳开来副连长使用砍刀开路的画面。另一方面,营指挥员则在催促9连加快速度。电影中还出现了前线战士缺水的问题,这也是当时西南前线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因为部队对作战地域的情况估计不足。在这之后,我军在热带丛林地区的作战保障能力逐步得到了提升。
在電影中还有几个9连在开阔地带行军中遭到越军袭扰的段落。其中观众可以看到,在遭到袭扰后全体官兵迅速卧倒,并即刻出枪成战斗状态,整套动作完成的干净标准。根据这个非常符合战术场景的镜头,观众们会感觉到影片中这支9连的“真身”,恐怕不是由现代意义上的演员组成。
在这个场景中,指导员赵蒙生拉动枪栓准备射击时,连长拦住了他,接着冷静命令连队向隐蔽地带转移。此后的战斗中,小金子为保护连长受伤,卫生员见状并未直接就地开始治疗,而是先将其拉到弹坑中才开始救治。这些在今天军迷观众眼中“仿佛只有美国大片才有”的细节,在《高山下的花环》里其实都有。看到这里,观众对梁三喜连长这位老兵,也更佩服了。
电影中的几点遗憾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高山下的花环》虽然大多数地方都拍得非常完美,但是也难免有小的道具或细节遗憾。
最典型的就是出现了一份“穿越”的报纸。根据小说中的说法,赵蒙生调到9连任指导员大概是1978年9月。此前连长的探亲报告刚刚被批准,而电影中也曾经出现过日历的镜头,上面显示的时间为1978年10月初,这个时间与小说中是一致的。此后一直在忙于调动工作的赵蒙生接到了母亲的来信,并被告知近期可能有军事行动,赵蒙生在报纸上也看到了关于中越边境紧张的新闻,便更加急于调走。这个段落中赵蒙生所看的报纸却明确出现了一篇题为《是可忍,孰不可忍——来自中越边境的报告》的报道。这是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报的标题。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赵蒙生所看的正是1979年2月17日的这份人民日报。如果赵蒙生“闹调动”与梁三喜“推迟休假”这两件事发生在1979年2月,这未免有些拖得过久了。因此这可以看作是电影中的一个小小的遗憾,当然,影片中之所以出现这份报纸,是为了凸显自卫反击到来的急迫性。而谈到对越自卫反击,最著名的报道节点,就是人民日报的这个标题。
另一处遗憾则反应在影片中关键镜头的处理上。虽然谢晋导演在很多关键剧情的处理上令人震撼,但是战斗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剧情镜头还是显得有些不顺畅。比如梁三喜牺牲一段的镜头切换显得不够利索,让人感到他的一踢,似乎已和冷枪出现相隔了好几秒。另一方面,赵蒙生手举机枪冲向敌人,这个剧情发展与之前漂亮的战斗细节形成了不协调感。这个过程反映了赵蒙生等人对敌人的仇恨,但连长已经牺牲,作为指导员的他就是主官。这时自己冲上去拼命似乎不够冷静负责。如果这时能够加上一段战士拦住了他,他想起连长对他的教育的段落,这个人物就更丰富了。
不尽的回味
从《高山下的花环》上映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的时间。几十年中,这部作品已被不止一次地以话剧、电影、电视剧的方式被搬上舞台与银幕。参演过电影版《高山下的花环》的演员也已青春不再。但是电影中梁三喜对赵蒙生的批评,雷军长战前动员会上振聋发聩的讲话,赵蒙生战后见到烈士与伤员家属时的故事,无不令看过的人此生难以忘怀。而这部电影背后,关于人民军队为了保家卫国英勇奋斗、忘我牺牲,他们背后千千万万军人家属默默奉献承担的故事,则会永远激励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