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凌云
2018-04-03徐豪
徐豪
下一步,合肥要成为世界智能家电的制造中心,让家电产业从一个传统产业演进成一个新兴产业。这也是合肥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7年,合肥市生产总值突破7200亿元,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不含直辖市)中继续稳居前十。
“近年来,随着合肥与北京、上海同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南京、杭州同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随着经济总量和创新能力在全国位次的前移,合肥受关注的程度在增加。近期,有一些省会城市也在对合肥进行分析研究。”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凌云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
“从合肥自身来说,就是始终以‘追赶者的姿态,坚持以创新为‘第一生产力的自觉,全力做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凌云说。
一座“不断追赶”的城市
2006年,合肥经济总量才刚突破1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省会城市中大都排在近20位。到2016年,合肥经济总量跻身省会城市前10位,主要创新指标全部进入省会城市的前7位,发展势头引人注目。
“过去的10年,合肥在追赶中前行,追赶的法宝一是科技创新,二是产业创新。我们创新能力的位次提升快于经济指标、先于经济指标,最终也体现在经济指标上。到了前10这个位置,我们在追赶前面的标杆,别人也在研究和追赶我们。”凌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从宏观层面看,合肥的发展轨迹也印证了响应、落实国家战略而获得的政策红利。上世纪90年代初,合肥提出“呼应浦东开发,建设新合肥”,从此,合肥的发展与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长三角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2005年,合肥把东向发展作为五大发展战略之一,指向就是融入长三角。2008年,合肥获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也是合肥的发展第一次被纳入国家战略。2016年出台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发展规划等,合肥市和合肥都市圈被纳入规划范围,战略定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方面,从安徽省内看,合肥要发挥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来带动安徽其他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合肥、合肥都市圈要融入长三角,与长三角的其他都市圈联动,加速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产业分工体系、交通体系、市场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凌云说。
看到合肥发展前景的同时,凌云也看到合肥的差距与不足。她表示,不包括直轄市,在省会城市和全国大中城市中,经济总量超万亿的分别有6座城市和10座城市,东眺西望,南京、杭州和武汉、长沙都已跻身“万亿俱乐部”行列;同在7000亿台阶的大中城市中,合肥与排在前面的其他城市也有一定的差距。从开放层面讲,合肥与长三角城市,特别是与上海、南京、杭州相比较,无论是开放的深度还是宽度和高度,都还有一定差距。
“差距就是方向,差距就是标杆,差距也是未来的发展空间。比如,近年来,我们聚焦高水平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快建设和提升合肥航空港、水运港、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开放平台功能,就是要加速融入长三角和全球开放体系,不断增强支撑、引领和辐射作用。”凌云说。
科技与经济不能是“两张皮”
悟空探秘、墨子传信、热核聚变、铁基超导……一项项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显示了合肥的科技创新能力。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正式批准安徽省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继上海之后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7年4月,合肥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正式成为制造业“国家队”12名成员之一。
“近年来,合肥把创新驱动作为战略支撑,坚持以创新培育发展动能,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合肥成为安徽和长三角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凌云表示。
有媒体统计,合肥各类研发机构有1000多家。其中,除量子通信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智能语音、磁约束核聚变、功能材料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不过,合肥也曾存在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以前,虽然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基础研究领域的诸多科技成果走在世界前沿,但当时合肥的产业层次比较低,科技研究的高端与产业层次的低端是错位的。”凌云说,科教领域的领先优势发挥了人才集聚的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诞生了一批前沿的科技成果,催生了一批全球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同时,以创新转型升级加速产业迈向中高端,推动科技与经济慢慢匹配起来,契合度越来越高、融合度越来越深。“科技创新支撑了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产业的技术变革,又让科技创新有了原始动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之间就对接起来了。”
依托科技的创新和转化,合肥的产业发展通过“小题大做,无中生有”,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旧到新”的转变。凌云举例说:“比如家电产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合肥有荣事达、美菱,在此基础上‘靓女先嫁‘招大引强,美的、海尔、长虹、格力以及惠而浦等家电巨头落户合肥,形成一个竞相发展的产业生态。很多企业都是在这种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做大做强。”
“我们通常讲,解决了‘面子的问题,还要解决‘里子的问题。有了‘面子,没有‘里子不行,没有灵魂更不行。所以要靠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创新驱动。下一步,合肥要成为世界智能家电的制造中心,让家电产业从一个传统产业演进成一个新兴产业。这也是合肥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凌云对记者表示。
楼市调控力度、政策不会变
合肥曾入选多个“幸福城市”的榜单,“幸福指数来自老百姓的感受,看到我们这个城市在不断地变大变强变美变优,老百姓的归属感、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加。合肥是全国唯一拥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省会城市,这是我们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幸福指数还来自于身边的点点滴滴,我们提出要建15分钟的生活圈、15分钟的阅读圈、健身圈等等。”凌云说,合肥作为“幸福城市”还有一个标志,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到合肥来居住、就业、创业。
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合肥的民生质量。这些年,依托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合肥强化对外互通和对内互联,统筹推进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道等交通干线建设,全面构建合肥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加速实现长三角都市圈之间“3小时通达”。“这不仅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的互通互联,更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方便。”凌云说。
而住房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合肥的房价被广泛关注。
“曾经有一段时间,合肥的房价上涨较快,客观上是需求增加了。近年来,合肥城区人口增加较快。对此,一方面,我们抓住供应端,通过加大土地供应,增加住房供给;另一方面,我们抓住需求端,遏制投资性购房,打击投机性购房,保障住房刚性需求,鼓励改善性住房需求。”凌云对记者表示。
2017年10月,合肥发布楼市调控政策“房十条”,“十条新政出台以后,到目前为止,房价呈现出一个平稳、健康的态势。‘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我们遵循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同时,我们通过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来解决住有所居的问题。”凌云说。
凌云表示,房价过高,不仅不利于改善民生,也会对人才引进造成不利影响,“我们对这一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一定要保证让房地产市场有一个健康平稳的态势,调控的力度、政策都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