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2018-04-03张丰

看历史 2018年2期
关键词:海外华人春联礼仪

张丰

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把人的内心情感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而在物质生活日益繁荣的今天,国人对精神层面“过年”的探索,也许才刚刚开始。

2018年的春节来得很晚,确实有点春天的味道。春节来了,但是人们同时也发现年味越来越淡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地级市都出台了禁止燃放鞭炮的规定,一座座高层住宅中,人们囚禁了自己,邻里之间很少走动。人们对待春联也开始三心二意,很少有人亲自寫春联。小学生或许还在学书法时写春联,而多少成年人已经记不得握笔姿势了。

春节就这样加速消逝。如果我们以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观察,最近40年是年味加速飘散的时期。在上了年纪的老人心中,春节是一整套有关盛典的礼仪,但是对在都市中打拼的年龄白领而言,这只是一个假期,一个用来休息和旅游的时间,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复杂的意义。

毫无疑问,春节是农业社会的节日。在漫长的时光中,中国人几经选择,最终才选定这个日子作为全民族的节日。农业社会,人们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安排耕种活动,而春节作为最重要的节日,却并不在二十四节气之中。它是高于劳动的,一整套过节的规范和礼仪,其实是一年一度对整个社会秩序的强调,家族权力,血缘亲疏,都在这套礼仪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近40年,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步伐明显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核心后果,就是用以法律为基础的契约社会来取代以血缘为基础的熟人社会。在一个陌生人组成的城市社区中,没有长幼尊卑,大家都是平等的业主,过年的繁文缛节,演化为一声淡淡的的“新年快乐”。因此,在年味变淡的背后,是一整套社会关系的重构。

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另外一个层面,我们仍然必须思考:作为中国人,把大家内心联系起来的情感纽带到底是什么?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牵挂,对主权的捍卫,对“我是中国人”这种身份的认同,除了政治上的归宿感,还有文化的归宿感。以可以互相理解的方式度过节日,当那些能体现权力感的仪式逐渐散去的时候,留下来更多就是情感要素。

这一点在海外华人那里尤其明显,有不少人已经加入了当地的国籍,但是他们也会情不自禁地说出“我是中国人”这样的话来。所以,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在海外华人社区,一些春节的仪式感反而会更强。他们通过更强烈的方式,来展示这种对归宿感的渴望。“中国年”表面上是淡了,但是放在全球,它影响的范围却更大了,连一些外国人也会参与进来。

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审视春节的历史就显得尤为必要。过年,越来越成为一种“文化生活”,这是这个时代的特色,也是21世纪人们的幸运。人们相互之间拜年的仪式大大简化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符号中去追寻春节的意义。在物质生活越来越繁荣的今天,中国人对精神层面“过年”的探索也许才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

海外华人春联礼仪
海外华人如何欢度“中国年”?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海外华人寻偶众生相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春联
海外华人掀起“保钓”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