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玩家》带谁玩?不带谁玩?
2018-04-03孙秀萍张雪婷吕克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 本报记者 张雪婷 ●吕克
在西方“复活节”之际,充满“复活节彩蛋”的《头号玩家》也在全球斩获优异的票房成绩和口碑。好莱坞名导斯皮尔伯格带着他的“复古型科幻片”夺得全球周末票房冠军,更打破他自己在中国的票房纪录。在北美、中国和日本都形成话题的同时,却也有不少观众认为电影“看不懂”“没深度”。两极化的评价,凸显出《头号玩家》对普通观众不太友好的“硬核”特征。
“游戏宅”狂欢的“彩蛋电影”
《头号玩家》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游戏流程”:在不远的未来,人们沉迷于虚拟现实游戏,能在游戏中找到3把钥匙的玩家,就有资格继承巨大的公司遗产。主角依靠智慧和勇气,与队友最终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
只看剧情的话,《头号玩家》无非只是一部“说得过去”的特效大片。然而这部电影最大的卖点是目前已被观众挖出来的上百个“彩蛋”——剧情中出现的人物、台词、音乐、道具等,基本出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各国科幻小说、游戏动漫、影视剧作品。虽然不可能每个观众都辨认出所有的彩蛋,但大家看到熟悉的人物时都会在影厅里此起彼伏地惊叹。对中国观众来说,故事中11岁华裔“天才小学生”聪明伶俐的样子也让人倍感亲切。电影全篇基本无一句粗话,对于好莱坞大片实在难得,反派也有善良本质,可以看出斯皮尔伯格创作真正“全年龄”电影的目标。
作为贡献一半彩蛋内容的动漫大国
日本对《头号玩家》表达极高的热情。日本“2ch”网站开设了该电影的主题板块,许多网友纷纷怀念起熟悉的动漫形象,尤其在片中担任重要角色的经典机器人“高达”,足以让日本观众沸腾。也有人担心,这些作品是否会得到日本以外观众的共鸣。日本“映画”网甚至认为,《头号玩家》是斯皮尔伯格“超越自己其他作品”的惊人之作。
不过,太多彩蛋也意味《头号玩家》过于顾及对流行文化有深入了解的“硬核宅”,导致电影对普通观众“不太友好”。褒奖评论认为,《头号玩家》是少有能表现出游戏爱好者真正内心世界的电影,而不是故意拿话题做噱头却“表达得像外行人”。也有批评认为,在看不懂彩蛋的情况下,电影剧情实际上“很无聊”,到处出现的术语也让人摸不着头脑。美国《好莱坞报道者》影评认为,《头号玩家》没什么创新,“基本就是过去作品的大集合”。
“致敬”需天价版权费
从3月30日上映至今,《头号玩家》在影评网站Meta⁃critic上得分64分,豆瓣评分超过9.0,并在全球席卷1.8亿美元票房。中国虽然比北美晚一天上映,仅周末3天票房也突破4亿元人民币。基于电影中出现的大量彩蛋,不少观众也好奇:“版权费也要天价吧?”
美国《洛杉矶时报》1日回顾了剧组“争取版权之路”。早在原作小说作者恩斯特·克莱恩2011年创作这本畅销书时,他就因加入太多其他流行文化作品内容而担忧能否顺利出版。剧组工作人员表示,正式拍摄电影前很早,他们就列了一份长长的清单,四处与各个作品公司和作者协商,但也未能取得全部版权许可。如小说最后本应出现中国观众熟知的“奥特曼”,但因其版权所属不明确,只能忍痛割爱,用其他作品代替。也有网传称克莱恩本人就是斯皮尔伯格的影迷,原作本有大量致敬他的电影的内容,但斯皮尔伯格不好意思在电影中“致敬自己”,只好全部删掉,只留下他担任制片的《回到未来》时空穿梭车。
严肃片导演的另类题材
作为好莱坞当代最知名的导演之一,许多观众对斯皮尔伯格的认识都是如《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以及近些年的《间谍之桥》《林肯》等“奥斯卡系”严肃电影。然而作为喜爱在各种风格领域寻求突破的导演,斯皮尔伯格也一直是科幻片的先驱,他第一部独立电影《火光》就是科幻冒险题材,成名作《第三类接触》《E.T.外星人》都是划时代的科幻巨作,《侏罗纪公园》更是让全球进入“恐龙热潮”。
在科幻题材上,斯皮尔伯格也常常探索新的拍摄方式,如《人工智能》《少数派报告》《世界大战》都体现不同的故事视角和背景格局。他手下很多科幻片都是当时在现实中广为热议的话题,如《侏罗纪公园》的基因工程、《少数派》的时空悖论、《人工智能》的人工智能伦理,以及《头号玩家》的虚拟现实。步入老年的斯皮尔伯格更加坚定在两条创作方向上并行,既有《华盛顿邮报》这样的历史传记题材,也有《圆梦巨人》等幻想冒险电影,后者更体现出他作为“新好莱坞导演”的童心未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