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事、时、势精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

2018-04-03李丽娜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中医药政治

李丽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29)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这一命题既肯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主渠道的战略地位,又为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指明了战略方向和攻关重点。精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关键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真正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学生真心喜爱、受益终身的课程。作为以中医药人才教育为办学特色的高校,北京中医药大学牢记特殊使命,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宗旨,紧紧围绕中医药人才特点,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不够的难题,必须深刻把握“事、时、势”,积极落实“化、进、新”,逐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切感、时代感与和谐感。

一、因事而化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近感

“智者随事而制。”因事而化就是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活动进行教化和引导。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绝不是空对空,一定是从具体事情、实际情况而展开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科研活动牢牢抓住“事”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既围绕中医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事,也围绕生活琐事来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其亲和力的提升势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各种事情中能够想学生成医之需,解学生从医之惑。医学生不仅要医术精湛,更要政治坚定、医德高尚,他们的最大实际就是专业性强、学制较长、实验操作要求高。号准中医药学生的思想脉搏,结合具体事务,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才能开对方子,拉近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的距离。正所谓亲其课,进而才能信其道,践其行。

(一)想学生成医之所需

博学而后成医。想学生成医之所需就是要考虑学生在政治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想要成为良医的所有需要。需要的契合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切感的前提,同时也是亲和力生成的起点。思想政治理论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让学生非常满意的根本原因在于课程与个人发展需要之间存在断裂,无法契合学生的真正需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真正被学生喜爱,必须做到目中有人,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和期待,“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1],帮助学生扣对、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考核的方式等各个环节都要围绕学生之所需来开展。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是人从事一切生产活动的最终动因。“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2]人的需要是动态和多层次的,马克思将人的需要按层次划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通常情况当人的需要越大,产生的动力越足,在追求过程中对需要的事物越亲近、越认同。需要的契合是提升亲和力的原初动因。为了满足医学生成长为优秀医生的需要,北京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内容,力求培养立场坚定、博学多识、技术精湛的良医。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采用经典医案教学,精选中国古代经典医案深入分析、讨论,揭示出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学习专业课,就会让学生感到离得近,有亲切感。针对七年八年制的中医药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也没有考研压力的现实,重点开展以案例为先导、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通过阅读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原著,满足他们扩大知识储备、成长成才的发展需要。

(二)解学生为医之所惑

厚德而后为医。解学生为医之所惑就是在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仁心仁术的良医过程中不断答疑解惑,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赢得学生信任的集中体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期待后,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还要进一步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为学生解释疑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上就是一个释疑解惑的过程,“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过程,要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影视剧作品、社会舆论热议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3]解开思想的疙瘩,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认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都会充分让学生表达他们所认识的“原理课”是什么、通过学习想收获什么、最关心什么问题等等。近几年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深入的了解,据调查,有90%的人表示读过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著作,95%的人关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99%的人关心共产主义的实现问题。由此可见,中医药学生的知识面专深、普遍关注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与此同时他们知识体系尚未搭建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形,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对问题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缺乏辩证的思维能力。个别同学仍存在医生只凭技术吃饭,不用重视综合素质培养的错误认识。根据这一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在目标上致力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理论去分析、解决现实的问题。在内容上以教材为基础,选取能够反映医德医风与中医药专业相关的典型事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社会焦点问题,找准重点难点内容,教师要对学生普遍关心的而自己又讲不深讲不透,但又必须解释回答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原理课教研室采取集体备课制度,在学习、交流、讨论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选择案例教学、讨论交流、情景体验、微课等方式以求达到理想的效果。“马原靠谱”微信群是学生与老师交流的第二课堂,通过微信群老师能够及时回答学生所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也是依据中医药学生的生活取材,根据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和社会中的矛盾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些实践活动既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又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以外的教育资源,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如学生进行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医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与研究”“医学生对2017年北京新医改的初期反馈调查”等体现学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题调研。

二、因时而进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

“明者因时而变。”因时而进的“时”分为“大时代”与“小时机”。“大时代”是从大的方面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倾听时代声音、紧跟时代步伐、摸准时代脉搏,把握机遇;“小时机”是从小的方面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找准时机,讲究时效。因时而进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扣时代脉搏,抓住时机,相机而进,谋求发展。因时而进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还关系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紧扣时代课题,因时制宜、应时而动、顺时而进提高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感,让时代的外部振动与课程的内在脉动同频共振,同向而行。

(一)紧扣大时代

时代是思想孕育的母体,抓住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身上所烙下的时代印记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感的前提,也是提升针对性与亲和力的基础。中医药大学生既有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特点,又有自身独特的地方。当前,实现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一时代最强音将在广大青年的接续奋斗中谱写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4]中医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激励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自觉承担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传承中医药精神、弘扬中医药文化、助力健康中国。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5]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全程参与者,他们身上的时代气质是“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3]。中医药大学生同样具有这样的时代气质,但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他们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他们的社会性突出、专业实践性强、思维活跃、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医学生肩负着生命的重托,社会对医生的要求标准高,中医药人才既要有深湛的专业知识、力求拥有精湛的医术,还必须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力求拥有高尚的医德。此外,中医药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中医药人才只有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才能在中医药领域有所建树。关注中医药大学生的这些特点为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了基础。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以寻找共通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双色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医学与人文为主题的医德教育等等无不体现着中医药大学生的时代特点。捕捉到这些时代特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激发学生的使命感,赢得信任感,传递主流价值观,教学相长与学生携手同行。

当今的大学生是真正互联网上的原住民和拇指一代。在一定意义上,当今时代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互联网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北京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搭建了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上把教师讲授与微课堂学生对话互动有机结合,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利用微信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可以为其他同学的发言点赞。同学们的交流内容被放在了荧幕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了发言的概括能力,拓宽了视野,深化了理论的学习与领悟。此外,利用新媒体制作的微短剧也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讲解马克思的一生,学生将马克思的家庭、求学、爱情、友谊、事业等设定角色表演出来,学生还将郭沫若先生的《马克思进文庙》表演出来。微短剧激活了课堂,使其较好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讲究小时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像好雨一样关键在于知时节,在适当的时候发生,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正如种小麦到了灌浆期,阳光水分肥料跟不上,这一季庄稼的收成就会受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应景和及时,才能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形成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肥料”这些营养物质。

紧扣“大时代”才能讲究“小时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契合当代的社会背景,关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时代烙印才能捕捉到教育的时机,相机而动,发挥作用。在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积极回应现实诉求,抓住重要任务和关键问题,为理论的深化与实践奠定科研条件。北京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抓住现实中的问题积极进行科学研究,这些科学研究大多数体现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并发表在较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尊重学生成长发展和个体思想品德变化的规律,不能找准最佳时间,错失良机,就会事倍功半。由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少有过学生工作经历,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都积极担任班主任,这就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因此,当学生出现迷茫、失落、困惑的时候,他们总能第一时间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寻求帮助,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会及时地掌握班级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变化,适时地给予鼓励、指导和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问题为中心,当学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铺天盖地的负面信息和各种抹黑社会言论的时候,容易思想混乱、随波逐流。这个时候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时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直面问题、直击事件本身,坚守立场、坚守真理,敢于亮剑,反击各种错误思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提高辨别是非能力。针对中医药学生信教比例的增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师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会议上的讲话,围绕宗教问题设置了一系列问题链,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三、因势而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和谐感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势而新就是要谋势、顺势而改革创新。因势而新才能“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将“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中的不同要素、不同方面协同创新,让学生真正受益、终生有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因势而谋、因势利导,善于“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1]。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要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根据趋势的变化使目标更明确、内容更“营养”、方法更新颖、话语更鲜活。

(一)明大势

因势而新的出发点是“势”。“势”有“大势”与“小势”之分。“大势”指的是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形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国际局势纷繁复杂、世界格局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二是中华民族正迈向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劲发展,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稳步前行。“小势”就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教书育人的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

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势,才能拥有世界眼光形成大格局、大气度、大智慧。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将关乎学生对外部世界看法、当今时代的判断、自身责任与历史使命的问题融入教学科研中。如世界局势变动不居,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与世界如何各美其美、互通互融?当前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期望和目标是什么?中医药大学生肩负什么使命?又该如何去做等一系列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会逐步引导中医药大学生对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对社会的现实有正确的判断,对自身重新定位,面对千变万化的局势、鱼龙混杂的思想观点,能够坚定立场、不失方向、辨析甄别、过滤净化,提高思想水平,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保持足够的思想定力。中医药大学生要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下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医宝库和中国智慧造福更多民众。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化水平。这三大规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势”,遵循规律持续优化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在和谐共赢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谋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曾指出:“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不日新者必日退’。”[6]宣传思想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内在的一致性,也就是当前情势发生了变化,宣传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要开拓进取、谋求创新。因势创新的落脚点在于“新”,也就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据国际国内发展大势、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大规律推动各个环节的同步创新。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医药人才为目标,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步创新、内外兼修作为重中之重。

首先,优化“配方”,让内容更有“营养”。理论越彻底,越能征服人。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是创新的内功,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整合教材内容。研究教材体系、领会教材精神、吃透教材内容,集体备课融入中医药文化精心设计教案。二是更新教学内容。将社会变化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国内外理论界的最新动态及时充实进教学内容中,增强内容的思想导向性和社会现实性。三是攻关研究重点难点问题。开展重点难点教学往往要求教师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重点难点问题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所教内容要真信、真懂、真学、真用。“在研究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时,一方面要注重对‘重难点’进行理论分析上的推导,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重难点’进行相关的、适度的展开与延伸性分析,从而使大学生基于理解和拓展性学习,思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7]

其次,改进“工艺”,让方法更新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日益多元化,如翻转课堂、参与式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研究性教学、体验式教学、对话互动式教学等等,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改革取得了极大的成就。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几乎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综合运用慕课、微课、微信、微电影等新方式,不仅激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发挥了大学生的自觉性。针对7年制、8年制的中医药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分为完整的主题教学单元,追求专题意义的整合,既发挥了教师之所长,又引导了学生进行精深研究学习。

最后,丰富语境表达,让话语更鲜活。正确的内容要实现正确的理解,好的方法要变成管用的方法,离不开与鲜活生动的语境切合。把语境化为心境,才能使真理化进心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避免宏大化、教条化、空泛化的说教模式,应该贴近学生,创新理论话语表达,在有情有趣中阐述大道理,在鲜活鲜亮中讲述大理论,“让马克思说中国话,让大专家说家常话”,从而将基本原理变成生动的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的方法。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6.

[3] 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01-03(2).

[4]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6] 人民日报社理论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7.

[7] 张雷声.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协同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7):121.

猜你喜欢

理论课中医药政治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